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龄化背景下某市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为改善村卫生室老年人无障碍就医环境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1月,课题组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市12个县区的156家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设立6个无障碍水平调查指标,每个指标设1~10分,对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资料采用秩和比法和四分图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市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平均得分为32.86分。6项指标中,无障碍通道及门(7.21分)得分最高,无障碍停车位(4.71分)和无障碍厕所(3.28分)得分最低。基于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四分图模型将某市所有县区划分为4类,包括2个老龄化程度高-无障碍水平高的县区、4个老龄化程度低-无障碍水平高的县区、4个老龄化程度低-无障碍水平低的县区和2个老龄化程度高-无障碍水平低的县区。结论某市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重点加强停车位、厕所等方面的无障碍改造。政府应根据各个县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提高村卫生室建筑无障碍水平,方便老年人就医。

  • 标签: 老年人 村卫生室 无障碍建筑 秩和比 四分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完全契约理论指导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心理契约的满足水平及其对居民行为意向的影响,为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能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山东省9个乡镇/街道的1 100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签约居民的心理契约满足水平(24个条目)和行为意向评估(9个条目)问卷调查,建立并分析签约居民心理契约对行为意向作用效应模型。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模型验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收回有效问卷998份,签约居民心理契约满足水平得分为(3.45±0.56)分,行为意向自评得分为(2.81±0.29)分。交易型和关系型心理契约与行为意向各维度均相关(P<0.01)。在心理契约对行为意向作用效应模型中,交易型心理契约对忠诚意向、建言意向、退出意向和忽略意向的效应系数分别为0.33、0.24、-0.25、-0.49,其中对忽略意向仅产生间接效应;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忠诚意向、建言意向、退出意向和忽略意向的效应系数分别为0.26、0.10、-0.14、-0.50,其中对建言和忽略意向仅产生间接效应。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心理契约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心理契约的满足能直接增强居民的忠诚意向,降低退出意向,并间接影响建言和忽略意向。应积极开展签约居民心理契约调查,搭建省-市-县-乡协同联动平台,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能,改善签约居民的就医体验。

  • 标签: 医师,家庭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签约居民 心理契约 不完全契约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对于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的接受意愿,为中国艾滋病PrEP措施的推广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男男性行为”“暴露前预防”“PrEP”“pre-exposure prophylaxis”“MSM”为检索词,系统收集有关中国MSM人群PrEP接受意愿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6篇;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价得分在14~18分,得分均大于总分的70%,偏倚较小;样本总量为11 269名。经过Meta分析得出中国MSM人群PrEP总体接受率为0.77(95%CI:0.71~0.82),亚组分析中,不同民族、婚姻、户口、年龄、学历、收入、性取向、性行为、PrEP知晓情况的接受率存在差异。结论综合来看中国MSM人群对PrEP接受率较高,但是知晓率较低,不同人群之间的接受率存在差异。

  • 标签: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 暴露前预防用药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签约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体验,为进一步改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汉化版的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rimary care assessment tools, PCAT),于2020年5—6月对某市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所乡镇卫生院的1 400名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分析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体验。同时对机构管理人员及家庭医生团队进行访谈。运用描述性统计与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333份,有效回收率为95.2%。PCAT量表总得分25.17分,其中首诊、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社区为导向及文化胜任力7个维度的得分依次为3.57分、3.68分、3.54分、3.40分、3.72分、3.67分和3.59分;372人(47.1%)在去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之前未经过签约机构转诊;不同机构类型、年龄、学历、职业和收入的居民在首诊、连续性、协调性与综合性4个核心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建议进一步完善服务的综合性、协调性和可及性,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 标签: 家庭医疗保健服务 家庭医生 就诊体验 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 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现状,分析医防融合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方法2020年6—7月,以某市16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对机构的基本信息和医防融合评价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医防融合评价指标分为事实性调查和感受性调查两部分。此外,就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的现状对32位相关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对数据资料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描述性分析和分类提取分析。结果经信效度检验,调查数据的可靠性良好;事实性调查提取3个公因子,分别为组织管理、信息管理与绩效考核分配;感受性调查提取2个公因子,分别为工作方式和人员培训。某市在组织管理和工作方式方面医防融合程度较低,其中,已制定医防融合规范的机构占比为53.8%,居民健康信息共享很及时的机构占比仅为41.4%。结论某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防融合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未来应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医防融合工作规范和协作机制,提升医务人员的医防融合意识,提高信息化水平,搭建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和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新服务模式。

  • 标签: 卫生保健调查 医防融合 基层医疗机构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和服务意愿,探讨在供方视角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执行障碍及可行性策略。方法2020年7—10月,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关键人物访谈法对山东省3个地市中各县、市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850名家庭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家庭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意愿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与关键人物访谈法相结合,探讨家庭医生视角下签约服务的执行障碍因素及服务优化策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791份,其中688人(87.0%)表示认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679人(85.8%)表示愿意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婚姻状况、服务政策认可度、服务运行效果满意度、服务发展前景乐观度、居民患病首选度是影响家庭医生服务意愿的因素。结论应通过丰富政策配套措施、创新应用"互联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绩效考核工作及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等策略有效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意愿,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高效有序执行。

  • 标签: 医生,家庭 签约服务 认知 意愿 问卷调查
  • 作者: 吴健 成娟 宋曙 刘君 陈钟鸣 俞炯 曹红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24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杭州 310003;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001,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224005,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508,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214005,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00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RDW与血小板比值(RPR)在HEV相关肝衰竭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152例无肝衰竭HEV感染(HEV-non-LF)患者和62例HEV诱导的肝衰竭(HEV-LF)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RDW和RPR对诊断HEV相关肝衰竭及其预后的能力。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1.189,95%CI 1.026~1.376)和RPR(OR=4.758,95%CI 1.621~13.965)均为影响戊型肝炎患者发生相关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RPR和RDW预测HEV发生相关肝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 CI 0.67~0.79, P<0.01)和0.68(95% CI 0.61~0.74, P<0.01)。RPR和RDW预测HE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2(95% CI 0.49~0.74, P<0.01)和0.57(95% CI 0.44~0.70, P>0.05)。结论RPR和RDW对HEV相关肝衰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PR对肝衰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戊型肝炎 肝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中不同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明确上海某医院MRSA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二甲医院2017—2018年期间72株MRSA,综合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72株MRSA中,46株分离自临床病例,26株分离自医院环境。46株临床分离菌株包括33株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以及13株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且来自医院的不同的病区。感染MRSA的住院患者所在科室以老年科(34.8%,16株)、内科(26.1%,12株)和外科(26.1%,12株)为主。MLST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MRSA菌株的ST型差别较大,但ST764是不同来源的MRSA菌株的优势克隆群(40.3%,29株),且PFGE聚类结果显示12株不同来源的ST764型MRSA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0%)。结论ST764型MRSA可能在社区、医院及环境中存在播散,应持续监测MRSA及其变异情况。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医改形势下村卫生室医疗功能出现相对弱化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于2015年10—11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了山东省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共38人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对新医改形势下村卫生室医疗功能出现弱化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与描述性分析。结果编码形成了29个一级范畴和21个二级范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村卫生室获得的经济支持、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明显增加,然而在新医改政策非预期负面效应、外部扰动力叠加累积效应和支持力低效供给效应的综合作用下,乡村医生队伍出现情感耗竭、工作满意度下降、积极性下降等现象;加之村卫生室药品使用受限、设备不足,乡村医生业务能力不高,农村居民信任不足,导致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功能相对弱化。结论村卫生室医疗功能的弱化是三类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状态的长期存在将进一步增加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脆弱性,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贯彻落实。建议优化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对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考核机制,强化医保资金战略购买能力,优化财政补偿机制,完善乡村医生培训机制,促进村卫生室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村卫生室 乡村医生 医疗服务 扎根理论 脆弱性 山东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医改背景下山东省乡村医生脆弱性水平现状。方法于2015年10—11月,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乡村医生的脆弱性状态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包括乡村医生基本情况、环境源扰动、工作源扰动、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内在应对力6个分问卷。采用均数和标准差对乡村医生的扰动力及应对力水平进行描述。采用象限分析法对乡村医生所处脆弱性状态进行分析;采用集对分析计算乡村医生的脆弱性指数,采用样本聚类分析方法,根据脆弱性指数得分对乡村医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乡村医生受到的总体扰动力为(3.39±0.46)分,执业风险对其贡献度最大,为19.95%。乡村医生对扰动的应对力得分为(3.33±0.40)分,经济支持对其贡献度最小(4.09%)。经集对分析,乡村医生脆弱性总体得分为(0.49±0.06)分,处于中等水平。聚类分析显示,27.2%(277/1 018)的乡村医生的脆弱性水平属于"较高"状态,30.3%(309/1 018)处于"中等"状态。象限分析显示,35.5%(361/1 018)的乡村医生处于危机型脆弱性状态。结论当前乡村医生脆弱性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乡村医生面临的环境源扰动力相对较高,获得的情感性支持较多,而工具性支持力相对不足。

  • 标签: 卫生人力 乡村医生 脆弱性 集对分析 山东省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村医生脆弱性内涵进行界定。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于2015年10—11月,在对乡村医生和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初步界定的乡村医生脆弱性内涵进行咨询和论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两轮咨询分别咨询了20位专家和16位专家。经过两轮咨询,专家对7个咨询单元的认同率从74.29%提高到93.16%。结论界定了乡村医生的脆弱性,其是指乡村医生自身内在应对力和获得的外部支持力难以应对其受到的扰动的状态,其由乡村医生所受扰动力和对扰动的应对能力共同决定。

  • 标签: 卫生人力 乡村医生 脆弱性 内涵界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与意愿,并分析影响其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4—5月,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关键人物访谈法对潍坊市3所医院150名护理人员进行现场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护理人员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访谈法,分析护理人员视角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适宜模式。结果获得有效问卷142份,其中137人(96.5%)表示愿意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35人(95.1%)意识到该服务的必要性。文化程度、婚姻、护理人员对该服务的必要性判断以及对自身能否胜任的主观判断是影响护理人员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行为选择。护理人员视角下"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需多方面共同努力。

  • 标签: 护理人员 互联网 护理服务 认知 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城乡居民对"互联网+健康教育"的需求,识别"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及平台设计应遵循的优先级顺序,助力健康教育精准传播。方法自2019年4月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市3个县市区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拟定功能项的重要性和居民对"互联网+健康教育"的具体需求情况。数据回收后,基于Kano模型,运用Better-Worse系数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功能项识别发现平台的主要功能为14项;其中,隐私安全、无广告植入是平台的必备功能,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等属于期望功能,界面美观、体验乐趣等属于无差异功能。Better-Worse系数计算证明此结果较为准确,而且具备期望功能居民的满意度较高,不具备必备功能则居民会有较大的不满意。结论"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设计应遵循使其隐私安全、无广告植入,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信息权威、损耗性低、功能全面、监管完善,免费服务、知名度高的优先级顺序,依次完善各项功能。

  • 标签: 信息服务 Kano模型 城乡居民 "互联网+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全民健康"战略目标的重要选择。为有效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成效显著。但是,目前仍存在多重问题制约着签约服务向纵深处推进。本研究参考"三圈"理论,从政策价值、政策资源、政策推动力3个维度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庭医生数量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年轻健康群体政策认可度低等。后续应通过充实家庭医生队伍、丰富配套政策、聚焦宣传重点人群等多项优化策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长期高效执行。

  • 标签: 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政策执行 "三圈"理论
  • 简介:摘要医养结合是整合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使各地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作者参考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中交流与沟通、政策资源、政策执行者偏好和组织结构4个要素,对医养结合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糊的政策执行标准,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政策资源的不足,地方政府、综合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政策执行者偏好的差异以及政策管理机构的权责分散,制约了医养结合政策的执行。目前医养结合政策仍处在探索尝试阶段,政府应继续对政策进行细化和修正,保障医养结合政策的顺利推进和长效实施。

  • 标签: 医养结合 初级卫生保健 政策分析 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