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沉降(ESR)极端升高(ESR≥100 mm/1 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应用ESR辅助诊治疾病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室检查ESR≥100 mm/1 h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入院后首次ESR值及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根据2019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年龄划分新标准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65岁)、中年组(66~79岁)、老年组(≥80岁);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疾病组、血液系统疾病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肾功能衰竭组及其他系统疾病组;分析ESR极端升高在上述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ESR极端升高与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429例ESR≥100 mm/1 h的患者,男性236例,女性193例;男性与女性患者E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1 h:108.00(103.00,119.75)比117.00(105.50,140.00),P=0.234〕。② 429例患者年龄18~98岁,平均(53.70±18.70)岁;青年组310例,中年组87例,老年组32例。青年组ESR值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mm/1 h:108.00(103.00,120.00)比119.00(107.00,140.00)、120.00(110.25,140.00),均P<0.01〕。③ 429例ESR极端升高患者主要诊断为感染性疾病(157例,占36.6%),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127例,占29.6%)、自身免疫性疾病(74例,占17.2%)等。在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者占58.0%(91/157);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造血干细胞疾病者占45.7%(58/127),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者占37.0%(47/127),红细胞疾病者占11.0%(14/12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者占75.7%(56/74)。④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ESR极端升高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呈负相关(ρ值分别为-0.395、-0.381、-0.383,均P<0.01),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正相关(ρ=0.345,P<0.01);同时检测ESR和CRP的266例患者ESR极端升高与CRP并无相关性(ρ=-0.019,P=0.756)。结论临床上ESR极端升高多见于肺部感染、造血干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和弥漫性结缔组织病;ESR极端升高与RBC、HB、HCT、FIB水平相关。

  • 标签: 红细胞沉降率 临床特征 肺部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红细胞沉降过程是否匀速均等,以确定30分钟血沉值乘以2与60分钟血沉值是否等量关系。方法用特制血沉管吸取枸椽酸钠抗凝血至“0”位,垂直静置60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红细胞沉降数值一次。结论红细胞沉降过程绝非均衡等速,故血沉试验必须严格60分钟末读取数值,绝不可以只观察30分钟沉降,将结果乘以2替代1小时血沉结果。

  • 标签: 血沉 60分钟血沉值 30分钟血沉× 2理论值 替代
  • 简介:摘要目的ESR-3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简称ESR)结果与魏氏法的相关性和线性进行比较,评价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住院病人160例,分别应用ESR-30全自动血沉仪及手工魏氏法同时测定ESR,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r=0.997。结论ESR-3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ESR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红细胞沉降率 全自动血沉仪 魏氏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沉降(ESR)、C-反应蛋白(CRP)在早期诊断儿童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血清学检查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阳性、明确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排除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11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经痰细菌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并排除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儿9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后24小时内查外周血血常规、ESR、CRP。观察两组WBC、ESR、CRP的增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感染组的WBC增高例数比细菌感染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支原体感染组的ESR增高例数比细菌感染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支原体感染组的CRP增高例数与细菌感染组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WBC计数、ESR在早期分析鉴别支原体感染或细菌感染中有实用价值,CRP检测在两者鉴别中无临床意义。

  • 标签: 儿童 支原体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沉降率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红细胞沉降检测在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杭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肺炎患儿100例与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分别设置为肺炎组、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儿童的空腹静脉血,对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进行检测,比较肺炎组与对照组、轻症组与重症组、细菌性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与肺炎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的相关性。结果(1)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13.56±4.31)×109/L]、C反应蛋白[(10.27±4.82)mg/L]、红细胞沉降[(17.63±5.78)mm/h]均高于对照组(t=10.308、9.012、10.088,均P<0.05)。(2)重症组的白细胞计数[(15.19±2.97)×109/L]、C反应蛋白[(11.79±3.14)mg/L]、红细胞沉降[(19.24±3.20)mm/h]均高于轻症组(t=6.002、5.404、5.460,均P<0.05)。(3)细菌性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15.31±3.34)×109/L]、C反应蛋白[(11.92±3.29)mg/L]、红细胞沉降[(19.40±3.52)mm/h]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4.692、4.685、4.687,均P<0.05)。(4)经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与肺炎的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均存在线性相关,呈正相关。结论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普遍出现异常增高,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来对肺炎予以辅助诊断,还可用于肺炎的病情评估、疗效判断中。

  • 标签: 儿童 肺炎 细菌性 病毒性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目的探索动态红细胞沉降(血沉)参数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Vm)和方程K值与血象在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DY—XC40型全自动血沉仪与X-1800血球分析仪对常见疾病病人116例,正常体检者54例进行测试,并将测得的血沉值与相关血沉参数以及血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个疾病组对照比较其各组疾病血沉参数VM、K值及白细胞(WBC)计数+分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急性炎症、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三者的红细胞沉降(ESR)及参数指标与所对应的血象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SR与参数Vm值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动态血沉参数与血象联合用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具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血沉参数除了具有与血沉值相同的参考意义外,并且提高了相关阳性检出,降低了假阴性结果,为疾病提供了更为敏感的参考数据。

  • 标签: 血沉 白细胞计数 动态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同等离心条件下储存中的溶血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3年8月该站收集的90袋每袋200mL的血液,随机分为3组,悬浮红细胞组(3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I组(30袋)、去白悬浮红细胞II组(30袋),将其3组分别放置4℃冰箱内28d,分别7d、14d、21d、28d分别取样检测溶血。结果悬浮红细胞组溶血分别是7d(0.59±0.02)、14d(0.11±0.07)、21d(0.13±0.08)、28d(0.21±0.11);去白悬红I组7d(0.14±0.09),14d(0.20±0.13),21d(0.24±0.14%,28d(0.10±0.22);去白悬红II组7d(0.10±0.06),14d(0.21±0.10),21d(0.32±0.16),28d(0.41±0.18)。结论红细胞溶血与血液在去白过滤的分离中受损有关,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溶血小于0.8%范围内可以用于临床使用。

  • 标签: 全血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溶血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ESR)对临床诊断术后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70例于本院行阑尾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以术后正常愈合者为对照组(术后未感染,52例)与观察组(术后感染,18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血WBC、CRP及ES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WBC、CRP及ESR水平分别为(7.79±1.25)×10-9/L、(42.87±4.16)mg/L、(45.98±3.22)mm/h,明显高于对照组(5.72±0.95)×10-9/L、(6.98±0.77)mg/L、(17.48±2.27)mm/h,t=(7.32,60.08,41.01),P=(0.00,0.00,0.00)。血WBC、CRP及ESR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74、0.73,三者相比较,Z=0.52,P=0.49。血WBC、CRP及ESR临界值分别取7.83×10-9/L、14.98mg/L及36.97mm/h时,三者均以Youden指数最大,分别为0.34、0.47、0.38。结论阑尾术后检测血WBC、CRP及ESR水平对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指导价值,从而为临床及时防治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白细胞 阑尾手术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发热疾病临床诊断中展开红细胞沉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高热患儿共80例,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疾病特征,将46例细菌感染患儿设作研究组,同时将34例其他感染患儿设作对照组,均实施红细胞沉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结果入选的患儿中,研究组患儿红细胞沉降、降钙素原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红细胞沉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方案应用于诊断高热患儿具有可行性,不仅能够帮助医师准确辨别患儿高热诱因,还能提升诊断结果敏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诊断 血沉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发热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40例作为IM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IM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血清铁蛋白与红细胞沉降的相关性。结果:IM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程度均呈正相关(r血清铁蛋白水平=0.528,r红细胞沉降=0.847,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均升高,表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程度均呈正相关。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清铁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联合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间选择我院就诊的6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因为依据分为细菌组和非细菌组,每组各32例,对所有患儿行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及白细胞计数水平监测,对比各项检测指标以及阳性。结果 与非细菌组相比,细菌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更高,联合检测阳性更高,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运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本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120例小儿发热疾病患儿,按实际感染类型分组细菌感染组(n=40)、非细菌感染组(n=40)、非感染组(n=40),均实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检验,分析总结患儿的检查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较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三种指标检测细菌感染敏感性均为100.0%,降钙素原检测细菌感染特异性90.0%较C反应蛋白62.5%、红细胞沉降67.5%明显升高(P<0.05)。结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可辅助小儿发热疾病诊断。

  • 标签: 小儿发热疾病 诊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摘要自发现人类第一个红细胞血型以来,一个世纪中,人们使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力几乎所有的血液成分中,检出数百种传多态性标记。这个领域的成果,已用于输血移植等临床医学,以及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人类学等许多方面。红细胞血型检查主要用于一般体检,产前检查及输血前检查。临床上最重要的为ABO血型及Rh血型两种,必要时还需检查其他血型。

  • 标签: 红细胞 血液免疫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