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Realizablek-ω紊流模型,在SIMPLE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数值研究了开槽姊妹孔在不同吹风比时,对平板膜冷却和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截面上的涡量图和不同吹风比下的冷却效率云图及努赛尔数分布,并与相同条件下不开槽姊妹孔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吹风比下,相比于不开槽姊妹孔,开槽姊妹孔能提高近冷却孔出口区域的膜冷却效率,并优化膜在热表面上的分布。

  • 标签: 气膜冷却 开槽姊妹孔 传热性能 吹风比 努赛尔数 数值模拟
  • 简介:为实现运载火箭无毒、无污染、低成本和高可靠的目标,研制了新一代运载火箭辅助动力系统氧/煤油无毒姿控发动机。经过多年攻关,氧/煤油系列发动机技术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可靠的稳态及脉冲工作性能,达到了工程应用要求。首先介绍了氧/煤油系列60N,150N和300N3种推力发动机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包括点火技术、轻小型电点火器技术、燃烧技术、冷却技术以及高温抗氧化涂层技术等,最后给出了发动机热试车情况,并对3种推力发动机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总结。氧/煤油发动机为国内首个达到工程应用要求的无毒姿控发动机。

  • 标签: 气氧/煤油发动机 姿控 点火
  • 简介:通过分析气候环境实验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综合测控管理系统方案,给出了实验分布式控制系统架构和数据网络通讯方式。该方案对于气候环境实验测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气候环境试验 综合测控管理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 网络通讯
  • 简介:通过对气候环境实验制冷系统和载冷系统的特性分析,提出制冷剂和载冷剂的选用原则。对常用制冷剂和载冷剂的物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环保性、制冷内循环特性、循环风系统和空气补偿系统对冷媒的要求等因素优选了制冷剂和载冷剂,以适用于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制冷系统。本文提出的冷媒介质应用于大型气候环境实验是合理可行的,本文的选择分析对同类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和载冷剂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制冷剂 载冷剂 气候环境实验室 循环风系统 空气处理系统
  • 简介:本文基于飞机构造及全球太阳辐射热环境地域划分,通过对国内外各行业太阳辐射试验标准、环境工程标准、全球气候环境数据以及美国开展的飞机实验太阳辐射试验文献资料分析,阐述了飞机受太阳辐射环境引起的环境效应,界定了飞机实验太阳辐射试验目的。提出了试验设施需求、试验过程设计及试验结果评估准则。

  • 标签: 太阳辐射试验 辐照度 光谱分布
  • 简介:为评估分开排气大涵比涡扇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排气特性,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分开排气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时配备的排气扩压器的结构进行分析。主要从发动机尾锥与排气扩压器入口距离、排气扩压器结构尺寸、舱内压力模拟偏差及次流四方面影响进行排气特性计算,并以发动机设计推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进行高空模拟试验时,排气扩压器直径应不小于3.5m,排气扩压器直段长度不小于9.0m,发动机尾锥与排气扩压器入口距离以0.85倍扩压器直段直径为宜;发动机飞行包线的巡航点和左边界点的推力偏差,均随模拟舱压偏差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但巡航点推力变化斜率较大。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高空模拟试车台 排气扩压器 涵道比 推力 数值仿真
  • 简介:为验证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燃烧燃烧流场测量领域的适用性,以自主设计的高温升模型燃烧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光路正交布网的测量方法,对燃烧出口的燃气温度进行测量,并利用层析算法实现测量截面的二维分布重建,同时采用固定的温度探针进行测量与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TDLAS结合层析重建的方法,基本能获得具有时间分辨的燃烧出口温度分布的主要特征,可以区分高温区和低温区,但单线测量和场分布重建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进一步优化该系统,可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出口温度和组分浓度分布测量。

  • 标签: 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TDLAS)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出口温度场 多光路正交 试验验证
  • 简介:根据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要求以及各种气候环境因素引起的飞机故障,提出了在气候环境实验室内不同气候环境因素下,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为气候环境实验开展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和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气候环境实验室 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 试验考核内容
  • 简介:为了研究某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推力冷却结构流场分布特性,进行了单根冷却通道和完整冷却通道结构的三维CFD分析。仿真计算过程中,以单根通道模型的仿真结果作为完整通道结构模型流场仿真分析的边界条件之一,并考虑了材料物性参数随温度或压力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仿真预测的温升、压降与热试验实测值吻合,该推力冷却通道流量相对偏差范围为-4.8%~6.6%,由此造成喉部壁温的环向偏差为33K;2)集合器管内流体的环向流动压差、法兰起分流或汇聚作用时拐弯效应形成的压力波动是造成冷却通道流量不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出口集合器内的压力分布对通道流量分布起主要作用;3)提高通道流量均匀性的措施可以从增大出口集合器管径或采用变管径设计、采用扩口型法兰并设置弧形导流片、集合器的进、出口法兰布置在同一环向位置等方面进行考虑。

  • 标签: 膨胀循环发动机 推力室 冷却通道 分布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