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神经学超声(neurosonogram,NSG)检查发现胎儿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对于产前诊断胎儿脑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NSG检查发现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胎儿的基本资料,以及超声检查、遗传学检查、MRI检查等资料。将其中明确的致病基因联合脑结构异常定义为胎儿MCD。采用描述性分析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与MCD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胎儿遗传学信息完整(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或未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并进一步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其中12例最终诊断为MCD。12例MCD胎儿中,7例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5例为致病性基因点突变,涉及6个致病基因及4个遗传综合征;10例产前超声发现双侧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且对称,其中6例外侧裂宽大表浅、4例异常成角,另2例双侧形态异常,且形态不对称,均为一侧宽大表浅,另一侧异常成角。12例MCD胎儿产前超声与MRI检查对于胎儿MCD的各种异常征象显示基本一致。结论胎儿NSG检查发现胎儿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对于MCD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建议对超声发现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的胎儿行遗传学检查,以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联合全外显子组测序为宜。

  • 标签: 皮质发育畸形 大脑皮质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先证者为FASTKD2基因变异和单亲二体所致线粒体病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23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1例疑诊为“线粒体病”的患儿进行病史询问,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FASTKD2基因c.810_820dup纯合变异,母亲为杂合子变异,父亲无该变异,不符合变异遗传规律,进一步对该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抽取患儿及父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行Sanger测序、PCR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和杂合性丢失(LOH)亲缘分析确定患儿变异情况。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支持线粒体病的诊断;基因测序发现患儿携带FASTKD2基因c.810_820dup(p.Ser274Phefs*8)纯合变异;Sanger测序提示母亲为该变异杂合子,父亲无该变异,不符合遗传规律;PCR检测及Sanger测序复查排除取样错误、PCR扩增和测序错误;STR分析排除非生物学父亲;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发现FASTKD2基因存在3个大片段节段性LOH;LOH亲缘分析证实患儿为2号染色体为混合型母源性单亲二体,确诊为44型氧化磷酸化偶联缺陷所致的线粒体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种不符合遗传规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线粒体病,明确了该线粒体病家系同时存在致病变异和单亲二体现象,确诊为44型氧化磷酸化偶联缺陷所致的线粒体病。

  • 标签: 线粒体病 高通量测序 单亲二体 FASTKD2基因
  • 简介:摘要: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越来越严格,日常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要。在变电站的维修检测中,有必要对常见的变电站故障进行判断,找出故障的原因,总结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在变电站设备的维修中,要严格遵守维修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维修策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变压器故障及电压转换方法,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维护。

  • 标签: 变电运维 故障 日常维护
  • 简介:摘要:随着变电站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变电站无人值守已成为变电站运行的主要方式,通过调度与运行团队的协调,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国家对电力行业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三套五大",其中"大修"需要依靠运维一体化来实现。变电站运维一体化是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设备巡检、交变运维的电网生产组织方式。变电站运行过程中运维一体化对提高运行安全和供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运维过程中,运维团队是最基本的单位,其工作重点围绕变电站设备的运维。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发生了许多改变,如设备类型、管理模式,监控系统,等等,操作和维护团队如何做好变电站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工作在这些变化已经成为供电公司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考虑。

  • 标签: 变电站运维组 变电站与运维一体化 思考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电能在人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通过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变电设备运维检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体来说,一定要加大力度对运维管理人员专业的培训、增强安全和协调工作,同时还应该创建有关的变电设备运维管理规范,并在实际运维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这样才可以促进变电设备运维工作效率的提高,确保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且对实施过程中的要点给出有一定建议。

  • 标签: 变电站 运维一体化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中的亲缘分析在判断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临床意义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验中心行产前诊断的73例核心家系的临床资料。检测指征包括超声异常54例(其中伴颈部透明层厚度≥2.5 mm 12例,胎儿生长受限4例,既往不良孕产史7例,单纯超声异常31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高风险4例,高龄妊娠9例,单纯既往不良孕产史3例,胎死宫内2例,孕妇智力障碍1例。使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羊水细胞、绒毛、脐血、胎儿组织和胎心血DNA。采用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分析73例产前样本CNVs。取孕妇及其丈夫(必要时相关亲属)外周血DNA做相同检测。总结CMA亲缘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73例样本共检出76个CNVs,其中检出9个致病性CNVs,经过亲缘检测分析后6个为新发变异,2个母源,1个父源;检出6个可能致病性CNVs,3个为新发变异,2个母源,1个父源;检出20个临床意义不明的CNVs,5个父源,3个母源,其余12个为新发变异;41个可能良性CNVs,其中38个来自表型正常的父母。结论产前诊断时亲缘分析对胎儿CNVs的临床意义解读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判断CNVs的临床意义和再生育风险。

  • 标签: 染色体 微阵列分析 DNA拷贝数变异 双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 X-ALD)家系的基因变异及产前诊断特点,探讨产前诊断在预防X-ALD患儿出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0个X-ALD家系。取先证者、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及母亲再孕胎儿的羊水或绒毛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检测致病基因ABCD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D member 1)的变异情况。同时选取ABCD1基因附近的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连锁分析,以排除母源DNA污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X-ALD家系的基因变异及产前诊断特点。结果在20个X-ALD家系中,发现了20种ABCD1基因变异。3例二代测序未检出ABCD1基因变异的先证者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检出变异。20例先证者的母亲中3例未发现携带变异,17例携带变异。20例母亲的24例次产前诊断(胎儿24例)中8例胎儿检出ABCD1基因变异(引产终止妊娠),16例胎儿未检测到变异,均活产分娩。引产或者生后子代验证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结论致病基因ABCD1无热点变异,变异大部分遗传自母亲,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是检测该基因变异的有效手段;对生育过X-ALD患者的母亲再孕时进行产前诊断,可以有效地预防患儿出生。

  • 标签: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系谱 ATP结合盒转运体,亚家族D,成员1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基因全面性生长发育落后/智力障碍(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intellectual disability, GDD/ID)家系的产前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遗传咨询门诊的43个单基因GDD/ID家系的产前分子诊断结果。所有产前诊断结果在妊娠结束后进行子代致病变异位点验证,随访妊娠结局和子代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43个家系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GDD/ID家系24个,检测到胎儿携带2个致病变异(患胎)有6例(25%),携带1个致病变异(携带者)13例(55%),5例(20%)未携带变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13个,其中11例胎儿不携带变异,2例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变异(患胎),但仅在其中1个家系中检测到父亲外周血存在低丰度变异,另1个家系父母外周血未检出变异,故推测2例患胎的变异来自亲代生殖嵌合。X连锁遗传家系6个,1例胎儿为携带致病变异的男性(患胎),其余5例胎儿不携带变异。产前标本均经连锁分析以排除母源污染。妊娠结束后子代标本验证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9例患胎均引产终止妊娠,余34例胎儿已出生,且健康状况好。结论对于单基因GDD/ID家系,产前分子诊断可在早、中孕期诊断胎儿是否携带变异。对于新生变异致病的常染色体显性和X连锁遗传家系,需警惕隐匿的亲代嵌合情况,故也建议进行产前诊断。

  • 标签: 发育障碍 智力障碍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产前诊断 分子诊断技术 系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癫痫和多发性先天性异常(MCA)等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至2019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 320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伴或不伴癫痫和MCA患儿,提取外周血DNA,用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array)方法分析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总结CMA技术在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遗传学病因检测的结果。结果1 320例患儿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10例,单亲二体6例,嵌合体1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320例,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23例,两者相加检出率为26%(343/1 320)。临床意义不明确CNV 107例,占比8.1%(107/1 320)。可能良性CNV 25例,占比2%(25/1 320)。良性CNV 20例,占比1.5%(20/1 320)。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合并MCA的患儿检出率为39.8% (130/327)。结论CMA具有分辨率高、覆盖全基因组的优势。可以检出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异常以及染色体微小缺失和重复,从而对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

  • 标签: DNA拷贝数异常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发育迟缓 智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