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为充分利用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吸收的栽培过食用菌的废弃菌糠、明确在牡丹江地区再利用食用菌菌糠生产黑木耳的适宜比例,以灵芝和鲍鱼菇的废弃菌糠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培养料中灵芝菌糠体积分数为30%时栽培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参入鲍鱼菇菌糠的各种培养料配方(P〈0.01)。因此,可以利用灵芝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黑木耳使用。

  • 标签: 菌糠 黑木耳 灵芝 鲍鱼菇 栽培
  • 简介: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的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的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菌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菌属(Termitomyce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 标签: 野生贸易真菌 物种多样性 普洱市 食用菌 药用菌
  • 简介:由福建野生紫芝人工驯化得到的栽培菌株“闽紫96”,子实体中型,菌盖大小7.0~9.0×10.0~17.3cm,其担孢子形态饱满,6.84~7.37×10.26~11.05μm,较灵芝担孢子大;标本(HMAS77207)经鉴定确认为紫芝(CmaodenrmasinenseJ.D.Zhao,L.W.Hsuetx.Q.Zhang),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灵芝药材的来源菌物。2004—2005年,采用阔叶树枝桠材栽培“闽紫96”,推广栽培面积860m3(菌材),平均年产量为12.70kg/m^3(干品/菌材)。将“闽紫96”子实体超微粉碎加工成300目超细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其超细粉呈纤维状,以分散、破碎的菌丝片段形态存在,长度范围为10~50μm,直径1.2~4.5μm不等;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超细粉的表面积达到227.54m^2/ks,D97=63.8μm。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闽紫96”超细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灰分及多糖含量分另1为4.2g/100g、10.84g/100g、3.71g/100g、36.5g/100g、30.2g/100g、1.7g/100g和1.3g/100g;所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9.30ms/100m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65.7%;其脂肪酸构成以油酸(45.5%)、亚油酸(27.7%)及棕榈酸(18.8%)为主。此外,其重金属元素Pb,As,Hg,Cd等含量分别为〈0.2mg/g、0.13mg/g、0.072mg/g、0.24mg/g,符合国家商务部《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要求。

  • 标签: 紫芝(中国灵芝) 枝桠材栽培 超细粉 显微形态 粒度 化学成分
  • 简介:通过CTAB法从冬虫夏草菌株和天然冬虫夏草不同部位提取DNA,并用PCR扩增进行验证,证明了CTAB法适合从冬虫夏草子座、菌核和冬虫夏草菌培养物中提取DNA。首次报道1种将子囊孢子破壁直接进行PCR扩增的方法,并比较了该方法和CTAB法在提取冬虫夏草DNA方面的差异。2种方法获得的DNA用于PCR扩增均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 标签: 冬虫夏草 DNA提取 PCR扩增 CTAB法 子囊孢子破壁法
  • 简介:将毛头鬼伞菌丝体接种到不同栽培培养基上,分析了菌丝体对培养基中综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利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毛头鬼伞菌丝体对培养基中的综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都有较好的利用,在淀粉含量高的情况下,毛头鬼伞菌丝体对综纤维素、木质素的利用表现出一种延迟。另外,通过分析毛头鬼伞菌丝体对综纤维素、木质素利用的比值,得出其对木质素利用的比值高。因此,在毛头鬼伞的稻草栽培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木屑是可行的。

  • 标签: 毛头鬼伞 菌丝体 栽培培养基 综纤维素 木质素 淀粉
  • 简介: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土著放线菌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A-4对植物病原微生物Fusariumavenaceum7/2根中定殖及对冬黑麦(SecalecerealeL.)和红三叶草(TrifoliumpratenseL.)幼苗污染的影响。检测了冬黑麦和红三叶草根际的世代间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前用S.hygroscopicus孢子处理种子,幼苗根中植物病原微生物菌丝大量减少,感染率下降60%~70%,根的生长加快。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讨论了增强土壤抑制自然病害特性及利用原核细胞提高植物抵抗病原体稳定性的可能性。

  • 标签: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FUSARIUM avenaceum 根际 病害
  • 简介:本团队将继续对重要茵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物种资源及其利用、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和基因资源及其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研究。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菌物资源 长江学者 保育 教育部 创新
  • 简介: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在李玉院士的指导下,由包海鹰教授带领菌物药方向研究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创了菌物生药学的研究,在菌物药的研究方面积累厂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菌物药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菌物药中发现了结构新颖的新化合物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均为新产品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菌物资源 开发利用 研究室 管理局 中医药 吉林省
  • 简介:为探讨国内茯苓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和贵州野生茯苓菌株亲缘关系,利用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41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01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39个位点(38.6%)具有多态性,通过PAU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最大简约法(MP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仅在某些引物的扩增物上存在较小的差异。

  • 标签: 茯苓 种质资源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GC-MS)联用分析,从超临界CO2萃取孢子油中鉴定出18种脂肪酸成分,包括6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饱和脂肪酸、2种环链脂肪酸,以及己酸、辛酸、壬酸等短链脂肪酸.G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中检出9种已知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3.6%;其中,主体成分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棕榈酸(C16:0)等含量分别为57.5%、13.4%、19.6%;此外,不饱和脂肪酸十六碳烯酸(C16:1)、亚麻酸(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0.5%.

  • 标签: 灵芝孢子 超临界CO2萃取 油脂 脂肪酸 气相色谱分析
  • 简介: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以无性型存在,但该类真菌绝大多数属、种含有若干调控有性分化、发育及进化的基因信息,如交配型、信息素及G-蛋白α-亚基基因等,胁迫环境诱导这些真菌有性基因有效表达乃至发育为有性型,一直倍受真菌学界的关注。文中系统介绍了丝孢真菌无性型与有性型属种分类研究现状、进化分析及性别调控基因,1)分析属、种三类有性基因的多样性、异型交配基因比率、系统发育关系及有性进化潜力与趋势;2)分析属、种不同有性基因调控特性胁迫环境适应性,界定靶标基因及适宜生态因子,结合地球生境演化特性,预测属、种自然演化性别变化动态;3)分析靶标基因调控生态,阐明两性种有性基因调控生态遗传机制。综上有望解析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为无性型的本质原因,丰富丝孢真菌分类研究的理论,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丝孢真菌 系统分类 有性基因多样性 生态遗传
  • 简介:为了综合评价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对其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AARCS)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原来的6个营养价值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9.543%,其中,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是EAAI和BV,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是CS和AAS。根据试验材料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玉米粉配方菌丝体营养价值高于子实体。

  • 标签: 主成分分析 绣球菌 营养价值
  • 简介:分析结果表明,香菇的菌柄与菌盖中蛋白质氨基酸均为18种,缺少谷氨酰胺(Gln)和天冬酰胺(Asn),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菌柄为11.03mg/gDW,菌盖为12.57mg/gDW)。菌盖与菌柄均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10种,其中精氨酸含量(菌柄为10.73mg/gDW,菌盖为11.84mg/gDW)。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十分接近于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率为1.00:1.04),无论总氨基酸含量还是必需氨基酸含量,菌盖中的皆略高于菌柄中的。

  • 标签: 食用菌 香菇 蛋白质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
  • 简介:测定了真姬菇子实体中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水分、灰分、多糖、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结果表明,其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水分、灰分、多糖含量分别为22.3%、3.2%、3.4%、91.7%、7.8%和5.5%;维生素B2、B6,VA、VE、叶酸、烟酸、生物素含量分别为15.8mg/kg、92.0mg/kg、1140.0IU/kg、7.3IU/kg、188mg/Zg、1640.0mg/kg、〈3.1mg/kg;测定了18种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86%;矿物质元素Mn、K、Ca、Na、Mg、Se、P、Cu、Fe和Zn分别为45.3,25723.8,466.6,169.7,1308.0,65.7,571.0,11.8,237.9,98.0mg/kg。

  • 标签: 真姬菇 子实体 营养成分 测定
  • 简介:对45个离褶伞属真菌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析其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5个离褶伞属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共检测到了1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酶带,多态性较高,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17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1个菌株,第四类包括1个菌株。

  • 标签: 离褶伞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类分析
  • 简介:测定了樟芝发酵菌丝体中游离氨基酸和结合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樟芝菌丝体中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是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的5.55倍,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菌丝体中的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种氨基酸均被测出,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远大于廿酪蛋白、卵蛋白和大豆球蛋白。

  • 标签: 樟芝 菌丝体 氨基酸
  • 简介:测定了4个杏鲍菇新品种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的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带有胍基的精氨酸,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子实体中的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种氨基酸均被测出,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精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接近于α-酪蛋白、卵蛋白和大豆球蛋白.

  • 标签: 杏鲍菇 氨基酸 子实体
  • 简介:经过电击新疆阿魏菇(PleurotusferulaeLanzi)原生质体转化平菇(Pleurotusostreatus)总DNA获得3株转化子,在高温生长条件下对转化子及其母本、父本测定菌丝长度,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化子生长速度远大于母本而趋向于父本。电泳共获得6种过氧化物酶谱带,21种酯酶谱带。根据酶谱分析得知3株转化子酶带数与母本相似,但部分酶带亮度大于母本,与父本较为相似,与菌丝结果一致。酯酶酶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结果一致。

  • 标签: 食用菌 电击转化 蛋白质 聚类分析
  • 简介:为优化蛹虫草菌的液体培养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进行液体摇瓶培养.以干菌丝体得率为指标,对影响发酵产量的重要因子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扩大培养,检测此时菌丝体中虫草素及虫草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0%(v/v),发酵初始pH7.0,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96h.扩大培养后,测得菌丝体中虫草素的含量为51.785mg/100g,虫草精多糖含量为1.92g/100g.

  • 标签: 蛹虫草菌 液体发酵 条件优化 高效液相
  • 简介:运用散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发网菌目黏菌代表种的子实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分属于7属的7种供试发网黏菌子实体囊被上的微量元素组成存在差异。尽管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可见的如绒泡菌目黏菌子实体中存在的石灰质颗粒,但其中的钙元素所占比例均仍较高。同时,元素组成上的差异与子实体的颜色没有相关性。

  • 标签: 黏菌 发网菌目 能散X-射线微区分析 微量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