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你。被疏散你真不容易。从五月一日晚,准确地说是五月二日凌晨石头被捕起,就一直在等待,然而最终等来的却是噩耗。你,一个女人,原本有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也有艺术方面的天赋,但跟了他,就放弃了。你有嫁鸡随鸡的老观念,但主要还是他的光芒吸引了你,让你承认、服从。

  • 标签: 伊万诺维奇 塔什干 舞蹈家
  • 简介:<正>5月17日晚南坝中学运动场临时抗震棚胥勋和南坝中学的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刚从信用社的废墟回来。整个下午,他都守候在挖掘现场。他的同事严志书、同事的妻子刘园园都在地震中遇难。

  • 标签: 采访手记 八十年代 南坝 告诉我 李杨 刘园
  • 简介:<正>一个人的脸是最可能被记忆的。眼耳鼻口,各有千秋。还有不同的肤质肤色,不同的表情气质。脸是人的叶子。其次是声音。声音像脸。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脸和两个声音。一个人的声音有时比脸更容易被记忆。包括咳嗽声和脚步声。声音涉及到波长,涉及到振动。然后就是背影、身影。我们每个人都有追逐背影的经历,都有通过背影认人的经历。一个人的背影有一个人的味道。我们不是通过单纯的背影认出一个人的,而是通过一个人的味道。我们把好看的女人的背影叫倩影。有时候,一个人的背影就是他的全部。一个人有他的荒野吗?我们喜欢一个人,迷恋一个人,我们熟悉了他或她的全部。脸,身影,声音,甚至气味,但这个

  • 标签: 咳嗽声 七里香 冬夜 阳光雨露 开一 卡夫卡
  • 简介:<正>我不知道我是喜欢"时间"还是更喜欢"时光"。两个词语,一个意思,但直觉又不一样。时间是固态的,坚硬,像岩层。里面内敛的元素也坚硬,有如化石一般。当感觉到时间是液态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它的覆盖,轻则遮蔽,重则

  • 标签: 我不知道 黑郁金香 对我说 八分 纪德 金屑
  • 简介: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我们自己——个体的自己。我们喜欢这种状态,认同个体价值,并尽量发挥个体价值。这里说的是自觉的'我们'——独立、有人文意识,不包括没有人文意识、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大多数人。然而,自我意识太强了,加之敏感,会滋生虚无感。虚无才是世界的本质,像大海,而我们个体不过是几个出水

  • 标签: 血脉褶皱
  • 简介:从大理回来,整天面对地板、窗户、窗帘、马桶、书、水泥、灰尘,以及七八张大小不等的抹布。我不讲话,只是默默地面对,生硬地面对,直到把它们抹得锃亮。不讲话,不是因为惧怕,而是因为虚空,从脚趾头到肠子到咽喉到口腔都没有要说的东西。大理只在大理,蝴蝶泉归入了石栏;崇圣寺的三塔也只在崇圣寺,照片什么也带不走。一个人空空的,像一个绿蝉蜕,劳动着,他的样子像只苦闷的蜘蛛。心有壳,壳如笋还是如龟?还是如贝、如核桃?心满的时候,心柔

  • 标签:
  • 简介:如果诗人为祥树家写一首诗,他会写什么?如果他是在一个午后到的祥树家,碧空万里,背阴处的露水尚未干透,祥树家裸呈在他的眼睛里,他该怎么写?如果他是在一个冬夜拢的祥树家,只看见星星,只踩着雪,只听见马嘶和洋芋地里溪流的声音,他又该怎么写?如果他是一个明清的诗人,不是走火溪河,而是翻猫儿山到的祥树家,他看见的祥树家安静得就像一滩冬阳或者一群慵懒的晒太阳的猪,他会怎么写?如果他是一个民国时的诗人,他陪土司进来,别着短枪,他看见的祥树家刚刚被马步芳

  • 标签: 火溪河 猫儿山 冬夜 干透 马嘶 九环线
  • 简介:<正>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习惯了坐在上游想象河流流经山谷的样子(过去洁净、丰满、神秘,现在污浊、枯瘦、残破),想象河流流经平原和丘陵的样子。我把河流想象成一根竹子,城镇就是竹节,支流就是竹枝。在国家地图上,这条河流看得见的竹

  • 标签: 江油关 国家地图 四川话 哪一样 黄昏里 人从
  • 简介:洞嘎才里和波姆蒋骥说这次他还要去焦西岗拍他前年拍过的两位老人,我没有想到竟然是住在阿波珠家屋后台地上靠溪沟的这对老人。近路已走不通,木栅栏拦着,小道长了草,一股水淌。我们走到溪沟那边,走一截新修的水泥路再过来,随后再上到台地上的一栋老屋前面。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这些年,按说可以说一点话、记一点事,就像十年前写《100%》,但我没说、没记。有些细节,就是麦芒对出汗的颈项,像小时候割麦、打麦。还有赤脚踩在檬针刺上、踩在图钉上。更有刀架在脖子上……疼不算啥,可怕的是恐惧和你想诉说真相的冲动。为什么只有黑白颠倒才能平和?只有顺应自私、狭隘、庸俗才能安宁?

  • 标签: 自言自语 才能 恐惧
  • 简介:长桂坐在屋檐下的石凳上看杀猪,脑壳里突然冒出起床前做过的梦。初春的一个清晨。门哐啷哐啷地开了,接着是吱吱呀呀的叫唤。长长的,像小村里习惯了的哭泣。猫的,狗的,驴子的,乌鸦的,寻死女人的……有人走动。先是在屋子里,而后在院子里。响动渐渐密集。磨刀,生火,倒水,唤鸡,招呼人。响动开始在长桂的梦里,与漂流直下的木筏和两岸的青山纠缠在一起,而后便从梦境分离开来,传到长桂的耳朵里。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一对于一个从未涉足过北方的南方人,陕北只是一个想像——借了电影的镜头和民歌的曲调。在南方的淫雨里待久了,陕北会成为想要叛逃的地方。它干爽、旷阔、辽远,比南方的烟雨与霉绿更适宜于安放灵魂。

  • 标签: 蓝花花 黄土塬 天游生 陕北人 现代性 陕北民歌
  • 简介:人类是一棵大树,其纷繁复杂已经到了不可探寻的地步,种种分门别类的针对人类的学问不过是对人类自身的一些细枝末叶的触摸。家族也是一棵大树,同样纷繁复杂,但家族的大树相对于人类要有限和清晰得多,加上有家谱可查,尚可探寻。

  • 标签: 长篇纪实作品 《血脉》 家族 意义 价值 人类
  • 简介:在看药剂师吃柿子的一瞬,我便决定留下来了跟着药剂师走到丁字街,我都还没有改变离开飞地的主意。几天前,街边的屋檐下刚停放过大佑他们七个人的尸体,我禁不住地朝那里看了看。街沿上也是积雪,白晃晃一片。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谁能想到,这些活着时被否定、被侮辱、被流放、被逼自杀与瘐死的诗人(我是说曼德尔斯塔姆、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死后倒成了那个世纪文学与人性的巅峰?自然是在今天看来。越是高拔的巅峰,越是需要退远了来看。越是高拔的巅峰越是险峻,而险峻本身也是所付代价的积累。

  • 标签: 帕斯捷尔纳克 茨维塔耶娃 阿赫玛托娃 曼德尔 活着 诗人
  • 简介:我曾经在一个叫圪垯的乡村中学教书时,寝室门前有一个花坛。花坛很小,呈棱形,里面种的有美人蕉、兰草、玫瑰和菊。美人蕉是别人种的,兰和菊是我的女朋友种的,而玫瑰是我种的。我喜欢看花,却懒于管花。我的女朋友

  • 标签: 散文 怀旧题材 当代
  • 简介:上海在我个人的感觉中,上海对人有一种暗河般的冲击力。有来自建筑的.有来自天空的.有来自地下的,也有来自历史和人物的,更有来自殖民文化的。在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悠转,感觉到的不是在见证上海的城市发展,倒像是步入了上海的历史。一种模拟的历史。而这模拟的历史不是事件的概述.不是教条的抽象,而是情景和细节的再

  • 标签: 南京路 鲁迅 寒山 西湖 江南 春秋时期
  • 简介:川大西门。准哲学研究生M在等我。川流不息的学生,在一种下午的青春的自在状态中,读书,购物,约会,接吻,打手机,吃零食,散步……荷塘已经干涸,满塘树叶,花圃、草坪、树木、水泥甬道和傍晚的空气都是平常态。在通往学生宿舍的途中,我遇见一道莫名其妙的拱门。僵死的造型,粉红的庸俗的颜色,粗糙肮脏的立面和平面,与周围环境异常地冲突——难道这正是川大所要的“现代”吗?看见的自由

  • 标签: 薛涛 成都 天府广场 玉林 生活 欲望
  • 简介:若即若离象牙塔(创作谈)"5·12"地震,再一次让我感觉文学的虚弱。文学归根结底是审美的门类,是取悦人的精神的,就像莫高窟曾经的那些画卷。小说介入生活,也只是介入常规人性的日常生活。散文可以纪实,留住感官和思想在时间秩序中的一些经历。诗歌从原则上是不适宜介入生活的,

  • 标签: 骨灰盒 象牙塔 莫高窟 墓穴 零度 文学
  • 简介:寒流刚退,父亲就要回去看木匠打棺材。事情安排好几天了,木匠是河那边的薛玉灯。父亲总是担心棺材打好寒流还不退,到时候无法熬胶,无法上漆。胶和生漆都是我陪母亲去土产公司买的,并遵照父亲的吩咐拿回病房由他过目。

  • 标签: 父亲 棺材 木匠 母亲 划痕 生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