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静脉(DVT)护理体系,分析总结在手术中护理经验,总结护理决策和方法。方法:在临床上应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患者卧床休息、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患者治疗,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结果:本次选取的36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完全康复,6例状况好转,2例因为并发肺动脉血栓而死亡。结论:为了保证化疗的效果合格,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需要做好药物使用观察外,还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病症问题,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消除并发症的影响。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护理要点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时机、剂量选择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使用IVIG治疗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IVIG治疗的时间分层,分为早期应用(病程5~10 d)和晚期应用(病程11~15 d);再根据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分组,方案1组:1 g/(kg·d),共2 d;方案2组:0.4~0.5 g/(kg·d),共3~5 d,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连续变量的2组分析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共202例患儿入组,中位年龄为12(12,36)个月,其中128例(63.37%)为早期应用者,74例(36.63%)为晚期应用者。晚期应用患儿发热时长较早期应用患儿更长[18.00(14.00,23.25) d比11.00(9.00,14.00) d],对机械通气的需求增加(33.78%比20.31%),后遗症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更高(9.46%比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早期应用患儿,2种剂量组在高级生命支持的需求、预后和后遗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于晚期应用患儿,方案1组较方案2组患儿发热时间缩短[18.00(14.00,21.00) d比21.00(15.50,30.75) d],体外膜肺(ECMO)的需求率明显降低(2.13%比1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后遗症,如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在2种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2种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IVIG治疗对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对于晚期应用患儿,高剂量IVIG治疗可缩短发热时间,减少ECMO的使用。

  • 标签: 重症腺病毒肺炎 丙种球蛋白 策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房颤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LAAO)数据。于术后第3、6和12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死亡、血栓栓塞、血管穿刺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年龄(68.8±10.2)岁,其中男8例。9例均为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3(1,5)年。9例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均达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且消融径线达到完全阻滞。其中5例患者同期行LAAO,术中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器械移位。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9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死亡、血栓栓塞事件、血管穿刺并发症、心脏压塞、心房食管瘘。1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后自行吸收。结论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同期行或不行LAAO可能是安全、可行的。研究结论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前期 导管消融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式对CVC感染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总计87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44例)和实验B组(45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共有11里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其所占比例为25%;实验B组共有3里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其所占比例为6.7%,则实验B祖辈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较少一些。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感染管理、沟通评分低于实验B组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感染管理、沟通评分。结论:不同的护理方式对CVC感染的影响不同,使用感染护理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的感染情况,值得推崇。

  • 标签: 护理方式 肿瘤化疗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0例,均收录于2020.10——2022.10期间我院的小儿患者,样本入组后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行规范性分组,通过给予不同的静脉输液方案开展对照分析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常规钢针穿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统计组间样本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统计值为4.00%,该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4.00%,P<0.05。测定两组小儿临床依从性,观察组测定值9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显著。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不良反应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0例,均收录于2020.10——2022.10期间我院的小儿患者,样本入组后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行规范性分组,通过给予不同的静脉输液方案开展对照分析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常规钢针穿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统计组间样本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统计值为4.00%,该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4.00%,P<0.05。测定两组小儿临床依从性,观察组测定值9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显著。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不良反应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