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CUACE/Dust完成2007年春季沙尘暴预报服务,为中央气象台、华风影视集团、气象报社、新华社等国内多家单位提供沙尘暴数值预报产品184期;为国际沙尘暴网站制作发布提供英语沙尘暴预报公报110期。为业务会商提供幻灯片和文档材料共66期,5次参加08:00天气会商;CUACE/Dust对东北亚春季25次沙尘暴过程中的22次都做到有效预报。

  • 标签: 沙尘暴预报 数值预报产品 预报服务 中央气象台 沙尘暴过程 网站制作
  • 简介:2002年5月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将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CAPPS)第二版发送给全国47个重点城市的气象部门,以取代CAPPS第一版在各城市的空气质量业务预报中应用。与此同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4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

  • 标签: CAPPS系统 臭氧预报 城市大气污染 污染源
  • 简介:地膜烤烟“三早”栽植技术和推广应用葛树明马丽君(平凉地区气象局744000)针对平凉地区发展烤烟支柱产业连续4年受挫情况,我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从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角度出发,通过定向研究西北烟区烤烟生态环境微气候调控技术,采用早春人工气候补偿措施,将...

  • 标签: 地膜烤烟 栽植技术 烤烟生产 气候保证率 三早 育苗期
  • 简介: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在北方草原蝗虫主要发生省、自治区气象部门推广应用,进行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2008年度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工作。主要进展如下:

  • 标签: 草原蝗虫 气象监测 服务系统 北方 应用 预测
  • 简介: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新一代农作物生长气象影响评估及产量预测模型业务应用开发推广”(CMATG2004M13),针对国家农业气象业务部门要求提高业务服务科技含量水平的需求,开展了面向生长过程、机理性强的新一代农业气象模型的业务应用推广研究。该项目在对引进国外著名作物生长模型WOFOST(玉米)、ORYZA(水稻)和ARIDCROP(冬小麦)进行本地化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作物生长模型的区域化等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了可在区域尺度应用的东北玉米、

  • 标签: 产量预测模型 中国气象局 农作物生长 业务应用 影响评估 开发
  • 简介:1试验示范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试验示范区位于准格尔旗东北部,东靠黄河边缘,地处39°50′N,111°10′E附近,属山地地形,多丘陵、沟壑,国家重点能源基地之一——准格尔煤田就在该地境内。该地区年平均气温6.5~7.0℃,年平均降水量380mm左右,...

  • 标签: 农业气象 畜牧业气象 气候资源 水分资源 光能资源 秸杆资源
  • 简介:从气候的角度讨论分析了在吉安市种植芦笋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推广建议.

  • 标签: 气候 适应性分析 建议
  • 简介:众所周知,在目前农业实行联产承包的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有一定难度,而气象部门由于受诸多因素所限,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就更难.但是,我省气象部门近几年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所取得的成果却令人刮目相看.我省气象部门共有147名农业气象科技人

  • 标签: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生产 农业气象试验站 营口地区 种子包衣技术 稀植
  • 简介:本项目开展自主研发的RSPCYWM模型系统已在我国华北地区作物生长过程监测和估产中大范围推广及应用,包括RSPCYWM模型的检验、作物生长发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估算;同时改进作物模型系统,加入RUBISCO酶限制的作物光合速率模块,作物冠层水分导度模块,以求更加真实地模拟作物的生产过程和对华北地区作物的估产,使监测和模拟精度达到95%以上。

  • 标签: 作物估产 华北地区 水分胁迫 光合速率 应用 RUBISCO
  • 简介:2005年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区域大气成分数值预报系统”开发了CAPPS第3版,将原来的单箱模式升级为中尺度数值模式一致的网格化模式,可预报区域范围内的污染浓度分布;为区域气象中心和省级气象业务部门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和业务平台。2006年5月CAPPS-3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中心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空气质量业务预报试验,并建立了产品发布平台,每天发布SO2和PMIO的浓度预报图和预报结论,

  • 标签: 数值预报系统 大气成分 技术推广项目 空气质量预报 中国气象局 中尺度数值模式
  • 简介:207年,在中国气象局轨道业务项目的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服务中心圆满完成了将酸雨监测评估、CAPPS-3和紫外线预报业务向省级推广的任务。酸雨监测评估业务主要推广到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广东、广西、贵州、湖北、福建、四川、重庆和河南8省(区、市),另外,湖南、云南、江苏、山东等省也积极响应。4月,在成都召开了由12省参加的酸雨监测评估业务软件推广培训会议,

  • 标签: 酸雨监测 预报业务 紫外线 评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应用
  • 简介:气候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我国气候环境影响的评估,从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重大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冰冻圈、生态系统、土地退化、工业、交通、服务业、城市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气候影响的利弊分析.进而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对策.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利弊分析 适应与减缓 中国
  • 简介:2017年3月1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强风暴实验室(NSSL)戚友存博士访问气科院,并做了题为“多雷达多传感器系统(MRMS)的定量降水估测性能”的报告.戚博士介绍了美国多雷达多传感器系统(MRMS)在降水估测方面的应用、数据的质量控制、回波处理、降水区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会由梁旭东研究员主持.

  • 标签: 多传感器系统 交流 合作 降水估测 质量控制 回波处理
  • 简介:在1998~2002年期间,发生在美国、欧洲南部以及亚洲西南部的干旱事件,都与海洋的影响有关.在此期间,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SSTs)明显持续偏冷,而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SSTs明显持续偏暖.气候模式表明由这些不同海域海温强迫的气候响应是相互作用的,对于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的、同步持续干旱,每一个海域都有所贡献.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增温是少见的,且这种增温温室气体的强迫一致.本文也对未来的干旱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海洋学 干旱 太平洋 温室气体
  • 简介:2013年3月27—30日,由气科院和东亚天气协会联合主办的第9届东亚地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和高影响天气国际研讨会(ICMCS-IX)在京召开。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大学、业务及研究机构的120名专家参加会议。第9届东亚天气协会主席气科院张人禾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气科院院长端义宏和WMO代表NanetteLomarda女士到会致辞。会议收到各国学者论文115篇,各国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16个。

  • 标签: 高影响天气 交流 合作 东亚地区 国际研讨会 强对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