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2.01-2024.01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和观察组(叙事护理,50例),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无差别,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叙事护理下,乳腺癌患者有效提升了康复质量,改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患者更优质的康复体验。

  • 标签: 叙事护理 乳腺癌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社区家庭制的健康赋权模式对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社区慢性高血压、高冠心病、慢阻肺、脑卒中、糖尿病等并存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7例,常规社区健康管理)和观察组(47例,实行健康赋权干预),对比两组的赋能水平。结果:干预前,无差别;干预后,观察组的赋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赋能模式对老年慢性共病患者具有显著效用,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控制程度,是病情维持在平稳状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控制能力,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 标签: 社区家庭制 健康赋权模式 老年慢性病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晚期肿瘤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统计两组的生活质量、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肿瘤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主要类型。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体质特点、体质量分型等,将其分为A组(临床前期、无症状期),B组(症状期、失代偿期),两组各50例,对两组PB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中医辩证。结果:A组患者以气郁型、气虚型、阴虚型体质为主,B组患者以气虚型、阳虚型、血瘀型体质为主。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以气郁型、气虚型为主。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 胆管炎 中医体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首要诊断为布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就诊信息和费用信息。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临床分期、并发症对患者医疗资源利用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使用中位数描述布病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结果共13 532例纳入分析,其中门诊8 113例,住院5 419例,男性占67.8%(9 176/13 532),年龄(42.7±15.4)岁,以18~44岁(46.6%,6 304/13 532)和45~59岁(34.2%,4 622/13 532)年龄组为主。住院患者年龄(43.3±15.7)岁,高于门诊患者年龄(42.3±15.1)岁(Z=-3.85,P<0.001)。住院患者就诊时,全身症状以发热(36.9%,1 997/5 419)和乏力(36.6%,1 983/5 419)常见,局部症状以关节/肌肉疼痛(68.9%,3 735/5 419)常见;急性期患者占79.1%(4 289/5 419),慢性期患者占20.9%(1 130/5 419);患者有并发症占46.5%(2 519/5 419),主要为骨骼系统并发症。门诊患者人均门诊次数(1.6±1.4)次。住院患者次均住院天数为(11.3±4.2)d,慢性期和有并发症患者住院天数较长(P<0.05)。住院患者同年也有门诊记录占89.3%(4 840/5 419),人均门诊次数(3.6±2.6)次。门诊患者医疗费用以化验费和药物费为主(75.1%),住院患者以药物费、化验费和其他费用为主(74.4%)。2017-2019年门诊患者医疗费用M(Q1,Q3)分别为61(52,497)、61(51,346)和58(46,318)元,住院患者医疗费用M(Q1,Q3)分别为8 214(6 355,10 721)、9 095(7 018,12 155)和9 492(7 530,12 351)元。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并发症和关节/肌肉疼痛症状为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2017-2019年新疆布病住院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特别是高年龄组、慢性期、合并骨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提高患者早期就诊和规范治疗意识,减少慢性化和并发症发生,可降低布病诊治所导致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卫生资源 医疗费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在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的分布特点,探讨2013版Ⅴ区影像学特征,为鼻咽癌颈部临床靶区勾画提供初步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2020年间可调阅鼻咽及颈部MRI、定位CT图像的鼻咽癌患者1110例,并参照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重新分区,分别对Ⅴa、Ⅴb、Ⅴc区淋巴结转移与其他淋巴结区做相关性分析。选取1例T1N0M0期鼻咽癌作为样本,参照Ⅴc区正常解剖结构及比例等,将Ⅴc区转移的淋巴结勾画于样本病例定位CT图像上,解析Ⅴc区转移淋巴结位置分布特点。结果患者中1004例(90.5%)符合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最高转移率的前两位为Ⅶa区(74.7%)、Ⅱb区(70.7%)。多因素分析显示Ⅴa区淋巴结转移与Ⅱb、Ⅲ、Ⅴb和Ⅷ区相关(P=0.010、0.001、0.001、0.001、0.037),Ⅴb区淋巴结转移与Ⅲ、Ⅳa、Ⅴa和Ⅴc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6、0.001、0.001、0.001),Ⅴc区淋巴结转移与Ⅳb、Ⅴb区相关(P=0.008、0.001)。出现28例Ⅴc区淋巴结转移,共统计Ⅴc区转移淋巴结38个,其中33个(86.8%)淋巴结中心点位于样本病例肩甲舌骨肌内侧(Ⅴc-1区),5个(13.2%)位于肩胛舌骨肌外侧(Ⅴc-2区)。结论建议鼻咽癌Ⅴ区淋巴引流区各个亚区参考相关性分开勾画,有相关性时勾画为中危淋巴引流区(CTVn2);CTVn2包含Ⅴc时建议进一步细化,Ⅴc-2区只有在同侧Ⅴc-1区有淋巴结侵犯时才作为CTVn2勾画。

  • 标签: 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癌 颈部淋巴结分区 相关性 临床靶体积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3.0 T MRI扫描序列对腰椎小关节软骨成像的图像质量及特点。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健康受试者30例,均接受L4/L5~L5/S1的3.0 T MRI的腰椎常规序列(T1WI及T2WI序列)、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水激励序列(water excitation three-dimensional spoiled gradient echo sequence, 3D-WATSc)、基于T1加权的三维快速场回波(three-dimensional T1 fast field echo, 3D-T1-FFE)、基于质子密度加权的三维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three-dimensional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 volumetric isotropic turbo spin echo acquisition, 3D-PDWI-VISTA)序列扫描。对MRI图像进行成像效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指标包括软骨的信号均匀性、软骨—关节间隙的边缘清晰度、软骨—骨的边缘锐度、软骨—关节间隙的对比度、软骨—骨的对比度;定量评估指标包括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结果3D-WATSc序列在5项定性评估指标中评分最高,3D-T1-FFE序列次之,仅软骨的信号均匀性指标在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PDWI-VISTA序列的5项定性指标评分均最差(P<0.05),且几乎不能分辨小关节的各层解剖结构,无法进行后续定量评估。3D-WATSc序列显示其软骨SNR [L4/L5(70.73±14.86)、L5/S1(73.50±13.63)]及软骨—关节间隙[L4/L5(25.30±8.44)、L5/S1(21.64±13.01)]、软骨—骨[L4/L5(60.75±14.68)、L5/S1(64.31±12.98)]、软骨—骨髓的CNR [L4/L5(50.22±14.33)、L5/S1(54.46±10.99)]均较3D-T1-FFE序列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 MRI的3D-WATSc序列能够清晰地呈现腰椎小关节的软骨层及关节间隙,优于3D-T1-FFE及3D-PDWI-VISTA序列,对腰椎小关节软骨成像及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诊断更具优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腰椎小关节 关节软骨 退行性变 成像序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消化内镜中心采用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知信行与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干预前患者知信行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信行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均更高(P

  • 标签: 新冠疫情 消化内镜 护理风险 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消化内镜中心采用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知信行与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干预前患者知信行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信行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均更高(P

  • 标签: 新冠疫情 消化内镜 护理风险 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最大限度膀胱肿瘤电切(cTURBT)联合化疗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8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cTURBT联合化疗,n=42) 、对照组(行cTURBT,n= 42) ,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2年O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cTURBT联合化疗可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和生活质量,但不降低肿瘤控制效果。

  • 标签: 膀胱全切 新辅助化疗 浸润性膀胱癌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患者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期的水平与预后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科学制定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的50例成年人。按照患者出血量分为大、中、小三组,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对患者预后效果详细记录,初步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脑出血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P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脑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对其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产生脑梗死的情况详细记录,并结合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产生脑梗死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4例产生脑梗死,占10%。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饮酒史、月收入、家庭及工作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等指标方面,产生脑梗死组患者比没有产生脑梗死组患者低(P

  • 标签: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 预测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例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的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患者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病情的控制采用静脉注射安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在急性期半个月内有5例患者因颅内高压、脑疝、再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死亡,其余15例患者采用抗癫痫治疗方法有效控制病情发作。分析治疗整个过程,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较早发作癫痫,具有较高的发作频率及较高死亡率。结论:临床中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具有较大危害。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对早期发作的癫痫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脑保护治疗方法,对于癫痫发作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使患者提高生存率,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癫痫 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调查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6—7月采用自制问卷借助网络对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三级医院CSSD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清洗消毒和灭菌现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1份,有效138份,有效率为91.4%。结果138所医院中,21.0%(29/138)的医院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未实施信息化追溯;38.4%(53/138)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在送达CSSD前,院内无质量监管部门监管;15.2%(21/138)的医院首次使用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能够提前48 h送达;56.5%(78/138)的医院在首次使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前,未完成首次接收测试。20.3%(28/138)的医院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灭菌包存在超大、超重情况。建立健全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与医院信息化追溯开展情况存在相关性(P<0.01)。院内有无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与厂家能否提供器械说明书、首次使用前完成首次测试及科室能够配备外来医疗器械图谱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完善和细化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其监管职能,并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全程开展信息化追溯,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把控首次送消时间,落实首次灭菌测试,是保障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安全使用、提升CSSD质量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外来医疗器械 植入物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管理 清洗消毒灭菌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对其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产生脑梗死的情况详细记录,并结合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产生脑梗死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4例产生脑梗死,占10%。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饮酒史、月收入、家庭及工作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等指标方面,产生脑梗死组患者比没有产生脑梗死组患者低(P

  • 标签: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 预测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患者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期的水平与预后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科学制定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的50例成年人。按照患者出血量分为大、中、小三组,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对患者预后效果详细记录,初步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脑出血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P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脑出血 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