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湖南省发现了1个金针菇变型,其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酒粉红色,将其命名为金针菇酒粉色变型(Flammulinavelutipesf.vinaceoroseolus),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并绘制了线条图。用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了该变型的ITS序列,并与其他金针菇菌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变型同一子实体具有5种不同的ITS序列,相互之间的差别为1~13个碱基,说明该变型的形成经历了多次杂交和染色体交换。分析还表明金针菇存在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 标签: 金针菇 子实体 担孢子 克隆测序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了解落葵上一种病害的发病规律,文中对其病原菌落葵箭柄霉(Stemphyliumbasellae)进行了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菌丝在15~35℃范围内适宜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5.0,黑暗条件更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在落葵煎汁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最适碳氮源、最适温度、最适pH和光照条件与菌丝相同。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45℃处理15rain和43℃处理15min。

  • 标签: 落葵叶斑病 落葵匍柄霉 营养 PH 温度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报道了中国垂幕菇属记录种——瘤核垂幕菇(Hypholomatuberosum)。对SWUST2007101001号标本的分离菌株Ht.1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对相关类群的形态和分子分类进行了讨论。将该菌株鉴定为瘤核垂幕菇,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Strophariaambigua(AY818350)、Strophariainuncta(EU784417)和Weraroavirescens(EU784438)。由系统进化树推断瘤核垂幕菇是多元进化。

  • 标签: 瘤核垂幕菇 形态特征 RDNA-ITS 系统发育
  • 简介:主要介绍生物信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生物信息在菌物研究上的应用成果.分析了生物信息在菌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的建议.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菌物学
  • 简介:JohnWebsterinlecturestohisstudentsanddiscussionswithcolleaguesalwaysemphasizedtheecologicaldimensiontomycology,exemplifiedinhisbooks[1].HealwayshighlightedhistoricdetailsbothinnomenclatureandintheunderstandingoftheintricaciesoffungalbiologyasadnirablyshowninhiseditingofAinsworth'sBriefBiographiesofBritishMycologists[2].

  • 标签: 菌物学 职业 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家
  • 简介:报道了文字衣科地衣1记录属,即多孔衣属Myriotrema及该属的记录种——绿白多孔衣M.viridialbum。多孔衣属主要特征是地衣体壳状,子囊盘小型埋生至半埋生,子囊孢子小型、淀粉质、横隔透镜型至砖壁型。绿白多孔衣的主要特征是具厚地衣体,小型透明亚砖壁型子囊孢子,含有hypoprotocetraricacid。标本采自海南和福建。文中对记录种提供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图片。

  • 标签: 分类学 点衣族 文字衣亚科 文字衣科 厚顶盘目
  • 简介:对采自沈阳棋盘山的蛹虫草SN3菌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特性上蛹虫草SN3菌株与人工栽培常用的SN1和E3菌株基本一致,其在培养皿生长过程中菌丝的变化及在不同光照、温度、碳源、氮源、pH值时其生长状况与SN1和E3菌株差别不显著;而瓶栽时,其子实体产量及经济性状都优于SN1和E3菌株,其产量分别比SN1和E3菌株高4.9%和17.4%;其草的平均长度大于SN1和E3菌株,而且其子实体头部大,子囊壳丰富,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均匀,这是该菌株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好品种。

  • 标签: SN3菌株 生物学特性 栽培学特性 经济价值
  • 简介:温故而知。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中的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发展的的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的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的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的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繁荣);分子生物为分类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的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的某个依据和方法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taxonomy应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细胞分类","DNA分类"等,说明了其理由和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的说法给予了澄清。

  • 标签: 分类学 历史 林奈 进化论 居群 学派
  • 简介:记录了采自长春地区的白粉菌属叉丝壳组(Erysiphesect.Microsphaera)吉林省新记录变种2个:万布白粉菌原变种(E.vanbruntianavar.vanbruntiana)和车轴草白粉菌原变种(E.trifoliivar.trifolii),其寄主东北接骨木(SambucusmanshuricaKitag.)和海滨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aritimaMaxim.)为世界寄主,根据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显微照相和分析讨论。

  • 标签: 万布白粉菌原变种 车轴草白粉菌原变种 东北接骨木 海滨米口袋
  • 简介:菌根是菌物的一个的分枝学科,是菌物与植物的杂交学科或边缘学科,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由于菌根是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的最广泛的共生体,分布于各陆地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菌根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而德国是最早研究菌根的国家。近年来,菌根进展迅速,文中简要介绍了菌根研究概况及最近10年来的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资源与多样性、生长发育与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研究热点,探讨了未来10年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 标签: 菌根学 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生态学 生理学
  • 简介:报道了核菌纲炭垫菌属的1个中国记录种和1个中国新纪录变种。紫铜炭垫菌大孢变种Nemaniaaeneavar.macrospora(J.H.Mill.)Y.M.Ju&J.D.Rogers采自陕西省,其孢子带有不明显的牙缝,且子囊壳孔口颜色比子座表面黑;铅灰炭垫菌NemaniaplumbeaA.M.C.Tang,Jeewon&K.D.Hyde采自四川省,该菌子座浅灰色,孢子凸边上有短的牙缝。标本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文中对该2种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子座照片和显微照片。

  • 标签: 炭角菌科 新记录种 中国
  • 简介:在对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地区木腐菌调查中,发现两种多孔菌:红斑波氏菌(PostialateritiaRenvall)和烟曲色干酪菌(TyromycesfumidicepsG.F.Atk),均为中国记录种.前者发现于宁安市地下森林公园内的松树倒木上,后者采集自虎林市七虎林林场内的阔叶树上.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并对相似种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黑龙江省 多孔菌 分类
  • 简介:1993年9月,第一届黏菌分类及生态国际会议(ICSEM)在英国西北部的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切斯特(Chester)拉开了帷幕,黏菌学者从此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论坛和交流的同地,世界黏菌研究也进人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会议上各国学者的共同愿望,达成了每隔3年召开1次类似会议的共识,一直延续至今,现已成功召开了七届黏菌大会。

  • 标签: 国际会议 生态学 分类学 黏菌 海滨旅游城市 西北部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真菌生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指纹分析 应用
  • 简介:描述了在中国南方发现的1个小香菇属种,因其腐生于竹杆上、菌柄细长,因而命名为竹生小香菇。模式标本(GDGM5271)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

  • 标签: 竹生小香菇 担子菌纲 新种 中国
  • 简介:在对吉林省龙井天佛指山松茸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中,发现一中国记录种——石榴丝膜菌。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一记录的形态特征。

  • 标签: 分类 蘑菇目 丝膜菌科 新记录种
  • 简介:柔丝纹枯状革菌(Hypochniciumbombycinum)采于中国青海省,为中国革菌一记录种。文中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 标签: 柔丝纹枯状革菌 木生真菌 新记录种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