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球菌(cryptococcosi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人兽共患的感染性真菌,可侵犯人体的肺、脑、皮肤、骨骼等全身各脏器。因其强烈的嗜中枢性,所致的球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cryptococcameningitis/meningoencephalitis,CME)约占球菌感染的80%以上,具高病死率。现从流行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几方面阐述球菌诊治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格特隐球菌
  • 简介:摘要球菌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球菌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地理位置、环境暴露、宿主遗传因素及免疫状态等都会增加球菌发生的风险。了解球菌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球菌,降低球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球菌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隐球菌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肺球菌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是仅次于念珠菌、曲霉菌的第三大类肺真菌,在免疫功能正常和低下者中均可发生,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深刻认识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病原学涂片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快速诊断价值。治疗首选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需足量足疗程。

  • 标签: 隐球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报道1例肺球菌。患者男性,35岁,体检发现右肺下叶阴影1个月余。胸腔镜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可见多量大小不一的酵母细胞,PAS、黏蛋白卡红、阿申兰、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术后给予口服氟康唑400mg/a治疗3个月,停药2个月后化验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血清学试验 手术 氟康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鸽子是天空的宠儿,是人类亲密无间的朋友。随着我国赛鸽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投入到养鸽事业中来。但是鸽子并非人人可养,那些有糖尿、红斑狼疮、癌症、白血或有其他免疫性缺陷、抵抗力差等患者的家庭要谨慎养鸽。

  • 标签: 养鸽 球菌病 预防 红斑狼疮 糖尿病 免疫性
  • 简介:球菌(pulmonary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由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肺部真菌。既往认为PC是一种少见.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文献报道.在HIV感染者中.PC的发生率为5%~10%。近年来.由于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在HIV感染者中的应用.HIV感染者中PC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然而.在非HIV感染者中,由于认识水平的提高、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PC发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隐球菌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报告1例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皮肤球菌。患者因右腋窝肿块、进行性加重8个月就诊。皮肤科情况:右腋窝可见10cm×2.6cm隆起性肿块,质软、稍有波动感,边界清楚,活动度差;额部、前胸部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丘疹及结节。根据其临床症状、组织病理检查、特殊染色及真菌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皮肤球菌。经局部手术切除及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痊愈。

  • 标签: 隐球菌病 皮肤 原发性
  • 简介:摘要探讨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的肺球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收集51例肺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分析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诊断敏感度的差异。51例肺球菌病患者,其中阳性42例,阴性9例,敏感度82.4%,特异性100.0%。诊断的敏感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肺隐球菌病 免疫功能
  • 简介:球菌(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一种主要由新型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感染引起的少见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其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由于肺球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难以及时做出诊断,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确诊需依据病理检查.2009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收治1例术前拟诊为肺癌,后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球菌的中年男性,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文献复习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术后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肺部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肺球菌临床资料,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例肺球菌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原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8例患儿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其中4例有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均有长期发热,7例伴有轻微咳嗽。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6例嗜酸粒细胞升高;6例IgE升高。6例患儿肺部CT表现为多发斑片、结节、条索样高密度影,2例表现为双肺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7例伴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患儿新生球菌培养阳性确诊,其中3例第一次培养阴性,第二次培养阳性确诊;2例患儿球菌荚膜抗原阳性确诊。8例患儿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外播散患儿临床控制不佳,其余预后良好。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可患肺球菌,长期发热是最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IgE升高是急性期相对特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双肺结节为主,常伴多组淋巴结肿大,多次多部位真菌培养可提高确诊率。

  • 标签: 隐球菌病 儿童 免疫功能正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LF球菌涂片、培养联合BALF球菌抗原(CrAg)检测对肺球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海县第一医院收治的疑诊为肺球菌的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16例最终诊断为肺球菌,男8例,女8例,年龄18~76(52±14)岁,最终诊断为其他疾病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CrAg检测,及BALF联合方法(BALF球菌涂片、培养及BALF-CrAg)检测。评价BALF联合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同血清CrAg检测进行比较。结果16例肺球菌病中,血清CrAg阳性11例,阴性5例;BALF检出球菌14例,2例阴性;BALF-CrAg阳性10例,弱阳性2例,阴性4例;BALF联合方法14例阳性,2例阴性。诊断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仅1例血清CrAg弱阳性,余检测均为阴性。对于诊断肺球菌,血清CrAg敏感度为68.8%(11/16),特异度97.7%(42/43),阳性预测值91.7%(11/12),阴性预测值89.3%(42/47);BALF联合方法敏感度87.5%(14/16),特异度100.0%(43/43),阳性预测值100.0%(14/14),阴性预测值95.6%(43/45)。血清CrAg检测与BALF联合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5例血清CrAg阴性的确诊患者,4例通过BALF联合方法确诊,1例经肺穿刺活检确诊。结论对肺球菌的诊断,BALF联合方法的诊断价值不亚于血清CrAg,二者可以互补。对血清CrAg阴性的患者,BALF联合方法更具有诊断意义。

  • 标签: 隐球菌病 抗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诊断
  • 简介:摘要球菌是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第三常见的侵袭性真菌,以中枢神经系统及肺部感染为主。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对于器官移植受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球菌的流行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策略及疾病转归。

  • 标签: 隐球菌病 隐球菌肉芽肿 新型隐球菌 格特隐球菌 实体器官移植
  • 简介:[目的]研究肺球菌免疫缺陷相关性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外科治疗组35例,内科治疗组25例;分别给予外科及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并统计学分析.同时还对免疫缺陷及非免疫缺陷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并统计学分析.[结果160例肺球菌病患者中:内科治疗组有效率为76.0%、治愈率为32.0%、死亡率为16.0%;外科治疗组有效率97.1%、治愈率60.0%、死亡率0%与内科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组比较:非免疫缺陷组有效率为97.1%、治愈率为75.0%,死亡率为0%,免疫缺陷组有效率75.0%、治愈率17.9%、死亡率14.3%与非免疫缺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肺球菌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治疗,非免疫缺陷人群预后优于免疫缺陷人群.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免疫缺陷 抗真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肺球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20年 6月间我院收治的, 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肺球菌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平均为( 50.2±12.4)岁,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并有部分患者合并发热症状。患者病理均得到明显确诊,肺组织可观察到肉芽肿合并多核巨细胞性反应、球菌孢子。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结节肿块型、实变影、混合型病变。本组患者中 47例患者接受单独抗真菌药物治疗, 9例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单独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 95.74%。结论 肺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临床诊断应多依赖病理学与病原学检查,依据患者免疫状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临床特征 免疫状态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研究球菌脑膜炎治疗后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电镜检查在球菌活力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8例经过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8周后,脑脊液中仍然可以查见球菌的患者,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脑脊液中的球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球菌菌体结构都显示了明显的变异:菌体大小差异显著,菌体形态变化明显;荚膜结构紊乱,菌体内可见空洞状或多个巨大脂滴,部分菌体胞膜破损,胞浆溢出。结论球菌脑膜炎治疗后虽然脑脊液中还存在菌体,但是菌体的超微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提示菌体活力降低或死亡。电镜检查可以作为球菌活力判定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高球菌脑膜炎疗效判定的准确性。

  • 标签: 隐球菌 电镜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器官移植、艾滋等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以及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侵袭性肺部真菌呈持续增多趋势,但马尔尼菲篮状菌及球菌混合感染的报道仍少见。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治困难,且病死率相对较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D合并新型球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CTD并发新型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85岁,平均(51±23)岁;均无明确鸟类接触史。其中3例RA,7例SLE,1例pSS,1例未分化CTD;4例球菌脑膜炎,8例肺球菌;12例均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起前均曾单用或联合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血球菌抗原检测均阳性;6例行脑脊液检查,2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颅内压明显增高[最高>600 mmH2O)(1 mmH2O=0.009 8 kPa)];7例行肺穿刺活检,7例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阳性;6例发病时淋巴细胞<1.0×109/L,共2例检测了外周血CD4+ T细胞且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方面,12例均静脉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4~6周),12例应用氟康唑,2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1例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1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氟胞嘧啶,均改为口服氟康唑序贯治疗,总疗程4~21个月,11例均痊愈,1例球菌脑膜炎症状缓解。结论CTD合并新型球菌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可能与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尤其是CD4+ T细胞降低更易感染,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此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肺隐球菌病 隐球菌脑膜炎
  • 简介:临床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呼吸科共收冶6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怖球菌病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41-64岁.平均(50±9)岁。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原发性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