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霍玉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3
  • 机构:身份证号:131121198708241410
  • 简介:摘要:海洋钢结构是海洋石油工业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材料,在海上油气钻采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受石油等能源的价格上涨影响,海洋钢结构产量逐渐增加,海洋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要。鉴于此,本文对海洋钢结构的特点及类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海洋钢结构焊接质量的检测技术与控制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提高海洋钢结构焊接质量,推动海上石油产业健康发展。

  • 标签: 海洋钢结构 焊接 质量控制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不断攀升,这也对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海洋石油工业近年来获得巨大发展,而海上油气钻采过程当中离不开海洋钢结构的支撑,作为海上油气钻采的重要支撑结构物,海洋钢结构建造数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海洋钢结构处于特殊的海洋环境当中,服役环境非常恶劣,尤其是逐步迈向更深海域,使得海洋结构服役环境更加的恶劣,对于海洋钢结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海洋钢结构焊接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只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海洋钢结构焊接质量,才能确保海上石油钻采工作的安全高效推进,所以确保海洋钢结构焊接质量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下文结合实践对海洋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海洋钢结构 焊接技术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反向和正向两种导丝置入方式在小体重婴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体重≤5 kg行超声介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1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导丝置入方式,分为导丝正向置入组和反向置入组,每组按体重分为3个亚组,其中Ⅰ组:体重≤2 kg;Ⅱ组:2 kg<体重≤3 kg;Ⅲ组:3 kg<体重≤5 kg。比较正向置入组和反向置入组首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体重亚组婴儿两种导丝置入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儿均穿刺成功。反向置入组首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总成功率明显高于正向置入组,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正向置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Ⅰ组和Ⅱ组两个亚组中的反向导丝置入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3次总穿刺成功率均高于正向置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组中两种导丝置入方式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3次总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向置入组相比,反向置入组近期出现局部血肿、远期出现血栓等并发症较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血气胸、误穿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体重≤3 kg的婴儿行超声介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丝反向置入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体重婴儿 导丝置入方向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普力农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高年龄组儿童(10~16岁)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高年龄组儿童(10~16岁)DCM合并AHF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奥普力农治疗,研究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55%,29/31)高于对照组(74.19%,23/3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较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动脉压、心肌肌钙蛋白T、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较低(P<0.05)。结论高年龄组儿童(10~16岁)DCM合并AHF患儿采用奥普力农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急性心力衰竭 奥普力农 左西孟旦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反向和正向两种导丝置入方式在小体重婴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体重≤5 kg行超声介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1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导丝置入方式,分为导丝正向置入组和反向置入组,每组按体重分为3个亚组,其中Ⅰ组:体重≤2 kg;Ⅱ组:2 kg<体重≤3 kg;Ⅲ组:3 kg<体重≤5 kg。比较正向置入组和反向置入组首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体重亚组婴儿两种导丝置入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儿均穿刺成功。反向置入组首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总成功率明显高于正向置入组,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正向置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Ⅰ组和Ⅱ组两个亚组中的反向导丝置入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3次总穿刺成功率均高于正向置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组中两种导丝置入方式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3次总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向置入组相比,反向置入组近期出现局部血肿、远期出现血栓等并发症较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血气胸、误穿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体重≤3 kg的婴儿行超声介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丝反向置入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体重婴儿 导丝置入方向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置管术
  • 简介:摘要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规律化疗2年余,因“间断发热、走路不稳”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提示多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加用更昔洛韦及膦甲酸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意识好转,但患儿脱机困难,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罕见,预后较差,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可能改变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多形红斑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多形红斑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有发热、皮肤和黏膜损害,皮肤损害表现为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受累的黏膜包括口腔黏膜、眼结膜及生殖器黏膜,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支原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例在治疗过程中继发细菌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随访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儿童多形红斑,临床少见,常被误诊,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及早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抗肺炎支原体及对症支持治疗往往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多形红斑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