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本地区头癣患者病原菌家养宠物关系的流行分布情况,我们对来本院1998—2004年就诊的1020例头癣病患者及其所养宠物进行了病原菌的培养分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现将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头癣 宠物 病原学 探讨
  • 简介:种子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生物学过程。种子衰老线粒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衰老的线粒体学说认为,线粒体中活性氧的过量产生是种子衰老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对于揭示种子衰老机理和种子安全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有关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呼吸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对种子衰老线粒体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种子 衰老 线粒体 呼吸作用 抗氧化系统
  • 简介:应用AFLP技术,对60个栽培蕉和野生蕉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在相似系数0.62的水平上将供试的60份蕉类植物分为4个群体;在相似系数0.64的水平上将栽培蕉划为两个类群;在相似系数0.83的水平上将香牙蕉类群划分为6个亚群;认为传统地将Cavendish亚群分为5个类别的分类依据基因型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将Saba归入ABB群体;吊罗矮蕉和北大矮蕉2号很可能是同一品种;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圃收集的小米蕉、63-1华农香蕉园种植的小米蕉、63-1均属同名异物情况。

  • 标签: 香蕉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AFLP
  • 简介: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dermatitidis)、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immitis)和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immitis)、马尔尼菲青霉菌(Penecilliummarneffei)、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schenckii)均属于双相型真菌,在温度的诱导下其菌丝相、酵母相可相互转化,致病相为酵母相,主要通过吸入途径或皮肤黏膜的破损而感染人类[1],在免疫受损和免疫正常者均可引起真菌病。其形态转换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该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认为致病性密切相关。

  • 标签: 双相真菌 形态转换 致病性
  • 简介: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曲霉气道的定植及其发生侵袭性感染的风险。方法回顾2003—2004年南京八一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56例肝移植患者进行的连续组织学检查和曲霉培养结果。结果24例患者被分离出曲霉,2例发生侵袭性烟曲霉感染。这2例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内都有烟曲霉的定植,并且都死亡,占所有移植后死亡的29%。无曲霉定植者都未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的侵袭性曲霉感染较为少见,但常致死,曲霉定植常见但为一过性,由于气管侵袭性曲霉感染只发生在有烟曲霉定植的移植后6个月内的患者,所以在此期间进行预防性的治疗能否有效降低侵袭性曲霉感染值得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曲霉定植 真菌培养
  • 简介: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胚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败育的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内的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败育果实内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败育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的果肉,呈现较高水平的Z/GA3和Z/IAA及低水平的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 标签: 雄性不育 种质 胚败育 激素
  • 简介:利用SRAP标记,对来源不同的56份有棱丝瓜和8份无棱丝瓜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0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共扩增得到14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280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21.33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8.74%。将丝瓜种质利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丝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17~0.98。在遗传相似系数0.17处,供试种质被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普通丝瓜,第二大类群为有棱丝瓜,在第二大类群中又被分为以长绿型丝瓜为主和短果型丝瓜2亚群。丝瓜类群的划分形态学性状比较一致,即首先棱沟的有无密切相关,其次瓜条的长短、颜色有较高的相关性。

  • 标签: 丝瓜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RAP
  • 简介: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生态类型的39份龙眼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9份龙眼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1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例为76.97%。供试龙眼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7~0.92,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0.65相似水平可以将39份龙眼种质分为3个类群,类群I均为来自中国的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类群Ⅱ包括石硖和大鸟圆2个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品种,以及热带生态型龙眼四季蜜类型的品种和单株;类群Ⅲ包括来自越南和泰国的龙眼种质。不同生态类型对龙眼的亲缘关系影响不大,热带生态型和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相互聚在一起,说明两种不同生态类型龙眼具有较多相同的遗传背景。本试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龙眼的分类、遗传进化研究。

  • 标签: 龙眼 生态类型 亲缘关系 ISSR
  • 简介: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份玉米自交系和1份大刍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1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475条不同位置的带,平均22.6条;多态性带469条,平均22.3条,百分率高达98.7%;不同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在0.84~0.94之间.6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3~0.48之间.经聚类分析,可将这些材料分成两大组,共9个亚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血缘和系谱是一致的,也存在一些例外.结果表明,ISSR标记尽管可以用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但并不是最好的分子标记类型.综合考虑不同的分子标记类型的优缺点,认为ISSR标记在遗传研究较少的作物上应用潜力较大.

  • 标签: 遗传多样性 玉米 自交系 种质资源 ISSR ISSR分子标记技术
  • 简介:以引进的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为母本,中国沙棘为父本,于1995年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选育出45个优良单株。入选的优良杂种单株大部分的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但低于父本中国沙棘。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0~6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0.10~63.17g,其中8个单株出现超亲现象,其余均明显小于母本,但较中国沙棘提高0~206.7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优良杂种单株生态适应性、经济价值分别明显高于母本引进品种、父本中国沙棘,生态经济价值十分优良。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生态经济型
  • 简介:近年,人们对毛霉毛霉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不仅由于毛霉感染的发生率快速上升,更因为其临床诊治尚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加之分子分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毛霉相关的种系发生、分类鉴定、新种变种等方面开始出现不少新的甚至使人困惑的意见或争议,值得医学真菌学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予以重视。为此,本文就近期毛霉相关的分类命名的变化、新出现的病原菌、实验室快速诊断鉴定、毛霉病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毛霉体外药敏实验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和动态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做一简要评述。

  • 标签: 毛霉 分类 体外药敏 诊断鉴定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真菌色素各种真菌感染的病理学和临床诊治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真菌色素相关的临床理论和实用技术。方法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和系列文献为基础,从真菌色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特征和其对耐药性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真菌色素所担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作用。结果真菌色素与其相应真菌菌株的生理代谢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是真菌细胞形态的固有结构,有极强的抵御外来离子辐射、极度温度变化、pH值改变和抗真菌药物作用的混合功能。结论致病性真菌色素是各种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性毒力因素,也是引发耐药性形成的真菌固有的功能形态因素之一。

  • 标签: 真菌色素 真菌感染 抗真菌耐药性
  • 简介:对2017年国内外棉花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棉花基因芯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批重要产量、品质性状基因获得定位和克隆。棉花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取得重大突破,陆地棉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取得重大进展,棉花芽黄、纤维品质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取得较大进展,在棉花转基因新方法、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新材料等方面进展显著。文中并进一步结合我国棉花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所面临的机遇,提出了我国棉花发展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 标签: 棉花 遗传育种 研究进展 2017年
  • 简介:近年来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开发和调动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可以有效的改善真菌感染病情。本文将对天然免疫系统抗真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天然免疫 真菌 感染
  • 简介:肾移植是目前开展最广泛的器官移植项目,由于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肾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医学课题。隐球菌病是器官移植患者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本文对肾移植术后发生隐球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一论述。

  • 标签: 肾移植 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 简介: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本身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抗真菌药物的免疫治疗作用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机体天然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的影响。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 简介:论述了野生稻保护的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 标签: 广西野生稻 保护 进展 思考
  • 简介:本文通过天然彩色棉的种质资源、纤维颜色的遗传控制、国内外天然彩色棉研究趋势的叙述,指出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未来天然彩色棉发展的方向,将推动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和颜色创新的飞跃发展.

  • 标签: 天然彩色棉 种质资源 纤维颜色 遗传控制
  • 简介:在真菌感染时,宿主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β-葡聚糖等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引发抗真菌天然免疫。NLR家族中的NLRP3ASC和caspase-1共同组成NLRP3炎症小体,参与或调控真菌感染。该文就近年来关于NLRP3炎症小体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NLRP3炎症小体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 简介:念珠菌血症常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甚或呈现血小板减少症。本文就目前有关念珠菌血小板相互作用文献作一综述。发生念珠菌血症时,血小板可通过纤连蛋白等黏附于念珠菌,激活后释放α颗粒中多种抗真菌物质,引起细胞膜破坏和崩解,封闭和或延迟真菌芽管产生和菌丝延长,有效地抑制真菌早期阶段生长。而念珠菌依靠自身结构成份和代谢产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念珠菌扩散。因此,血小板抗念珠菌免疫损耗是念珠菌血症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的内在机制,早期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2a和PAC1,将有助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疗。

  • 标签: 念珠菌血症 血小板减少症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