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不断接近一般人群,但衰弱(frailty)正逐渐成为其新的健康问题。与一般人群相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衰弱患病率更高,且发病年龄更早。衰弱的发生会导致跌倒、骨折、住院、生命质量下降、医源性并发症和过早死亡等不良结局。本研究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衰弱的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并着重阐述研究现状与进展。

  • 标签: HIV 衰弱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269例HIV感染者,将其分为HIV单独感染组和HBV合并HIV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ART启动时和ART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36、48和96周)的肝功能、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变化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HIV单独感染组145例,HBV合并HIV感染组124例。ART启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t=9.566)、丙氨酸转氨酶(t=-4.652)、总胆红素(t=-25.4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RT后24、48和96周时,HIV单独感染组与HBV合并HI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05.9±156.9)/μL比(266.2±172.5)/μL、(388.5±226.1)/μL比(380.8±287.4)/μL、(369.5±191.4)/μL比(453.6±179.6)/μL;ART后48、72和96周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长值为121.0(-52.5, 144.5)/μL比156.0(-35.8,185.8)/μL、139.0(-116.0,176.8)/μL比114.5(-59.5, 229.0)/μL、-91.0(-110.0, 153.3)/μL比-94.0(-130.8, 114.3)/μ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6、-0.066、-1.414、Z=-1.715、-0.802、-1.602,均P>0.05)。ART后24、48和96周时,HIV单独感染组的HIV RNA抑制率分别为89.7%(130/145)、96.6%(140/145)和96.6%(140/145),HBV合并HIV感染组分别为87.1%(108/124)、92.7%(115/124)和94.4%(117/1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0.053、0.017,均P>0.05)。ART后第2周、第4周HIV单独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3.4%(5/145)、6.2%(9/145),低于HBV合并HIV感染组的21.0%(26/124)、13.7%(17/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1、4.309,均P<0.05);而第8周[10.3%(15/145)比9.7%(12/124)]、第12周[9.0%(13/145)比9.7%(12/124)]、第24周[9.7%(14/145)比8.9%(11/124)]、第36周[9.7%(14/145)比10.5%(13/124)]、第48周[8.3%(12/145)比8.1%(10/124)]、第96周[2.8%(4/145)比0(0/124)]的肝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0.040、0.049、0.051、0.004、3.472,均P>0.05)。结论合并HBV感染对HIV感染者的ART效果无不良影响。

  • 标签: HIV 肝炎病毒,乙型 同时感染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依非韦伦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对成人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接受含依非韦伦或LPV/r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线和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分别比较依非韦伦组和LPV/r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依非韦伦组210例(77.2%),LPV/r组62例(22.8%)。两组患者采用ART治疗1年后,LPV/r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83.9%(52/62),三酰甘油异常率为80.6%(50/62);依非韦伦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62.4%(131/210),三酰甘油异常率为39.0%(82/2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2,P=0.002;χ2=33.160,P<0.01)。LPV/r组患者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水平较基线升高[(3.0±1.4) mmol/L比(1.9±1.0) mmol/L];而依非韦伦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1.8±1.1) mmol/L比(1.5±1.1) mmol/L]、总胆固醇[(4.6±0.9) mmol/L比(4.3±0.9) mmol/L]、HDL[(1.2±0.3) mmol/L比(1.0±0.3) mmol/L]、LDL[(2.9±0.8) mmol/L比(2.4±0.7) mmol/L]水平均较基线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7、-2.133、-3.453、-8.179、-6.423,均P<0.05)。依非韦伦治疗导致三酰甘油升高的程度低于LPV/r,△三酰甘油中位数分别为0.1 mmol/L和0.9 mmol/L,而其HDL、LDL升高的程度则高于LPV/r,△HDL中位数分别为0.2 mmol/L和0,△LDL中位数分别为0.4 mmol/L和-0.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930、13.439、20.891,均P<0.01)。结论依非韦伦、LPV/r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影响,LPV/r导致的血脂总体异常率高于依非韦伦。两者引起的血脂异常类型不同,LPV/r导致三酰甘油升高更明显,依非韦伦导致HDL、LDL升高更明显。

  • 标签: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依非韦伦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加暴露前预防(PrEP)MSM的HIV自我检测(自检)试剂使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使用“金数据”平台(www.jinshuju.com)对沈阳市、北京市、重庆市和深圳市参与多中心PrEP研究的MSM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共有1 222例MSM研究对象,年龄(31.5±8.7)岁,最近3个月性伴数为3(P25,P75:2,6)个,与固定性伴、偶然性伴和商业性伴发生肛交时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62.7%(456/727)、56.3%(440/781)和41.0%(16/39)。曾使用过HIV自检试剂的比例为74.5%(910/1 222),最近1年HIV自检次数为3(P25,P75:2,5)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自检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中,分别相比于>40岁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心理认同性别为女性、PrEP服药方式为事件驱动服药组、最近3个月未使用过新型毒品,18~岁组(aOR=2.06,95%CI:1.35~3.14)、26~岁组(aOR=2.72,95%CI:1.77~4.17)和31~岁组(aOR=1.76,95%CI:1.19~2.59)、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大专(aOR=2.18,95%CI:1.35~3.49)和研究生及以上(aOR=3.06,95%CI:1.69~5.54)、心理认同性别为男性(aOR=3.22,95%CI:1.55~6.70)、PrEP服药方式为每日服药组(aOR=1.35,95%CI:1.03~1.78)、最近3个月使用过新型毒品(aOR=1.72,95%CI:1.30~2.28)的HIV自检行为的比例更高。结论MSM参与PrEP者HIV自检行为的比例较高,但高年龄组、PrEP服药方式为事件驱动服药及未使用过新型毒品的MSM对HIV自检行为比例较低。为评估PrEP使用效果及依从性,需为HIV自检比例较低的MSM提供更完善的自检服务。

  • 标签: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人群 暴露前预防 事件驱动型 HIV自我检测
  • 简介:摘要纳米孔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传感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分子的检测。随着各种传染病大流行与局部暴发,人类对病原体检测设备的要求日益增高。基于纳米孔检测设备灵敏、实时和便携的特点,许多研究团队将其应用到传染病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介绍近年来纳米孔检测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这几种常见传染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态势进行总结,以期为传染病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纳米孔检测技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病毒,乙型 流行性感冒病毒 埃博拉病毒
  • 简介:摘要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之一,临床诊断通常基于可见的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组织学依据。依据肿瘤表现(tumor,T)、免疫状态(immune system,I)、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systemic disease,S)对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进行分期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80%以上未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T0期患者,经持续ART即可获得病情好转;重症患者需额外予以化学治疗、干扰素免疫疗法、局部疗法或其他方法。10%~40%的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患者经ART后会出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伴有血小板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的卡波西肉瘤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较高。

  • 标签: 艾滋病 肉瘤,卡波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持续监测重庆市某医院治愈患者出院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抗体(IgM与IgG总抗体)的检测情况,发现5例核酸"复阳"现象,5例患者抗体均呈阳性,且有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复阳"可能与以下3种因素有关:(1)儿童无症状感染者粪便排毒时间较长;(2)各种原因导致出院检测时出现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假阴性";(3)患者体内病毒清除并不完全,而出院标准不够保守。分析"复阳"现象可能的原因,探讨其有无传染性,有助于揭示新型冠状病毒更多的特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类 假阴性反应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 简介:摘要内脏利什曼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漏诊,具有误诊率高、复发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现报道2例以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为主要特征的HIV感染合并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均有传统内脏利什曼病疫区居留史,骨髓检查发现杜氏利什曼原虫。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骨髓涂片未再找到杜氏利什曼原虫,但患者病情多次复发,最终均死亡。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2014年至2018年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的HIV-1感染者880例,采集其血浆标本,使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 pol基因区的蛋白酶及反转录酶区,获得的扩增序列与耐药数据库对比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分析。采用病毒基因分型工具软件分析HIV-1亚型分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880例患者中,血浆HIV-1病毒载量为(4.12±0.63) lg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51±124)/μL;抗病毒治疗中位时间为26个月。亚型分析中,重组型(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RF)01-AE亚型在HIV-1亚型中占比最大,为38.9%(342/880),CRF07-BC亚型占28.5%(251/880),B+C亚型占16.2%(143/880)。其中534例患者存在耐药突变,总耐药率为60.7%。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 PI)的耐药率分别为51.0%(449/880)、58.6%(516/880)和1.7%(15/880)。对拉米夫定、恩曲他滨、依非韦仑和奈韦拉平的耐药较为严重,中高度耐药率分别为46.8%(412/880)、46.8%(412/880)、51.3%(451/880)和53.6%(472/880);而对齐多夫定(6.0%,53/880)、依曲韦林(9.0%,79/880)和PI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尚不严重。NRTI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IV(47.3%)、K65R(22.2%)和K70RE(12.6%);NNRTI为K103NS (25.1%)、V106A(19.7%)和V179DE(14.4%);PI为L10FIV(7.4%)和A71IVT(6.5%)。CRF01-AE亚型的耐药率为69.3%(237/342)高于CRF07-BC亚型的49.8%(125/251)和B+C型的51.0%(73/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14.6,均P<0.05)。结论重庆市HIV-1感染者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后,耐药发生率高,以对NNRTI类药物耐药最为多见,其次为NRTI,PI较少耐药。耐药是HIV-1感染者病毒学突破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高效 抗药性 突变
  • 简介:摘要艾滋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活化而诱发拉姆齐-亨特综合征,积极抗疱疹病毒并尽早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3例艾滋病患者并发拉姆齐-亨特综合征,以单侧耳部疼痛、耳部疱疹、同侧面瘫等为首发症状,并出现眩晕、听力下降、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其中1例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异常病变。均予膦甲酸钠注射液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及时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症状好转。

  • 标签: 艾滋病 拉姆齐-亨特综合征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