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研究影响红树林景观质量重要因子、红树林景观质量与各影响因子之间关系以及景观优化方法,以茂名市水东湾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准则、14个指标的水东湾红树林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评价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对景区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各指标评价值,然后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评价值,最后确定景观质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准则层中最重要因子自然生态价值,其权重为0.43,景观美学价值次之,权重为0.3,社会使用价值权重最低,为0.27;指标层中最重要因子水质状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其归一权重分别为0.1470.129,归一权重较低照明系统布置驳岸处理方式,分别为0.0220.029;2准则层中评价值较高自然生态价值景观美学价值,分别为3.761分3.756分,评价等级都为"良",社会使用价值评价值最低,为2.9分,等级为"中";指标层中植物材料选择、外部交通便捷性、空气质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值都在4分以上,等级都为"优";驳岸处理方式、内部空间通达性、公共设施布置、活动空间丰富性照明系统布置评价值都在3分以下,评价等级都为"中";3水东湾红树林综合评价值为3.527分,评价等级为"良",说明水东湾红树林景观质量良好。

  • 标签: 红树林 景观质量 评价 层次分析法
  • 简介:通过室内设置30%~80%WHC(Waterholdingcapacity,土壤持水量,WHC)土壤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矿微生物群落影响。试验包括3种处理,处理1:干湿交替处理(30%-80%WHC交替);处理2:恒干处理(30%WHC);处理3:恒湿处理(80%WHC)。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培养过程,CO2排放速率均呈现波动式下降。湿润期CO2累积量显著高于干旱期CO2累积量,并且随着交替次数增加,湿润期与干旱期CO2累积值之差逐渐增大。2)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干湿交替并不影响土壤真菌革兰氏阳性菌群落结构,但对土壤放线菌革兰氏阴性菌群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CO2排放 微生物 干湿交替 米槠天然林
  • 简介:经过近十多年快速发展,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重要组成。早期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了国家正式验收后,其发展重点已经逐步由基础建设转向后续管理维护。为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健康持续发展,对其管理有效性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至关重要。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有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基础、管理计划与决策、管理措施及落实、管理效果、管理监督与评估6方面34个指标,并给出了每个因子权重、赋值标准具体定量化评价方法,为国家湿地公园有效管理评价提供了依据。最后,以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开展了试评价

  • 标签: 国家湿地公园 有效管理 评价 层次分析法 星湖
  • 简介:通过调查采样,测定了安庆菜子湖退耕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了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生态危险;对土壤重金属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都低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除Pb之外,土壤其他重金属含量都大于长江流域土壤背景值,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累积。随土壤深度增加,不同重金属含量变化存在差异,Mn含量在增加,并在底层富集明显,Zn、Pb、CrCu含量波动变化,Ni含量在减少。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风险等级整体偏低,属轻度污染。酸模(Rumexacetosa)群落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也最高,其次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群落下土壤,细叶薹草(Carexrigescens)群落下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低。土壤中Cu、Pb、NiZn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农业活动其主要来源,Cr可能来自自然源,MnNi来源较复杂。

  • 标签: 退耕湿地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 简介:森林自然度描述森林状态指标,指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原生状态或受人类干扰程度大小,对其进行评价等级划分森林近自然经营研究中关键环节。研究基于空间尺度,构建白云山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通过格网形式对研究区域进行细化,并对白云山森林自然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云山森林自然度指标值大部分处于0.31~0.600.61~0.80之间,就其等级而言,属于第三、第四等级,即较低等级;而整个研究区范围内自然度最高荷依岭景区、明珠楼景区与摩星岭景区相交天然次生林群落,自然度最低白云山群落外围度假区。

  • 标签: 森林自然度评价 格网 白云山风景区
  • 简介: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对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直接使用价值(包括提供食物原材料、科研文化、生态旅游)进行评价;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恢复使用法、替代花费法替代法,对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供水与蓄水、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固碳释氧、水质净化、保育土壤、物种保育栖息地)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使用价值为13.15×108元,直接使用价值为1.45×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11.70×108元,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8.07倍,单位面积提供使用价值为42879.97元/hm2。

  • 标签: 科克苏湿地 生态服务功能 使用价值 评价
  • 简介:温度水分对土壤MBN含量影响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5℃、35℃)湿度(25%、50%、75%)条件下,培养35天后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增量分别为红壤27.51mg·kg^-1、0.63~2.51mg·kg^-1,红黄壤55.53mg·kg^-1、2.09~5.11mg·kg^-1,黄壤76.01mg·kg^-1、3.04-7.64mg·kg^-1山地草甸土165.17mg·kg^-1、6.23-13.51mg·kg^-1,均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P〈0.01),且与土壤有机碳、全N全P含量显著相关(P〈0.05);温度对土壤MBN含量影响因海拔而异,增量最大温度区间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湿度对不同海拔土壤MBN增量影响规律一致,均为50%〉25%〉75%(P〈0.01)。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全N全P含量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差异主要原因,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对温度变化响应规律不同,但对湿度响应规律保持一致,两者均影响土壤MBN含量变化。

  • 标签: 土壤微生物量氮 温度 湿度 海拔
  • 简介: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转换为米槠人工林后,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转换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平均下降28.8%、11.0%(P〈0.05)。米槠天然林米槠人工林0~1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06mg·kg-1、209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碳0.71%、0.91%;10~20cm分别为210mg·kg-1、158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碳0.71%、0.88%;两林分0~1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为508mg·kg-1、460mg·kg-1,10~2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为373mg·kg-1、327mg·kg-1。米槠天然林米槠人工林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微生物生物量碳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米槠人工林 活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 简介: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创造了一个能够促进自身生长发育适宜根际环境,植物正常生长重要保障之一。植物根系除了吸收营养元素外,还不断地向根际环境分泌大量化合物[1],这些由根系不同部位分泌产生无机离子或小分子有机物统称为根系分泌物[2]。植物根系分泌作用是其适应胁迫环境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根系分泌作用,植物与根际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3]。由于大多数根系分泌物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它是驱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主要有机碳源[4]。

  • 标签: 根际环境 植物生长过程 米槠 分泌作用 有机碳源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acid,PLFA)方法,分析了福州城市蕃石榴片林地与其毗邻马尼拉草坪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群落结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0-10cm土层中蕃石榴片林地马尼拉草坪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为289.88326.89mg·kg^-1;10~20cm土层中蕃石榴片林马尼拉草坪MBC含量分别为229.62269.62mg·kg^-1。蕃石榴片林地与马尼拉草坪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层深度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蕃石榴片林地与马尼拉草坪各类微生物种类相对丰度差异不大。此外,蕃石榴片林地土壤革兰氏阳性细菌相对丰度高于草坪,草坪土壤革兰氏阴性细菌相对丰度高于蕃石榴片林地。研究认为,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应注意城市片林与城市草坪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合理安排城市片林与草坪布局与种植面积,有利于构建更好更稳定城市土壤生态系统。

  • 标签: 城市片林 草坪 微生物生物量(MBC) 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PLFA) 福州
  • 简介:红树林潮滩木本植物群落,其光谱陆生植被极其相似。利用EO-1卫星ALI(advancedlandimager)获取深圳湾区域影像数据,针对处于水分吸收带波段5P波段5,提出了这两个波段角度指数(angleindex),分别表示为b1.25b1.65。以b1.25-b1.65归一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分类特征,采用决策树方法,开展了红树林遥感识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独特滨海湿地特点,使得其像元反射率在波段5P波段5明显低于陆生植被,从而导致红树林b1.25-b1.65值明显大于陆生植被;通过结合b1.25-b1.65NDVI分类特征决策树方法,能够对红树林进行有效识别,其错分率漏分率分别为4.29%5.11%。因此,具有众多红外波段ALI遥感器在红树林识别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红树林 高级陆地成像仪(ALI) 角度指数 决策树
  • 简介:本研究应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2000—2010年大田县均溪谷地植被净初级生产NPP与NDVI相关性时空变化特征,运用ArcGIS软件对大田县均溪河做不同距离缓冲区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状况,研究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年均归一植被指数ANDVI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NPP随NDVI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NDVI与aNPP空间分布特征与距河流距离远近有着密切关系,河流不同缓冲区ANDVI与aNPP相关性系值为0.80~0.96。研究区域3年回归模型均通过α=0.01显著性F值相关检测,表明利用NDVI可以有效地对NPP进行实时监测。

  • 标签: MODIS NPP NDVI 均溪谷地 相关性
  • 简介:于2013年9月,在小兴凯湖湖区入湖口、农田排水渠、湖心、主要景观区人口密集区布设14个采样点,选取10项水质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及插值,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开流、857农场抽排干兴凯湖农场31队采样点水质最差,新开口东北泡子采样点水质最好;水体污染水平空间变异特征明显。人类活动影响小兴凯湖水质空间变异主要因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居民生活废物输入湖中氮、磷有机物主要污染源,旅游业对该湖水质影响强度逐渐加大。

  • 标签: 水质 污染 空间异质性 小兴凯湖
  • 简介:在城市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今天,褐色土地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面临实际障碍,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分为法律法规、经济条件、技术手段、本底条件、管理制度及环境意识6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下障碍特征设计具体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方法考虑不同评估因子及其权重。该评估体系可为城市老工业区工业废弃地开发再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褐色土地 再利用 障碍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总结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阐明了饲养动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生态经济效应、现有生态种养技术急需克服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展望了饲养动物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应用前景。稻田饲养动物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系统水体土壤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使整个系统所受的人为干扰减少,自然属性提高。未来稻田种养系统需要加强高位虫害防治减少生态种养技术需水量,进一步促进种养技术发展最重要推广传播问题。

  • 标签: 生态高值 模拟模型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 稻鱼共生生态系统 稻蟹共生生态系统 稻泥鳅共生生态系统
  • 简介:以闽江沙溪流域2008—2012年水文站及雨量站实测降水资料为基准数据,利用探测率、击中率、Heidke技巧评分指数、模糊评分、统计参数、降水重心等指标,对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3B42V63B42V7两种降水产品进行精度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日尺度上,TRMM数据在多数情况下能比较准确预报降水是否发生,两种TRMM降水数据探测率Pd、集中率FH、Heidke技巧评分指数平均值都超过0.55,3B42V7漏报率空报率比3B42V6均有所降低;两种TRMM降水数据在不同降水量级预测中精度由好到差依次为小雨、暴雨、大雨、中雨,其中小雨预报精度最好,达到良好水平以上,3B42V7效果更好一点;两种TRMM数据与实测数据一致性都比较好,其中3B42V6数据均方根误差、偏差、相关系数都更小;月尺度上,3B42V6降水数据呈现旱季偏差大、雨季偏差小特征,而3B42V7数据在全年偏差都较小;年尺度上,两种TRMM数据降水重心位置与实测数据降水重心位置十分接近,纬度方向变迁路径一致,TRMM数据空间分布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 标签: 沙溪流域 降水数据 TRMM 3B42V6 TRMM 3B42V7
  • 简介:生物炭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影响较大。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300℃、500℃700℃)下制备稻壳生物炭(BC)对3种土壤(草甸土、水稻土黄壤)吸附菲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土壤以及添加生物炭土壤对菲吸附数据都能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砰为0.9968~0.9765)。生物炭对菲吸附容量(群值)随着制备温度升高而增加。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吸附菲群值影响程度跟生物炭制备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700℃下制备生物炭(700BC)对3种土壤吸附菲群值都能显著提高;500℃下制备生物炭(500BC)对有机质含量低黄壤水稻土群值有显著提高,但对有机质含量高草甸土提高有限;300℃下制备生物炭(300BC)只能显著提高水稻土对菲吸附群值。因此,在用生物炭修复PAHs污染土壤时,生物炭土壤性质都是需要考虑重要因素。

  • 标签: 生物炭 土壤有机质 吸附
  •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区域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在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等类型滨海湿地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生境类型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一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进一步破坏,在确定保护修复优先区域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盐沼等关键生境类型保护、修复生态补偿模式相关研究实践工作

  • 标签: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湿地损失评估 湿地生态地理单元 中国
  • 简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中难点与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沼泽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象因子等资料,初步建立了中国沼泽面积-气候因子之间关系模型;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沼泽面积波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海拔影响沼泽面积主要因素,可以通过线性模型模拟沼泽面积变化;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正效应,其贡献率约为+17%~+30%;非气候因素导致湿地丧失,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负效应,其贡献率为-82%~-70.1%。

  • 标签: 沼泽面积 气候变化 定量分析 三江平原
  • 简介:以晋江西溪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晋江西溪流域暴雨次洪分布式模型,选择3场不同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暴雨过程,模拟研究区在1988年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70年代3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分析其在1988—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景下洪水响应。研究结果为:1988—2006年晋江西溪流域LUCC最明显特征林地、耕地减少而园地及建设用地增加;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影响主要表现为洪量、洪峰流量增加,而对洪峰滞时及汇流时间影响不显著;相同LUCC对不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洪峰流量、洪量影响程度不同,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影响受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等因素影响。

  • 标签: HEC-HMS模型 LUCC 暴雨过程 洪水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