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内蒙古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技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包括:天气、气候诊断分析与预测;气象业务技术经验及业务现代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技术;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灾减灾决策;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法;气象科技信息动态等。

  • 标签: 气象业务 内蒙古 征稿简则 人工影响天气 气候诊断分析 技术经验
  • 简介:《内蒙古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技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包括:天气、气候诊断分析与预测;气象业务技术经验及业务现代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技术;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灾减灾决策;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法;气象科技信息动态等。

  • 标签: 气象业务 内蒙古 征稿简则 人工影响天气 气候诊断分析 技术经验
  • 简介:利用内蒙古113测站1961-2012年6-8月降水资料、1961-2012年NCEP/NCAP再分析资料数据集、国家气候中心太平洋海温资料,采用统计诊断、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12年汛期(6-8月)内蒙古降水特点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探讨2012年汛期(6-8月)内蒙古大范围降水偏多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对近50a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海温、印度夏季风活动、中纬度阻塞高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汛期(6-8月)内蒙古大范围降水偏多,主要表现为降水过程频繁、覆盖范围广、强降水过程多,多站突破历史纪录;主要原因为内蒙古汛期降水在减少的年代际背景下,年际变化规律明显,2012年汛期出现多雨的概率较大;2012年汛期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主要特征相似内蒙古典型多雨年的环流形势;LaNina事件在2012年3-5月结束,有利于汛期降水偏多;印度夏季风异常偏强、乌拉尔山高脊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贝加尔湖地区受低槽控制均是影响2012年内蒙古汛期大范围降水偏多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汛期 降水偏多 成因分析
  • 简介:文章对GIS软件中几种常见插值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述,剖析了插值过程中参数设置对插值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插值为例,对比了各种插值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普通克里金法的插值结果最能反映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138℃;反距离权重法可反映基本特征但等值线不够平滑、局部有"牛眼"现象,均方根误差为1.260℃;趋势面法不能反映基本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425℃;使用协同克里金法,将高程作为协同因子对普通克里金算法进行改善,未取得明显效果。

  • 标签: GIS 空间插值 普通克里金法 协同克里金法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6.8月内蒙古自治区100个站各月降水量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分了单站和全区各月的多、少雨年份,分析6—8月全区多雨和少雨站点百分率变化特征,针对全区夏季各月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年份,分析了同期北半球欧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8月降水存在减少趋势,6月和7月则主要表现为阶段性多(少)雨,且少雨年多于多雨年。结果表明:在多雨月份,100hPa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呈径向环流分布,极涡较弱。其中,6月为两槽一脊型,内蒙古位于高压脊区前部,7—8月为两脊一槽型,内蒙古位于高压脊区后部;500hPa高度场上,6月亚洲区主要表现为变形场,内蒙古处于锋生区,或是亚洲中高纬度环流为两脊一槽型,内蒙古处于两高之间的宽广低槽中,7—8月欧亚中高纬度环流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低压槽区中;850hPa流场图上内蒙古为气旋性切变区域或为风场辐合区域控制。在少雨月份,100hPa和500hPa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呈纬向环流分布,极涡较强,内蒙古位于南亚高压北边的正距平区域;850hPa流场图上表现为弱的风场特征,无明显的水汽输送。

  • 标签: 降水异常 多雨年 少雨年 大气环流
  • 简介: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气象局,海拔高度为2950米,始建于1980年8月,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现有职工12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中共党员5名,平均年龄35岁。承担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气象科技服务、生态环境监测、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御、气象行政执法、气象灾情调查和评估等工作。

  • 标签: 藏族自治州 县气象局 蒙古族 青海省 海西 柴达木盆地东部
  • 简介:蒙古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做好气象服务“三农三牧”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的调研工作为基础,总结了2010年以来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 标签: 灾害 防御 服务 报告
  • 简介:文章讨论了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并运用GIS技术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这些对策将促进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农牧交错带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给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总辐射最佳计算公式。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地区24个太阳辐射观测站历年各月的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公式中的经验系数,并在分区基础上通过内插将日、b系数推广到内蒙古自治区108个气象站点上,从而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太阳总辐射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而且不同区域的减小速率差异明显。年变化则表现为单峰型变化趋势,以5月辐射量最大,6月和7月次之,12月最小。全年和各月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形态一致,总的分布趋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全区年总辐射为4633---6616MJ·m-2之间,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均在丰富级别以上,而且大部分地区属于资源最丰富区和很丰富区,太阳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 标签: 太阳总辐射 气候学计算 最小二乘法
  • 简介:采用NCEP逐日4次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3月发生在新疆中天山城市暴雪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诊断计算包括中尺度分析、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水平散度、垂直速度、高低空风场、螺旋度、假相当位温等。结果表明:暴雪是南北两支锋区在中亚地区交汇后东移发展造成的,降雪前乌鲁木齐城区出现东南大风,地面强烈减压升温为暴雪天气触发不稳定能量提供了热力条件,500hPa有〉30m·S-1的西南急流,700hPa存在低空切变,散度和垂直速度表现为明显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对称结构。降雪强盛期整层呈现上负下正的垂直螺旋度对,θse低能舌伸至200hPa,700hPa至400hPa维持θSe高能舌区,湿层厚度高达300hPa。这种物理量场的配置有利于低层湿空气聚合及向上的抬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此次冷空气以偏西路径影响城区,在冷空气明显的条件下,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强降雪容易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城区,同时降水中心倾向于出现在锋区的位置。

  • 标签: 暴雪 螺旋度 水汽通量
  • 简介:利用全国垃圾填埋场的点源数据,基于实际调研和实验室分析建立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填埋时间的排放因子矩阵,采用IPCC推荐的一级降解动力学(FOD)方法自下而上地核算了中国2107个垃圾填埋场在2007年的甲烷(CH4)排放量.针对不同区域和类型的填埋场,分别就城市垃圾组分、可降解有机碳、CH4修正因子、CH4氧化系数、填埋场CH4收集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07年填埋场CH4排放量为118.61万t,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05年填埋场排放量(220万t)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统计数据的差异,例如填埋场个数及垃圾填埋量.中国绝大部分填埋场CH4年排放量在700t以下,超过1000t的有279个,超过1万t的仅10个.江苏省的CH4排放量最高,达到9.87万t;西藏的排放量最小,仅为0.21万t.东部江苏、广东、浙江等省的整体排放量较高,西部地区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的排放水平较低.

  • 标签: 垃圾填埋 CH4排放 点排放源
  • 简介:用石家庄站和同纬度城镇站(深州、晋州)1957—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闷热日数、闷热指数的年代际变化和两站间的差异,以及14时气温、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957—2010年,石家庄的闷热天气呈增多趋势;城镇站则表现出多-少-多的双峰型演变。石家庄的闷热天气与14时气温的变化一致,闷热程度增强,气温起主要作用;深州的闷热天气与14时气温和湿度变化有关,且湿度起主要作用。受城市的影响,石家庄的热岛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强于深州,干岛效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加强。石家庄闷热天气主要由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引起,城市干岛效应引起的湿度下降抵消了一部分闷热天气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闷热指数 城市干岛效应 城市化
  • 简介:基于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已有研究,探讨清单定位、清单框架、清单边界、清单范围4个关键问题.根据中国垂直行政管理特点,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应该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保持一致;同时,中国与国外城市温室气体清单要具有可比性;根据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建立涵盖城市、中心城区、镇3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流程等的清单框架;清单边界按照行政管辖区进行界定,既利于地方政府切实掌握辖区温室气体排放整体状况,又有助于对城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分解和考核;清单范围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有利于突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并且实现国际城市之间可比.

  • 标签: 城市 温室气体清单 清单定位 清单框架 清单边界 清单范围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160个站1951~2010年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最近定义的一种干旱指数——标准降水蒸发指数(SPEI)在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区域的适用性,并与标准降水指数(SPI)和湿润指数H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年均降水量大于200mm的地区,各种时间尺度的SPEI分析均适用;在干旱区(年均降水量小于200mm),只有12个月以上的大尺度SPEI分析适用性较好;其中12个月尺度的SPEI分析在各区适用性最好。2)由于干旱区冬季的潜在蒸发量和降水量0值均较多,导致1、3、6个月的小尺度SPEI分析在该区不适用。3)与SPI和H指数相比,SPEI既能充分反映1997年气温跃变以后增温效应对干旱程度的影响,又可作为监测指数识别干旱是否发生和结束,能较准确地表征干旱状况。

  • 标签: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 干旱 干旱指数 全球变暖 适用性
  • 简介:全球变暖已经得到了公众、政府机构和科学家的广泛认知[1-3].但是,对于全球是否变暖以及这个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造成,却依然不断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在2009年达到巅峰,同年出版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报告[4],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观点[5]提出全面的质疑.最新的一轮质疑是2012年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Allegre等16位科学家的署名文章[6],认为近10年地球气候没有变暖,呼吁不要压制气候变暖怀疑论者的声音.这说明尽管全球变暖的证据日益增加、全球变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但是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的论证却绝不是多余的.

  • 标签: 全球平均温度 工业化全球 平均温度上升
  • 简介:MICAPS3.0系统的主要用途是为预报员提供一个天气分析显示的工作平台。气象预报和服务人员通过此平台检索各种气象数据,显示气象数据的图形和图象,对各种气象图形进行编辑加工,诊断分析气象条件,进行中期、短期、短时天气预报制作。

  • 标签: MICAPS3 0系统 检索 图形 天气预报
  • 简介:在分析西安气象事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存在差距的基础上,按照“气象工作政府、气象业务现代、气象服务社会”的要求,结合西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初步构建了西安气象现代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气象现代发展总体目标。

  • 标签: 气象现代化 评价指标 西安
  • 简介:基于1961—2011年临沂市1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降水指数(SPI),分析了临沂市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市旱涝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60年代初中期和1970年代初中期,雨涝频繁;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中后期及整个1980年代,干旱频繁;1990年代到21世纪初早期旱涝交替发生,2003年以后以雨涝为主。冬春季干旱呈弱的减轻趋势,秋旱呈弱加剧趋势,夏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北部山区、西部丘陵、南部平原的旱涝变化总体上具有相对一致的趋势,但在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早期西部丘陵的旱涝变化幅度较其他2个区域要大。全市旱涝变率在21世纪初早期最大,1970年代中后期最小,3个区域的变率总体上表现出与全市大致相同的趋势,2004年以后南部平原旱涝变率持续增大。

  • 标签: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旱涝 时空特征 临沂市
  • 简介: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对我国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浙江气象部门而言,必须围绕发展大局,把握发展大势,直面发展忧患,理清发展思路,才能全面推进浙江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才能做好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为建设“两富”现代浙江提供有力气象保障。

  • 标签: 气象保障 现代化 浙江 精神 气象服务工作 气象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