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货交易开展后,发电逐步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电厂是否盈利不再与发电量直接挂钩,而是取决于市场营销手段。广东电力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随着现货交易规则及区域现货的逐步深化,给发电企业尤其是高成本、低效率的燃气机组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本文从交易结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发电侧关键交易机制和影响燃气电厂盈利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中长期和现货交易两个交易维度出发,从交易策略、营销手段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现货交易  关键机制 交易策略 营销手段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正处于经济稳步发展阶段,社会对石油的需求正处于求大于供的时期,导致石油价格水涨船高,因此现在正是石油工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但由于我国多数地区采油条件恶劣,给我国石油工业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对采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从石油开采中遇到的困难入手,研究复杂条件下的各项采油技术,以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油开采 开采技术 复杂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对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PC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43例,年龄(48.78±3.51)岁,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前检测血清MCP-1、IMA水平。分析血清MCP-1、IMA水平对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CP-1、IMA水平对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后3个月,10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5例(50.93%),预后不良53例(49.07%);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CP-1、IMA水平分别为(16.83±2.95)ng·dl-1、(10.95±1.85)μg·L-1,高于预后良好组(13.76±2.18)ng·dl-1、(8.62±1.6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IMA水平可影响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均OR>1,P<0.05)。绘制ROC发现,血清MCP-1、IMA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受血清MCP-1、IMA水平的影响,且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预测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

  • 标签: 后循环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CTA)源影像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CTA pc-ASPECT)评分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35例术前经CTA影像确诊的AVBO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4~84 (62.40±13.46)岁。患者均接受血管内治疗。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标准评定血管再通情况;观察靶血管远端栓塞、颅内出血等围手术期事件、血管内取栓相关并发症;依据治疗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值评定患者的早期临床预后。根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预后良好组的CTA pc-ASPECT评分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来测定曲线下面积及最佳界值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的早期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35例患者中,34例(97.1%)血管成功再通,6例术中发生靶血管远端栓塞,22例(62.9%)临床预后良好。单因素分析中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CTA pc-ASPECT评分比较P值均<0.1,纳入多因素分析。对CTA pc-ASPECT评分进行ROC分析,结果提示曲线下面积是0.930(95%可信区间0.850~1.000),最佳界点值是7.5分(灵敏度72.7%,特异度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A pc-ASPECT评分≥8分为AVBO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良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23.850,95%可信区间2.005~283.704, P<0.05)。结论CTA pc-ASPECT评分可独立预测AVBO患者血管内治疗早期临床预后。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后循环 血管内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法和直接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其中男52例、女15例,年龄51~74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直接机械取栓治疗者34例纳入直接取栓组,采用静脉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桥接治疗者33例纳入桥接治疗组。术后即时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通率,术后48 h复查CT评估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前及术后第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90 d内病死率。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上述各观察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9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因分型、发病时间、血管闭塞部位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桥接治疗组与直接取栓组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占比分别为9.1%(3/33)和32.4%(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 P<0.05)。桥接治疗组术后第90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占比高于直接取栓组,分别为51.5%(17/33)和29.4%(10/34),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401, P>0.05);桥接治疗组、直接取栓组术后血管再通率和术后90 d内死亡率分别为75.8%(25/33)、58.8%(20/34)和27.3%(9/33)、29.4%(10/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患者术后48 h并发颅内出血1例(3.03%),直接取栓组则无一例并发颅内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04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NIHSS评分为术后9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为1.208(1.059~1.377), P<0.01]。结论直接取栓治疗与桥接治疗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卒中 后循环 桥接治疗 机械取栓 预后
  • 简介:摘要:当代社会,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各小学不断落实,小学语文授课方式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师愈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且不断开展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锻炼的教学活动。本文以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为中心展开探讨,对其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学策略进行细致分析。

  • 标签: 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 : 水库 的 除险加固工程 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 民生工程,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水库 不但可以起到 防洪作用, 还可以作为 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帷幕灌浆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坝基防渗性能,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 本文作者以具体的水库工程除险加固施工为例,重点分析 大坝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施工要点, 希望为后续研究此类问题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除险加固 帷幕灌浆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 ICU护理工作中的价值 进行 评价。 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 例在 ICU 病房接受治疗的 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 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 早期预警评分干预 ,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 患者护理后出现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的病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 2 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ICU护理工作中 采用 早期预警评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的发,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 护理 价值评价
  • 简介:本文主要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从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数学规律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