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Varian500-MSLC离子阱液相色谱/谱所采用的SelecTemp技术的特征是,大气压电离源(API)电子掌控能力的特点,该技术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分析流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分布,为梯度液相分离过程制造最优化的干燥气体。SelecTemp使得方法的设置及开发更加容易,并且可以自动记录数据文件中的所有参数。增强电容技术(ECC)则增加了可以被同时分析的离子数,能够提高灵敏度并降低背景干扰。这些特征有利于对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包括制药产品和药物代谢物。全套500-MS包括MS工作站软件、HPLC设备、以及综合的串联HPLC柱。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 LC/MS 离子阱 液相色谱/质谱 HPLC柱 电容技术
  • 简介:P100BloodCollectionSystem血液采集系统是提供临床蛋白组学和发现生物标记使用的采血系统。在采血的过程中体内的血蛋白很快降解,而P100的管中含有专利的蛋白稳定剂可以在静脉采血时溶解,保护血蛋白不被降解。

  • 标签: 蛋白组学 采集系统 血液 COLLECTION System 静脉采血
  • 简介:EPA和DHA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影响人类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近年来,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加强,更为关注EPA和DHA的保健营养价值.因此,EPA和DHA生物制品的提取开发成为了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热点问题.作为有较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营养品,培养富含EPA、DHA的生物制品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本文介绍了EPA和DHA的生物学特性、来源,并着重阐述其在机体脂代谢中的作用.

  • 标签: EPA DHA 脂质代谢
  • 简介:以探讨高职医学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目的,对580名在校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心理价值取向的研究。结果表明,医学专科大学生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为43.63%;家庭经济、学业成绩、就业去向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医学专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引起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重视。

  • 标签: 医专学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健康状况
  • 简介:固体脂纳米粒自1991年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本文综述了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适合工业大生产的方法,介绍了固体脂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并讨论了适合于固体脂纳米粒的不同的给药途径.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性质 应用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要求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我们对几种适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病毒去除工艺进行综述,以期对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灭活 病毒去除 血液制品
  • 简介: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具有污染物和资源两种概念,在符合国情的前提下利用生活垃圾和粪便生产有机复混肥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混合堆肥的有机含量以65%为宜,堆肥的最佳C/N比为(25~35):1。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粪便 堆肥 有机质 C/N比
  • 简介:2010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人血液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为凯氏定氮法.为提高该方法的测定准确性,我们在样品稀释、消化、蒸馏和滴定方面给予更加详细的操作方法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人血液制品质量、产量和利润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人血液制品 蛋白质含量
  • 简介: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过表达对骨髓间充干细胞(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MSCs,用已构建的携带Runx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Runx2、单纯腺病毒及AMD3100处理MSCs;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QPCR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SDF-1的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Runx2转染MSCs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增多(P〈0.01),AMD3100处理MSCs后细胞迁移数明显降低(P〈0.01);QPCR、ELISA、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d-Runx2转染能促进MSCs中SDF-1及CXCR4的表达(P〈0.01)。结论:Runx2基因过表达能促进MSCs的体外迁移,这与其激活SDF-1/CXCR4信号轴相关。

  • 标签: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 简介: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内容和意义,重点综述了现代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肽段的鉴定和定量、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检测等.随着新的高质量精确度、分辨率、灵敏度和通量质谱仪的出现,现代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并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生物质谱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的病灶切除在局限型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3例术后确诊子宫腺肌病的诊治过程.其中4例无明显症状,3例渐进性经期下腹痛,5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1例排便困难,13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无-例中转开腹.结果手术时间60分钟至90分钟,出血量80ml-220ml,术后48小时低热未超过38℃,术后6例出现阴道流血如月经量,72小时内下腹闷痛尚可忍受,术后4-6天出院,术后1月、3月复查彩超子宫,3月时子宫基本正常,有症状患者均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对局限型子宫腺肌病要求保留子宫者是可行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病灶切除
  • 简介:探讨一种菊科植物抽提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该抽提物可降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对血清中尿素、尿酸、肌酐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减少血清二价金属离子Ca2+、Mg2+含量,增加Cl-含量;对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无机磷影响不明显.

  • 标签: 菊科植物 抽提物 小鼠 血液 生化成分 二价金属离子
  • 简介:传统的蛋白质组定量策略主要是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来进行相对定量.由于该方法不能对相对分子质量极高或极低、等电点极酸或极碱和含量低的蛋白质以及膜蛋白质等进行有效分离和检测,所以已不能适应目前蛋白质组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定量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主要是以同位素亲和标签试剂为代表的、以谱检测为核心的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方法.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结合谱技术,使定量蛋白质组的分析更趋简单、准确和快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结合谱技术在定量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 标签: 稳定同位素 化学标记方法 定量蛋白质组学 生物质谱
  • 简介: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Ⅲ(IMP-3)在不同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及40例子宫内样腺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例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IMP-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及子宫内样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361±1.074、13.587±2.301和19.572±1.936,两两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手术-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MP-3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Ⅲ 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 简介: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表达的关系。方法:从2组人群中分别选取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组织40例、月经量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ERβ的表达;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ERβ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将ERβ基因的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与子宫内膜ERβ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之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ERβmRNA表达量为0.6457±0.2957,对照组为0.9637±0.3621,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9,P〈0.001);实验组ERβ蛋白质表达量为347.37±30.35,对照组为445.21±45.67,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P〈0.001);2组RsaⅠ基因型、AluⅠ基因型、CA重复序列基因型ERβ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ERβmRNA及蛋白质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月经量正常子宫内膜,可能与月经量减少有关;2组人群ERβ基因RsaⅠ、AluⅠ、CA重复序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子宫内膜表达无差异。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类患者224例,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作均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实际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效果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具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不仅有助于患者尽快尽好恢复,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优点。

  • 标签: 瑞芬太尼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麻醉效果 观察分析
  • 简介:目的:构建趋化因子CXCL12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观察其对间充干细胞(MSC)中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目的基因CXCL12全长cDNA模板进行PCR扩增、酶切后与pHBAd-MCMV-GFP载体结合,获得pHBAd-MCMV-CXCL12-GFP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和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所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测定病毒滴度,观察基因转染效率,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CXCL12重组腺病毒转染后MSC中CXCL12和Runx2的表达。结果:酶切、PCR及测序结果证实CXCL12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MSC后CXCL12和Runx2的表达明显升高,AMD3100可以降低CXCL12基因转染后MSC中Runx2的表达。结论:趋化因子CXCL12和MSC表面的CXCR4结合对MSC中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趋化因子CXCL12 腺病毒表达载体 基因转染 间充质干细胞 转录因子Runx2
  • 简介: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错配修复基因1 错配修复基因2 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