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负载银粒子的改性透明质酸黏性水凝胶,探讨其在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多巴胺修饰的透明质酸(HA-DA)和苯硼酸修饰的透明质酸(HA-PB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其特征峰。在HA-DA和HA-PBA中加入不同质量的丙烯酰胺,制备质量分数为10%、15%、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观察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在37 ℃下倾斜状态和倒立状态的成胶情况,旋转流变仪检测前述3种黏性水凝胶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在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中加入纳米银离子,制备含银黏性水凝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含银黏性水凝胶释放的银离子浓度,并计算累计银离子释放率(样本数为5)。取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黏性水凝胶组及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并进行相应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养1、2、3 d细胞存活情况(样本数为5)。取24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在其背部建立48个接种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悬液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每只小鼠2个创面。将创面分成生理盐水组、黏性水凝胶组、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并进行相应处理,每组16个创面,且每只小鼠的2个创面纳入不同组。伤后3、7、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 d,观察并计数创面中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伤后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并分析创面上皮化的表皮厚度和胶原纤维的光密度;伤后3、7、10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各指标各时间点创面数均为4个。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HA-PBA在波数为1 369、1 425 cm-1处检测到特征峰,表明苯硼酸成功接枝到透明质酸上;HA-DA在波数为1 516、1 431 cm-1处检测到特征峰,表明多巴胺已成功接枝到透明质酸上。含质量分数20%丙烯酰胺的黏性水凝胶在37 ℃下,无论是倾斜还是倒立时都保持稳定不流动的凝胶状态。随着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加,黏性水凝胶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有所增加,但3种不同丙烯酰胺含量黏性水凝胶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随振荡频率或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且储存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含银黏性水凝胶中银离子释放长达7 d,累计银离子释放率最高达65%。培养1、2、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组和黏性水凝胶组(P<0.05或P<0.01);培养1 d,黏性水凝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组(P<0.01)。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3组小鼠创面均不断缩小。伤后3、7、10、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0±3.6)%、(75.3±6.9)%、(93.3±1.2)%、(96.7±0.8)%,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21.8±6.4)%、(53.9±8.2)%、(72.0±7.8)%、(92.5±0.4)%(P<0.01)。伤后3、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黏性水凝胶组的(43.5±2.4)%、(94.1±1.5)%(P<0.05);伤后3、10 d,黏性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中2种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及黏性水凝胶组(P<0.01),黏性水凝胶组创面中2种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伤后14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基本上皮化且表皮厚度更厚,胶原蛋白含量较其他2组明显增多且胶原排列更加有序;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的表皮厚度较其余2组明显增加(P<0.05),胶原纤维光密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P<0.05)。伤后3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黏性水凝胶组创面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7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1),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10 d,含银黏性水凝胶组创面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且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黏性水凝胶组(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含银黏性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弹性,可以持续释放银离子,有助于加速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生物毒性较低,可以促进创面再上皮化、胶原沉积和血管再生,可能涉及炎症细胞的浸润与消退。

  • 标签: 伤口愈合 水凝胶 透明质酸 纳米银 再上皮化 胶原沉积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固定器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的方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局部换药的方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外固定器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远远低于实验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固定器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胫腓骨骨折 感染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性和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记忆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字残词补笔方法对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阴性症状组52例,阳性症状组41例)及30例正常对照(正常组)进行残字补笔内隐记忆的测评,使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反应时和正确率,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其与人口学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内隐记忆测试正确率:病程≤5年患者正确率[(38±5)%]、病程5~15年患者正确率[(34±8)%]及病程≥15年患者正确率[(34±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10年患者正确率[(34±7)%]与受教育年限≥10年患者正确率[(3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学历患者正确率[(35±6)%]、初中高中学历患者[(34±7)%]、专本科及以上患者正确率[(39±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内隐记忆测试反应时:病程≤5年患者反应时[(3 248±971)ms]、病程5~15年患者反应时[(3 515±672)ms]、病程≥15年患者反应时[(3 925±842)ms]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氯氮平患者反应时[(3 869±871)ms]与服用奥氮平患者反应时[(3 393±626)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工患者反应时[(3 495±712)ms]、农民患者反应时[(3 870±878)ms]、军人患者反应时[(3 024±924)ms]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正确率统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正确率[(40±5)%]与阴性症状组正确率[(3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症状组正确率[(33±7)%]与阳性症状组正确率[(3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反应时统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反应时[(2 660±667)ms]与阴性症状组反应时[(3 678±951)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症状组反应时[(3 072±865)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性症状组反应时[(3 678±951)ms]与阳性症状组反应时[(3 072±865)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记忆正确率与病程呈负相关(r=-0.22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记忆与病程、服用药物、从事职业等因素有关;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间内隐记忆可能存在差异。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内隐记忆 残词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