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侧颅底区域结构重要、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随着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器械设备的改进更新,侧颅底肿瘤及病变的完全切除、功能保护与重建取得了长足进步。侧颅底外科医生应该及时了解侧颅底肿瘤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进展,不断提升治疗理念和手术技巧,整合新技术、新手段,最终实现病变去除彻底、生命安全、功能保留长久的和谐统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比较晚期扁桃体鳞状细胞癌(鳞癌)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324例晚期扁桃体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1例,女23例,年龄28~76(58.5±11.4)岁。324例患者中,采用非手术治疗患者102例,手术治疗患者222例。采用Kaplan-Meier、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倾向评分匹配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非手术治疗组较手术治疗组患者存在预后优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校正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aHR)为0.92,95% 置信区间(CI)为0.60~1.42;DSS:aHR为0.71,95%CI为0.43~1.20;DFS:aHR为0.82,95%CI为0.53~1.28]。经倾向评分匹配后,非手术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各有102例,2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R为0.85,95%CI为0.51~1.40;DSS:aHR为0.62,95%CI为0.35~1.11;DFS:aHR为0.80,95%CI为0.49~1.33)。结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晚期扁桃体鳞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而非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扁桃体肿瘤 癌,鳞状细胞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中枢阵发性位置眩晕(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CPPV)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探讨CPPV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6、14、70岁。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眼震特征、伴随的其他中枢眼动异常、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头部相对于重力变化时均表现出短暂的眩晕和诱发的眼震,但眼震的特点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眼震的典型特征。3例患者行复位治疗均无效,并且都伴有视眼动系统异常的体征或其他中枢系统症状。MRI、PET-CT、血生化结果证实了病因分别为慢性出血、炎症和副肿瘤小脑变性。3例患者虽病因不同但病变部位均涉及中枢速度存储机制(velocity storage mechanism,VSM)。结论VSM破坏,导致反馈旋转信号修正通路受损,头位相对于重力发生变化时呈现CPPV的临床表现。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电图描记术 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的完全切除目前仍依赖于术中视诊、触诊和冰冻病理检查。在邻近重要结构的部位实现阴性切缘通常是有困难的,而头颈部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预后差。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FMI)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可视化,帮助外科医生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推动手术领域向前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讨论FMI引导手术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型气管导管预防兔子颅脑手术中气管导管脱落的效果。方法: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兔子在颅脑手术时采取新型气管导管,对照组的兔子在颅脑手术时采取普通的气管导管。观察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兔子气管导管脱落的例数、一次插管的成功率、组织水肿、牙齿脱落等并发症的情况、建立人工气道所需要的时间。结果:经研究,观察组大耳白兔[1][山万2]气管导管未发生脱落且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气道建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大耳白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可以有效预防颅脑手术过程中气管导管的脱落,插管效果更好,安全也较高。

  • 标签: 新型气管导管 颅脑手术 气管导管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侧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对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和结局,探讨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与颈内动脉之间的关系对合理制定手术方案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累及颈内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检查、诊断、手术经过及随访情况等。共4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性24例(58.5%),男性17例(41.5%),平均年龄47.9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将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分为毗邻、压迫、侵袭和源发于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分别观察术中肿瘤与颈内颈动脉的关系及对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和结局。结果32例(78.0%,32/41)颈内动脉得到保留,9例(22.0%,9/41)颈内动脉进行了重建。27例(65.9%,27/41)在影像学上与颈内动脉呈毗邻关系的肿瘤均成功自血管表面分离;11例(26.8%,11/41)压迫颈内动脉的肿瘤中,5例成功自血管表面分离,另外6例无法自血管表面分离而行血管重建;1例(2.4%,1/41)侵袭颈内动脉的肿瘤及2例(4.9%,2/41)颈内动脉瘤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6.1±2.9)月,除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年发生脑转移,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影像学提示与颈内动脉呈毗邻关系的侧颅底肿瘤,通常可与颈内动脉分离;压迫颈内动脉的肿瘤术前应做好血管重建的准备,术中首先尝试分离,分离失败则进行血管重建;侵袭颈内动脉管壁的肿瘤及源发于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在术中可直接将肿瘤与受累段颈内动脉一同切除并进行血管重建。术前根据影像学结果明确肿瘤与颈内动脉之间关系对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侧颅底 肿瘤 颈内动脉 影像学 耳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听力损失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术式是乳突切除经面隐窝入路。为实现、精准、低损伤的人工耳蜗植入,目前已有直达耳蜗通路及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研究,然而仍然存在钻制通道精准度低、面神经损伤等问题。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术直达耳蜗通路、机器人技术应用、通道钻制精准度及风险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从电被人们发现并加以利用后,人们的生产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如今电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同时电又极其危险,尤其对于整天跟电打交道的电力调度人员而言。因此,电力调度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培养自身安全意识,注意防范危险。同时管理部门应完善电力调度工作模式,提高工作的安全,并及时维修或更换老旧设备与老化电路,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保证电力传输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影响电力调度安全的因素,提出了如何降低调度风险的方法。

  • 标签: 电力调度 安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我国老一辈脑复苏领域专家编制的中国南京持续植物状态量表(CNPVSS)在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20多年来随着人们对意识障碍的深入研究,其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该量表的解读也在临床研究中不断完善。同时工作中也存在着初学者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量表,量表的命名和某些子项目的描述需进一步修订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大量意识障碍患者临床病例的量表应用经验,结合国内外有关意识障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量表的操作方法和结果解读方案,也提出了修订建议,供同行及相关专家评议。

  • 标签: 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 意识障碍 量表
  • 简介:摘要量表的结构效度能够考察测量的数据结构与目标测量事物特征是否相符,客观评价量表的整体架构,在量表开发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验证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是评价量表结构效度的常用方法。在对具有多个相关因子的量表进行CFA时可以运用二阶因子模型和双因子模型。本研究以汉化苏黎世慢性中耳疾病量表为例,对CFA的基本理论、分析步骤以及软件实现方法进行阐述,为研究者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提供方法学支持和应用基础。

  • 标签: 双因子模型 验证性因子分析 量表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电梯下行制动试验的必要以及对电梯安全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相关标准与规定,阐述下行制动试验对电梯整体安全的贡献。在机械方面,研究制动器设计与性能参数,并进行125%额定载重量下的性能实验。在电气方面,分析制动试验对电梯控制系统的影响机理及电气系统失效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与优化建议,为电梯下行制动试验的实施提供参考。

  • 标签: 电梯下行制动试验,安全性能,机械影响,电气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南京持续植物状态量表(CNPVSS)评估不同性别、年龄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信度和效度,为该量表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分析1 100例脑损伤后不同意识状态患者的CNPVSS评分结果,计算量表信度;对昏迷、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S/UWS)、微小意识状态(MCS)和意识清醒这4种意识状态进行效度分析。将男、女性患者各分为1~20岁、21~40岁、41~60岁和61~80岁等4个年龄亚组,分析在男、女性各4个年龄亚组患者中应用CNPVSS的信度和效度。结果CNPVSS信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969;内部一致良好(P<0.001),各子项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相关良好(P<0.001);不同意识状态患者的CNPVSS总分分别为昏迷[1(1,2)分]、VS/UWS[2(2,3)分]、MCS[7(6,9)分]和意识清醒[19(16,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年龄亚组的量表信度和效度均良好,与总体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CNPVSS是一个适合评估意识状态的量表,可用于80岁以下不同性别脑部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量化分析。

  • 标签: 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 脑损伤 植物状态 微小意识状态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治肝癌切除术后应用索拉非尼和预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7例行根治肝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有MVI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应用索拉非尼,C组术后行预防TACE,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Kaplan-Meier计算无瘤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癌合并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无瘤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A、B、C三组病例数分别为49、36、52,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4%、51.0%、38.8%,86.1%、75.0%、66.7%和82.7%、75.0%、59.6%,A组和B组比较(χ2 = 9.105,P = 0.003)、A组和C组比较(χ2 = 5.958,P = 0.015),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B组和C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227,P = 0.268)。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 = 0.622,P = 0.046)、肿瘤最大直径(HR = 1.661,P = 0.033)、是否行预防TACE(HR = 0.544,P = 0.019)、术后是否应用索拉非尼(HR = 0.419,P = 0.007)是影响肝癌伴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复发类型上,B组以肝内单发为主,A组和C组以肝内多发为主。结论对于行根治手术治疗合并MVI的肝癌患者,应用索拉非尼或预防TACE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3年内的复发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索拉非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无瘤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