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思辨性议论文写作教学在课标中有多处体现,本文结合“学习任务群”对高中思辨性议论文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和探讨,主要从“‘群课程’——依托教材系统构建特色写作教学课”和“‘群活动’——依托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议论文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众对于医疗卫生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多,因此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也更为深入,而这不单单可以更为高效地促使我国的民生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也可以较好地促进基层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卫生事业管理 问题 应对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在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0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联合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比较护理前、护理4周后两组的胰岛素注射位置轮换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积极度量表(PAM)、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以及胰岛素注射位置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护理4周后,试验组的胰岛素注射位置轮换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STAI中的状态焦虑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PA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胰岛素注射位置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5%(1/54),低于对照组的12.96%(7/54),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联合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水平,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性。

  • 标签: 糖尿病 焦虑 聚焦解决模式 轮换法 疾病不确定感 积极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信息技术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每个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生产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作为基础事业之一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当前的社会背景来看,学校学习是一个人最简单、最便捷、最高效、最理想的发展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部门不断强调:“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 标签: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融合教学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用固本调平汤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降阶梯治疗成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7月-2019年12月3个研究中心76例正在使用ICS的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按2017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方案中推荐的降阶梯方案进行ICS减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本调平汤。2组均治疗12周。统计顺利完成降阶梯治疗的患者例数;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 ACT)评估哮喘控制情况,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PEF),观察药物安全性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 (34/38),对照组为78.9%(3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2,P=0.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活动受限、呼吸困难频率、早醒频率、急救药物使用频率、整体控制情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60、-2.732、-2.262、-6.994、-9.562,P<0.01或P<0.05);胸闷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自汗易感、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65、13.175、8.350、14.750、6.950、22.344,P<0.05或P<0.01) ;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t=5.094,P<0.01)。治疗组治疗后PEF水平[(6.92±1.71)L比(5.84±1.22)L,t=-2.880]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本调平汤可辅助提高哮喘ICS降阶梯治疗的成功率,有效改善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哮喘 糖皮质激素 投药,吸入 降阶梯治疗 固本调平汤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气举反循环钻探技术,是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钻探技术,其可以帮助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获得更直观、更真实的地质信息和地质状态,通过气举反循环钻探技术,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可以针对地质和矿产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参数作出评估结果。本文,针对气举反循环钻探技术在复杂地层的应用中,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 标签: 气举反循环钻探技术 复杂地层 应用
  • 简介:摘要: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科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难度比较大。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枯燥的数学学科难以提起兴趣,再加上这个学科的学习内容比较难。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选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升,就会遭受打击,久而久之会产生抵触等心理,数学教师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关注,需要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还要引进趣味教学等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趣味教学的策略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小学 数学课堂 趣味教学策略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白科学知识。在本文中,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设置趣味实验导入课程的教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探究能力,在课后安排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让科学实验课程充分的锻炼学生。

  • 标签: 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动手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患者早期开始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连续招募预期在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时间超过48 h,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患者。前瞻性采集患者临床、实验室和生存数据,并评估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患者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平均动脉压≥65 mmHg)6 h后开始尝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并按照EN开始时机分为3组:早期EN组(EN开始<48 h)、晚期EN组(EN开始≥48 h)和7 d未喂养组。结果201例患者入选,平均年龄和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65.3±16.4)岁和(22.4±6.85)岁;其中,191例(95.0%)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早期EN组与晚期EN组患者胃储留、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 d未喂养组患者胃储留发生率较少(16.7% vs.33.3%,P=0.05),但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47.2% vs.26.1%,P=0.02)。与晚期EN组和7 d未喂养组相比,早期EN组患者28 d(30.4% vs. 47.9% vs..55.6%,P=0.01)和60 d病死率(38.0% vs. 53.4% vs 63.9%,P=0.017)显著降低。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N喂养时机(早期vs晚期:χ2≥5.83,P≤0.03;早期vs 7 d未喂养:χ2≥7.90,P<0.01)、血肌酐(χ2≥5.06,P≤0.02)、白蛋白水平(χ2≥6.41,P<0.05)、AGI分级(χ2≥8.15,P<0.01)和APACHE Ⅱ评分(χ2≥9.62,P≤0.001)分别是预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患者28 d和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稳定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症患者可耐受早期EN,且早期启动EN与其28 d和60 d病死率减少显著相关。

  • 标签: 重症患者 肠内喂养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预后
  • 简介:摘要 : 在中国的建设工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现代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解决和改善现有的建筑成本管理,我们必须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改善现有的建设成本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是直接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虽然整体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证,但与其他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相比,整体结构的施工相对困难,因此也需要满足每个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在本文分析了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提出战略加强和改善技术支持项目的建设深基坑支护。

  • 标签: 深基坑技术 问题研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入性较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方案,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LISA方案治疗的26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LISA组。同时,选择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同一家医院接受INSURE方案治疗的36例RDS早产儿,纳入INSURE组。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生后Apgar评分等进行统计学比较。对2组患儿入院年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同时间点吸入氧气分数(FiO2)等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2组患儿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组内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内两两比较,则采用最小显著差异(LSD)法。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对不同时间点FiO2进行组内比较。对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剖宫产术分娩率、外院转入率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本研究经病例收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20-YKL05-003),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分娩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术分娩率、双胎妊娠率、入院时年龄、生后Apgar评分、外院转入率、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儿无一例死亡。LISA组患儿的中位MV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分别为0和84 h(45~180 h),均短于INSURE组的0(0~80 h)和137 h(107~235 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77、1.991,P=0.004、0.047)。2组患儿NCPAP时间、生后72 h内MV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PaO2和PaCO2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处理措施与测定时间因素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F处理×时间=1.751、P=0.152,F处理×时间=0.338、P=0.852,F处理×时间=0.396,P=0.810)。LISA组与INSURE组患儿接受PS治疗前及治疗后1、8、24、48 h动脉血pH值、PaO2和PaCO2水平分别组内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ISA组的动脉血pH值:F=47.318、P<0.001,PaO2:F=30.370、P<0.001,PaCO2:F=27.140、P<0.001;INSURE组的动脉血pH值:F=20.773、P<0.001,PaO2:F=16.976、P<0.001,PaCO2:F=23.016、P<0.001)。2组患儿动脉血pH值、PaO2和PaCO2水平在接受PS治疗前及治疗后1、8、24、48 h这5个时间点分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LISA组和INSURE组患儿接受PS治疗前及治疗后0.5、1、6、12、24、48 h的FiO2分别组内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08、P<0.001,χ2=81.589、P<0.001);而2组患儿治疗后上述各时间点FiO2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接受PS治疗前及治疗后0.5、1、6 h的FiO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ISA组患儿FiO2在接受PS治疗后12、24、48 h均低于INSURE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5、4.312、4.280,P=0.001、<0.001、<0.001)。⑤LISA组患儿接受PS治疗后无不良反应者为18例(69.2%), INSURE组为27例(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615)。此外,2组患儿在PS给药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85%、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DS早产儿采取LISA方案治疗,可缩短MV及总用氧时间,而且不增加不良预后。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侵入性较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血气分析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院内获得性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血流感染的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内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老年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ICU内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CRKP血流感染老年危重病患者,ICU内病死率为62.2%(74/119),使用替加环素治疗者病死率较未使用替加环素者病死率低[50.0%(25/50)比71.0%(49/69),χ2=4.770,P=0.029];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较单药治疗病死率低[54.9%(39/71)比72.9%(35/48),χ2=3.940,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25.545,95%CI:9.743~52.242,P=0.001)、替加环素药敏为耐药(OR=8.990, 95%CI:0.957~24.488,P=0.049)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合适的初始治疗(定义为48 h内至少采用1种敏感抗生素治疗,OR=0.081, 95%CI:0.014~0.463,P=0.005)及足够的合适抗生素治疗疗程(OR=0.785, 95%CI:0.631~0.977,P=0.030)是改善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ICU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病死率高,合适的初始治疗及足够的疗程能明显降低死亡风险。

  • 标签: 肺炎 克雷伯菌感染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式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实习的中山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3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入科前进行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和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评定,入科后采用实习小讲课、互动教学(2周实习期内进行)和新媒体教学(持续6个月)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系统培训,所有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由学生选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结果系统培训后,学生各方面的医患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培训前后的消极态度[(35.22±4.35)分比(28.40±3.54)分]和积极态度[(53.20±5.35)分比(60.84±2.72)分]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后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的评分[(151.78±5.33)分比(166.27±4.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培训前,男生医患沟通的积极态度评分差于女生[(51.41±4.88)分比(54.91±5.33)分],消极态度评分高于女生[(36.68±4.80)分比(33.83±3.42)分];系统培训后,男生的支持关注评分低于女生[(16.86±1.52)分比(17.83±1.27)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评选出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是模拟教学[46.7%(63/135)],其次是微信[28.9%(39/135)]。结论多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水平;不同性别学生沟通能力和对教学方式的喜好不同;互动教学中的模拟教学、新媒体教学中的微信平台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标签: 医患沟通 互动教学 新媒体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科门诊青少年来诊者首诊后的按时复诊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8年5至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所有首次来诊青少年进行调查,以首诊后1个月内到门诊复诊为按时复诊,通过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分析按时复诊率(RVR)及其相关因素,并通过电话随访调查未复诊的原因。结果共纳入1 121例来诊者,年龄(16.0±1.6)岁,85.8%为学生,总体RVR为62.7%(703/1 121),希望药物治疗者RVR(69.8%)最高,不接受药物治疗者(55.8%)最低(χ2=9.028,P=0.029)。住院治疗者RVR最高(97.6%),门诊药物治疗者(61.2%)次之,观察和自我调整者(45.3%)最低(χ2=82.269,P<0.001)。处方了心境稳定剂者按时复诊率显著高于未使用者(χ2=9.498,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处理方式和是否使用稳定剂是影响按时复诊的主要因素。电话随访显示未复诊的主要原因是症状好转(68.4%)和条件限制(14.3%)。结论对药物治疗态度越积极者按时复诊率越高,住院治疗和使用心境稳定剂者按时复诊率较高。来诊者对系统治疗的认识不足是其未复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青少年 精神科 门诊 复诊率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24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清洁级BALB/c小鼠(购自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原代PMVEC并体外培养,使用1.0 mg/L LPS处理PMVEC以诱导细胞损伤。通过转染miR-224抑制序列或p21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分别下调PMVEC的微小RNA-224(miR-224)及p21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MVEC的细胞活力变化及凋亡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MVEC的miR-224及p21表达水平。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224及p21的靶向关系。两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均数两两比较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基础上使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结果与未经任何处理的PMVEC比较,LPS处理后细胞相对细胞活力降低至(42.333±7.586)%,凋亡率提高至(32.141±2.449)%,miR-224表达增加至1.791±0.167,p21 mRNA水平降低至0.527±0.058,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2、7.261、7.113及8.467,P值均<0.01)。与单纯LPS处理的细胞比较,miR-224下调的细胞在LPS处理后的相对细胞活力增加且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18、32.643,P<0.01)。抑制p21表达会消除miR-224下调带来的这种保护作用。结论miR-224可能通过靶向抑制p21参与调控LPS诱导的PMVEC损伤。抑制miR-224可能有助于脓毒症后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

  • 标签: 脓毒症 脂多糖 内皮细胞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小RNA p21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构建临床护理路径,检验其效果。方法:以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入本院治疗的 44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 A组和 B组,均是 22例。 A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 B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A组各项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低于 B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护理价值。

  • 标签: 精神科 无抽搐电休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以下简称RTG)是广泛应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集装箱装卸设备。RTG大车采用的是橡胶轮胎,其灵活性好,也可以从一个堆场转场至另一个堆场。但实际RTG的运行跑道一般较窄,如果跑偏严重的话RTG将会跑出跑道甚至撞箱。而单纯依靠人工操作来纠偏的话受外围因素影响很大,所以配备自动纠偏的RTG将会越来越多,且与码头堆场的自动化潮流相融合。

  • 标签: RTG 自动纠编 堆场 撞箱 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