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化学反应在生产中通常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热力学问题,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以及外部条件对二者的影响;二是动力问题,即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历程以及外部条件对二者的影响。热力学一般只考虑始态和终态,而动力需要关注整个反应历程,分析问题时既要利用化学原理又要结合实际条件。新课程改革及新高考改革以来,化学反应动力的考查内容和方式均不断创新并贴近科技前沿和生产实践,其陌生感使答题难度明显增加。本文围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研究了近五年高考化学动力试题,建立了思维模型,对高考化学动力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标签: 化学动力学 高考 思维模型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普及化,窃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给反窃电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窃电形式多样、窃电方法更加隐蔽的特点,从用电检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分析在用电检查中反窃电工作的一些具体的方法。供于业内人士借鉴。

  • 标签: 用电检查 反窃电 存在的问题 原因 特点 方法
  • 简介:对上海市729名初中生的调查表明,写作价值感、写作效能感、写作兴趣和内归因之间均呈显著相关;作文能力教师评定分数与此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归因呈显著负相关;写作效能感表现出显著的学校差异,写作价值感、写作效能感和写作兴趣的性别差异显著,除了外归因,其余动力因素都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写作动力随着年级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初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调查 初中生 写作动力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伴脂肪肝患者早期诊断之中应用超声取得的临床效果,探究超声在糖尿病伴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4 年年 01 月 -2018 年 02 月在我 单位进行检查的30 例糖尿病伴脂肪肝患者纳入实验组,选取同一个时期进行体检的 30 例体检者作为常规组,常规组 和实验组均接受超声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在常规组和实验组的脂肪肝检出分析之中,在实验组的脂肪肝检查之中,确认脂肪肝例数中实验组和常规组存有明显差异,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实验组和常规组中脂肪肝超声诊断声像图显示存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 。实验组脂肪肝发病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 结论:糖尿病伴脂肪肝患者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可将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型脂肪肝区分开来,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超声 诊断 糖尿病伴脂肪肝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预测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前后内镜下出血、血管纹理、糜烂和溃疡程度分别分为进展[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高于治疗前]组和未进展(治疗后UCEIS评分不高于治疗前)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预测UC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意义。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按治疗前后内镜下出血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2例)和未进展组(56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均高于未进展组[(375.58±154.30)×109/L比(288.22±103.76)×109/L、(9.29±1.13) fL比(8.52±1.29) 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2.08,P=0.019、0.049)。按治疗前后内镜下血管纹理改变分为进展组(9例)和未进展组(59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体积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9.58±1.18) fL比(8.54±1.26) fL、(41.49±5.08) g/L比(36.63±6.14) g/L],基线CRP低于未进展组[2.26 mg/L(0.95 mg/L)比8.64 mg/L(26.0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2, z=-2.27;P=0.022、0.047、0.045)。按治疗前后内镜下糜烂和溃疡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6例)和未进展组(52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CRP和ESR均低于未进展组[2.21 mg/L(5.26 mg/L)比10.63 mg/L(29.97 mg/L)、14.50 mm/1 h(15.25 mm/1 h)比17.00 mm/1 h(11.00 mm/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4、-2.42,P=0.001、0.020)。基线血小板计数评估UC治疗后内镜下出血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36×109/L(灵敏度=0.636,特异度=0.852,曲线下面积=0.698);基线CRP评估UC治疗后内镜下糜烂和溃疡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44 mg/L(灵敏度=0.750,特异度=0.727,曲线下面积=0.727)。结论UC患者基线血小板体积、血清白蛋白和ESR对UC患者治疗后内镜下黏膜变化有提示意义,基线血小板计数和CRP可预测UC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体积 血清白蛋白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