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基也斯洛夫斯基“三色”系列中的《蓝色》,由一场车祸开始。丈夫与女儿的离世令女主人公朱莉获得了个体的自由。她下决心与过去告别,抛弃一切去寻找新的生活。然而,现实击碎了她的梦想,不仅自由没有得到,甚至连爱都失去了。在经历一番精神的挣扎之后,她终于下决心放弃对自由的寻找,回过头去寻找更具终极价值的爱。导演用影像的力量有力地质疑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三个精神支柱,即自由、平等、博爱。

  • 标签: 蓝色 自由
  • 简介: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所遭遇的最重大事件,是电影开始被视为一种文化产业。电影本体的这种变化,导致诸多方面的调整、改变和推进,并把影响放大到整个社会。中国电影的存在环境和发展条件已经如此不同以往,而所有的变迁最终都将被提升到电影文化的层面,迫使它再次调整自身的文化姿态。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更多的不是由它的美学、艺术或技术来推动,而是由它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大的传播来决定。而当电影传播作为新问题,在今天益发显示出它对电影发展的影响作用和推动作用时,从传播的角度进入电影史的研究,合乎逻辑地成为这个时代电影史述的新任务。恰恰是在传播的渠道、方式和形态而不是其他方面,中国电影的殊异之处体现得最为鲜明强烈。这才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部分。中国电影传播史的写作,其理论意义不仅限于描述一部独特的电影专门史,更在于通过研究,去总结经验,重新考察和评价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 标签: 中国电影 电影史 传播史
  • 简介:从短缺经济时代过来的人,都品尝过排长队的滋味。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排队是买电影票。那是七十年代中期,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片子,但售票的窗口前却挤满了人。许多人的许多只手拥挤在那个窗口,每次都要经过一番手的搏斗才有一只能伸得进去。窗口处手的搏斗在后面排队的人是看不见的。而在后面排队的人同样想早一点买到票,于是没有一会儿,有形的队伍渐渐变成无形的了。再过一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队伍存在了。每个人都使尽浑身的解数往前面挤,最聪明的办法是能伸出手抓住窗口处的铁条,这样就不至于被里面买到票的人往外挤时把你也带出来。

  • 标签: 香港人 排队 城市文明 社会竞争 工作效率 办理速度
  • 简介:在电影市场日渐萎缩的今天,大学生大概是硕果仅存的一块领地了。工人下岗的多,士兵看电影还不大好称为市场,农民则不象在城市里那么方便,大部分的市民更是宁愿守着家里的破电视,看那些经常是倒人胃口的相声和港台电视连续剧。大学生的知识程度使他们学会了一份优雅,特别是有了年轻的恋人,

  • 标签: 影评 说几句 大学生 电影界 知识程度 电影市场
  • 简介:进入21世纪,民族电影又开始了一次意义重大的艺术与文化的交接。一直以来被当作领军人物的第五代导演,正在逐渐失去创造的锐气和越过艺术的巅峰。以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代表,那种强弩之末的态势是表现得如此明显,以至在近年来,尽管新

  • 标签: 新生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 中国民族电影 文化形态 西方电影 体制内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第一次批判运动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实施的历次改造中的第一次。本文结合《武训传》批判过程中的具体历史史实,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境与革命形势,进行深入辨析。

  • 标签: 电影《武训传》 思想批判 意识形态 规训
  • 简介:《天堂的孩子》是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吉迪一部享誉世界的电影作品。影片从一双小鞋子引出来的平淡故事,竟然如此令人揪心又令人动心,影片最令人动容的是少年阿里和妹妹莎拉忧郁的眼睛。本文正是从忧郁这一关键词入手,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读解,并将影片放置于伊朗的历史文化中,探究这份少年的忧郁究竟来自何方,又如何感动着每一个观影者。

  • 标签: 《天堂的孩子》 忧郁之美 民族性格
  • 简介:对中国电影来说,第五代导演正在越过他们创作的高峰,第六代导演不得不采取与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妥协的姿态,后殖民语境的批评紧守着民族保护主义的立场,好莱坞电影作为强势文化更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之后期待着大举入侵.而在电影市场上,电影票房急遽跌落,电影产量大幅度下降,电影信誉更是出现严重的危机.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电影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更多的问题.而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处境,电影人还是缺少一种猛醒的意识,缺少紧迫感和振奋精神.一些更年轻的导演适时地提出'新主流电影'的口号,但似乎还没有更具说服力的作品来为中国电影的重新崛起开路.

  • 标签: 中国电影 电影导演 电影文化环境
  • 简介:中国已经加入WTO,全球化语境从外部带来的压迫必定会导致整体的扰动与重组.一旦转化为内部的新的结构要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将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近年来,由于好莱坞大片的进口,民族电影比其他领域更早地面临这个新的语境.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意味着在遭受极大冲击的同时,也昭示了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前景.

  • 标签: 全球化语境 民族电影 电影面对
  • 简介:1975年我大学毕业留校,成了孙绍振的弟子.现在他已经不把曾为吾之事当作一回事,"亦师亦友"是他的理想境界.二十多年来,他最深刻的印象,他的语言、行为、灵魂总是在追求某种漫不经心的自由,但同时又在不由自主地冒险.

  • 标签: 冒险孙 孙绍振 学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