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对一种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进行技术可行性探讨.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用于建筑空调既有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技术实施制约因素.通过典型建筑冷量平衡计算表明,部分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图2,表1,参18.

  • 标签: 季节性 天然冰蓄冷 时域性 蓄冷方案 适用性
  • 简介:河蚬作为原产并广泛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双壳类淡水软体动物,是我国众多水域底栖优势种。河蚬对水体污染物具有较强累积能力,已成功用于水体沉积物生物富集及生物毒性效应研究。但应用于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TIE)研究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标准指标测定方法和技术体系。为此,本研究调查底栖生物我国沉积物毒性研究基础上,以河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我国生态分布等生物学背景,系统分析其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特征以及相关生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河蚬作为我国特色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TIE)受试生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河蚬 底栖生物 生物累积 毒性效应 沉积物
  • 简介:水质基准研究主要是基于物种实验室测试毒性数据开展.对于一些毒性数据相对缺乏化学品,水质基准研究就会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从水质基准研究方法角度,阐述了种间关系预测(ICE)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系统介绍了ICE模型毒性预测方法水质基准研究应用,并通过锌ICE案例研究证明了模型中国可利用性.同时,对ICE模型不确定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ICE模型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展望.

  • 标签: 水生生物 种间关系预测(ICE)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毒性预测
  • 简介: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一部分,通过考察机体受刺激后体液或组织内源性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统计方法,可系统全面地揭示内因和外因作用于机体毒性效应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特点,逐渐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毒性效应评估方面发挥出优势。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主要研究手段,毒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和优点,以及环境毒理学研究应用及前景展望。重点讨论了代谢组学技术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以及环境胁迫耐受性评价应用

  • 标签: 代谢组学 环境毒理学 NMR LC/GC-MS 环境胁迫
  • 简介:随着核磁共振(NMR)技术不断发展,基于NMR代谢组学方法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水生动物代谢水平响应环境变化一种有效方法。水生软体动物作为重要环境监测生物,近年来人们在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不小成果。文章总结了利用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各类环境胁迫因子对水生软体动物代谢影响成果,主要综述了水生软体动物不同组织内代谢物组成和含量对环境胁迫响应,同时对水生软体动物生态毒理代谢组学研究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核磁共振 水生软体动物 生态毒理 代谢组学
  • 简介:研究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场除臭效果,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喷洒生物复合剂,检测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填埋NH3和H2S浓度变化影响.对作业面填埋气NH3、H2S浓度检测,19∶00时NH3浓度相对于7∶00时NH3浓度降低了90%左右,19∶00时H2S浓度相对于7∶00时H2S浓度降低了95%以上.结果表明,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填埋气NH3和H2S具有良好去除效果.

  • 标签: 生物复合剂 NH3 H2S 填埋作业面 填埋气
  • 简介:汞作为一种重要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被许多国际组织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常规汞分析手段,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荧光光谱(AFS)等,对汞分析精度较高,方法比较成熟,但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也较高。同步辐射技术由于其高、精、准优势,且对样品前处理要求比较简单、可实现原位无损分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分析。随着研究发展,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SRXRF)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SRXAS)技术环境汞污染分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应用。主要介绍了我国环境汞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同步辐射技术对于汞分布蓄积、含量和化学形态分析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回顾了本项目组和其他一些研究组近几年关于SRXRF和SRXAS技术环境介质如土壤、植物体内汞分布蓄积、相对含量和化学形态转化研究领域应用进展,对进一步发展并提高同步辐射技术环境及生物体汞污染水平、毒性机理和生态毒理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植物 生态毒理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和吸收谱 环境介质
  • 简介:小孢子育种具有能缩短育种周期、便于发现有利隐性突变、能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比常规育种途径有很大优势.介绍了小孢子培养育种应用、茄子花药培养及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相关茄科作物小孢子培养研究情况及存在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参34.

  • 标签: 茄子 花药培养 小孢子培养 单倍体 育种
  • 简介:随着经济需求不断加强和制造业规模不断提高,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强离子交换能力、多位点吸附及可调变酸碱性质,使其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等方面倍受关注.该文综述了羟基磷灰石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并对该领域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重金属 吸附 污染处理
  • 简介:水生生物基准已成为生态风险评价和水环境管理主要参考依据,水污染治理、控制和管理以及水生生物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和生物学参数对基于水体或沉积物等外暴露浓度毒性阈值和环境基准存在影响,使其具有变异性和不确定性.而基于组织残留毒性剂量指标可以减少毒性值变异性以及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生物累积性物质而言,毒性效应及环境基准研究存在显著优势.针对组织残留法水生生物基准研究应用,对组织残留法概念、优势、应用,以及组织残留基准推导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组织残留法应用存在关键问题及建议,旨在推动环境基准、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为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水生生物 环境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组织残留法
  • 简介: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高效环境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环境领域。但研究发现,大量进入环境nZVI可能会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如和nZVI接触后,会造成小鼠器官受到损伤,杨树幼苗生长减缓,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破裂等不利作用出现。此外,nZVI还会改变环境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等指标,而且毒性效应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虽然目前对nZVI致毒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可能假设,主流观点是铁离子释放、氧化损伤和基因损伤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nZVI毒性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nZVI使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态毒性 氧化损伤 铁离子 影响因素
  • 简介:为选育杉木优良无性系,量化选育参数指标,以湖南省金洞林场131个杉木无性系4a、6a、8a、10a、15a、20a和25a测定数据为基础,对其生长性状采用采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并估算不同无性系林分遗传力、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同时,对木材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25a优良无性系变异增幅较大,平均树高、胸径、立木蓄积分别大于对照(实生苗林)16.02%、27.58%、84.86%,各生长因子遗传力(重复力)h2>0.85且木材力学特性与对照木材材质没有差异;以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为指标,筛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率为4.58%.研究表明,25a杉木性状较优,优良无性系入选率较高.

  • 标签: 杉木 优良无性系 量化指标
  • 简介:水环境是环境雌激素最大储存库,环境雌激素可通过水体传递,对水生动物产生严重危害.雌激素生理功能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E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转录.大量研究证实,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污染评价,ER可作为检测环境雌激素效应生物标记物之一.但不同亚型ER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对配体结合存在差异,因此环境雌激素效应检测,应注意化学污染物类型以及受检动物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检测ER方法包括ER蛋白直接定量检测和ERmRNA定量分析,检测技术选择要依据实验设计而定.论文对环境雌激素效应检测ER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环境雌激素污染检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环境雌激素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湖泊是地球上珍贵淡水资源来源研究之一.但由于人类对湖泊过度开发,不良利用,导致湖泊污染严重,湖泊生态功能被破坏.随着对湖泊生态系统保护深入,湿地重要性被广泛认可.本文详细论述了天然湿地具有削减湖内污染物,维护湖泊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定碳源,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作用,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天然湿地存在面积锐减,湿地景观丧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开展湿地保护对策,希望以此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及研究更多关注.

  • 标签: 湿地 湖泊 生态系统 保护 作用
  • 简介:彗星试验是一种检测真核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技术,快速、低成本、适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因此常应用于遗传毒理学、辐射生物学、肿瘤细胞学、毒性检测等方面。尤其以灵敏度高、检测联合毒性特点大量运用于环境研究。主要介绍彗星试验方法学发展历程,彗星试验原理及其环境领域中应用,并指出应用受限因素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为今后进一步推广该试验技术提供理论上指导与参考。

  • 标签: 彗星试验 遗传毒性 DNA损伤 污染评价 生物检测
  • 简介: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eDistribution,SSD)能够依据不同物种对农药等胁迫因素敏感度服从一定累积概率分布,以统计形式将多种非靶标物种实验室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获得物种对农药敏感度差异,作为效应评估指标应用于农药风险评估。本文综述了SSD概念、方法原理、国内外研究应用进展,并以毒死蜱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建议继续关注国际上对SSD及更复杂模型模拟研究进展,以便应用于我国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推动我国农药管理持续发展。

  • 标签: 农药 物种敏感度分布方法 效应评估 风险评估
  • 简介:从褐菖鲉肝脏克隆了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建立HSC70基因定量检测方法。为检测该方法可行性,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石油水溶性成分(water-solublefraction,WSF)20、60、180μg·L-11d后,利用real-timePCR及LAMP技术同时测定褐菖鲉肝HSC70mRNA表达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证实LAMP技术可用于褐菖鲉肝HSC70基因定量。为更细致了解石油WSF影响褐菖鲉肝脏HSC70基因表达剂量-效应关系,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25、50、75、100、125、150、175μg·L-1WSF,5d后采样,用LAMP技术定量检测HSC70mRNA。结果表明,HSC70mRNA表达量50μg·L-1浓度组即被显著诱导,75μg·L-1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这说明褐菖鲉肝HSC70基因对石油污染较敏感,有潜力作为海洋石油污染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环介导等温扩增 褐菖鲉 HSC70 石油水溶性成分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为了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进程,势必要全面系统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工作.理论上,水、土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和关系密切系统;同时,水生态毒理及其质量基准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相对成熟.因此,从水质基准来推导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具有一定科学依据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土-水系统污染物分布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行为两方面简要阐述污染物土-水系统分布规律;然后,扼要介绍了平衡分配(EqP)理论及其环境质量基准研究应用;之后,从EqP方法不确定性、毒理数据选用争议性、K.c局限性和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选择性等方面,探讨了平衡分配法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应用瓶颈问题;最后,对此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标签: 土壤环境质量基准 水质基准 环境标准 平衡分配法 分配系数 生态毒理效应
  • 简介:纳米材料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纳米银颗粒(AgNPs)是使用量最高纳米材料.本文主要总结了AgNPs水环境赋存、AgNPs环境行为、AgNPs对不同种类微生物毒性效应以及影响AgNPs毒性效应因素,最后对AgNPs河口区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微生物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 简介:一些基于重金属形态生物毒性机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和陆生生态系统,例如: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IAM)、生物配体模型(BLM)和生物膜电势斯特恩双电层模型(GCSM),但不同模型应用效果之间还缺乏系统比较。本研究选取小麦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水培实验进行了镉对小麦根伸长毒性测试,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3种模型,并从根毒性、根表面吸附镉和根中富集镉3个方面对3个模型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选取苹果酸和柠檬酸2种有机配体,研究了配体对镉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Ca(2+)和H+对Cd根毒性存在竞争效应,而Mg(2+)、K+和Na+未发现竞争效应。由于BLM模型同时考虑了镉自由离子态浓度和竞争离子影响,预测镉对杨麦13号根毒性和生物体内富集量时效果最好。而FIAM和GCSM模型由于计算仅考虑了离子活度影响,缺乏对竞争离子保护效应考虑,因此预测效果相对较差;此外,Cd对小麦根毒性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而非跨膜过程,这可能也是FIAM模型和GCSM模型预测不佳原因之一。同时结果还发现有机配体存在时尽管降低了溶液离子活度,但未显著影响镉毒性,进一步证明了扩散过程对Cd毒性影响。以上结果为评价和预测镉陆生生态毒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模型依据。

  • 标签: 小麦 根毒性 FIAM TBLM GC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