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灾情和社会经济数据,从灾害暴露范围、人口暴露度、经济暴露度和农作物暴露度4个方面分析灾害暴露度的特征,从人口脆弱和经济脆弱两方面分析灾害脆弱特征.研究表明: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年平均暴露范围、人口暴露度、经济暴露度和农作物暴露度分别为9.37万km2、126人/km2、149万元/km2和1.53亿hm2,暴露度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高暴露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人口脆弱显著增大,但经济脆弱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灾害脆弱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沿岸的湖南、安徽、重庆、江西、湖北等省(市),上海、北京、天津为灾害脆弱最低的区域.

  • 标签: 暴露度 脆弱性 暴雨洪涝灾害 时空变化
  • 简介:不断变化的气候可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些事件能否构成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脆弱和暴露度水平.虽然无法完全消除各种灾害风险,但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的重点是减少脆弱和暴露度,并提高对各种潜在极端事件不利影响的恢复力,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要求更加合理地分配对减灾、灾害管理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过去的主流是强调灾害管理,但目前减灾成为关注焦点和挑战.这种主动积极的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有助于避免未来的风险和灾害,而不仅仅是减少已有的风险和灾害,同时这也是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更加紧密联系的一个背景.灾害风险管理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从应对当前的影响中汲取经验,而气候变化适应帮助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变化的条件.

  • 标签: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灾害风险 暴露度 脆弱性 恢复力
  • 简介:介绍了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概念和评估方案,并据此估算和分析了1990年和1997年黄土高原地区130个县市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分布现状;然后利用IPCC推荐的最新GCM模拟结果确定了我国西北地区未来2010~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在现有和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可能变化,并讨论了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 气候脆弱性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将耦合暴露度、灾害风险、敏感性与抗压脆弱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评价,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东部季风区接近90%的区域水资源处于中度脆弱及以上状态。其中水资源中度和高度脆弱区域约占全区的75%,极端脆弱区域接近15%。中国北方海河、黄河、淮河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最高。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将加剧水资源脆弱的风险,不同RCP排放情景下2030年代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中度脆弱及以上区域面积有明显的扩大,极端脆弱区域将达到20%-25%。由于未来需水的进一步增加,中国北方水资源脆弱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而南方东南诸河等区域将面临可能发生的水危机。

  • 标签: 水资源脆弱性 气候变化 东部季风区
  • 简介:自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气候变化影响、脆弱、适应和风险管理文献都在增加.第五次评估报告取得了进展.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风险、脆弱与所受的影响在全球范围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城市中心均在增加.改善基本服务不足的状况以及建设有恢复力的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地区的脆弱和暴露度,特别是对于风险和脆弱最高的人群来说.气候变化对农村地区的主要影响将体现在对淡水供应、粮食安全和农业收入的影响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更容易遭受多种非气候压力,包括农业投入不足、土地与自然资源政策问题和环境退化.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给、鼓励生物燃料种植或发展中国家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而造成的碳排放(REDD+)项目等在内的气候政策,将对有些农村地区有重要的间接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也有负面的影响(景观变化和稀有资源冲突增多).

  • 标签: 城市 农村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 简介:沙漠、沙漠化土地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不但自然抗灾能力弱,而且沙助风威,可以加大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机率及其破坏力。大气环流规律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频繁的大风和干旱,我们还无法避免;历史时期这些地方形成了诸多的沙漠戈壁,对其进行治理也还没有可能。但是,通过保护沙

  • 标签: 脆弱生态系统 沙漠化土地 沙尘暴天气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 历史时期
  • 简介:台风是对三门县影响最大的灾害天气,也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主要从三门县台风灾害系统特征出发,重点阐述了台风对三门社会经济带来危害的3大致灾因子大风、暴雨、风暴潮的影响现状,并在阐述当前的孕灾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台风资料和气象自动站资料,开展了历史台风危险评价和危险空间分析,并得出一定结论:台风对我县影响是全境的,区域上有轻重区别,当前讨论台风灾害影响时不应忽视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特征。

  • 标签: 台风灾害 特征 危险性 分析
  • 简介:1.雷达定量遥感2009年利用多普勒谱方法和实验室的毫米波雷达资料,分析了毫米波测云雷达反演云水/云冰含量方法,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双线偏振雷达资料质量控制和降水观测方法,与新一代天气雷达测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算法,研发了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处理和产品生成软件系统;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台风监测方面,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新一代天气雷达 雷达资料 双线偏振 定量遥感 观测方法
  • 简介:1.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评估2010年4月受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评估,并获得好评。评估专家对实验室的评估意见如下: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灾害天气 科技部 基础研究
  • 简介: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展灾害天气早期警报工作以来,其中期天气预报的水平在稳步提升。最重要的体现应该是近两年对一些天气尺度灾害天气事件提前几天的成功预报,包括: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早期预警 ECMWF 中期天气预报 天气尺度 警报
  • 简介:阐述了气象灾害电力系统的危害,结合山东省气象与电力行业的合作实际对目前气象和电力的密切相关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有待开发和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项目和领域进行了探讨,为气象部门如何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提高电力系统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如何更进一步的加强双方合作、深化合作内容提出了建议和参考。

  • 标签: 气象灾害 电力系统 能力 防御 电力行业 安全运行
  • 简介:结合青海省1997-2010年的雷电灾害资料为基础,对青海省雷电灾害时空分布、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受灾行业、雷灾类型、变化趋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青海省雷电灾害特点提出了雷电防御的薄弱地区和重点行业。为全省防雷减灾、雷电风险评估、防雷工程设计等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青海省 雷电灾害 特征分析
  • 简介:文章从雷暴的形成、发展及各个时期的天气特点入手,利用T639和NCEP数值模式再分析资料结合天气预报技术,个例分析雷暴天气对航空飞行中存在的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总结雷暴在即将爆发到消散时的各项物理指标,并描述机载雷达在实时探测雷暴时雷达回波特点和对雷暴进行避险措施.通过对民航气象服务中雷暴自然灾害天气特点的总结,为更好的保障航空气象专项服务,提供雷暴灾害影响分析和减灾的参考分析总结.

  • 标签: 雷暴 航空 避险
  • 简介:在短期天气预报中,以往都是把灾害天气和日常天气捆在一起,以固定发布时间和固定预报时段对公众发布预报的.这种定时预报,对日常天气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是预报某日的天气;而对灾害天气来说却不尽然,因为某种灾害天气的致害程度在于它的强度和持久程度.由于灾害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短期天气预报 性天 发布时间 暴雨预报 短时预报
  • 简介: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特征等方面对2009年9月6日至7日发生在青海海南地区的灾害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灾害天气的内在机制是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影响青海海南地区,使水汽、能量大量堆积,之后巴湖槽加深其底部下滑的短波槽处于海南地区,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这一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

  • 标签: 青海 海南地区 灾害性天气 分析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朱北村的雷电灾害过程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雷电 灾害 分析
  • 简介:1成功典型个案分析海南地处热带低纬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是中国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频繁、活动期长、危害最大的地区之一,台风也是对海南造成气象灾害最多且最严重的热带天气系统。据海南省气象局统计,1949年-2008年间共有405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其中有140个登陆,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占登陆中国的20%,占登陆华南的35%。

  • 标签: 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 影响力 气象学
  • 简介:本系统可自动调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气象实时资料,根据各种预报指标,对“大风”、“大雨”、“冰雹”、“大雪”、“寒潮”、“霜冻”及“晴雨”进行预报。

  • 标签: 灾害性天气预报 气象信息 实时预报 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