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以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工程为依托,应用 BIM技术对实验楼进行复杂节点及构件可视化模拟,扫除施工障碍。指导材料采购及工厂加工,实现图纸自动化生成与更新、同时模拟复杂结构施工过程,实现了加工生产实时信息交互,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 标签: 钢结构 异型 圆环桁架 建筑信息模型
  • 简介:摘 要:以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工程为依托,应用 BIM技术对实验楼进行复杂节点及构件可视化模拟,扫除施工障碍。指导材料采购及工厂加工,实现图纸自动化生成与更新、同时模拟复杂结构施工过程,实现了加工生产实时信息交互,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 标签: 钢结构 异型 圆环桁架 建筑信息模型
  • 简介:摘要:以淮安东站交通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对多重圆环形支撑梁的受力分析,通过对围护结构受力、变形以及支撑体系的内力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圆环形支撑梁能有效共同承担支撑轴力,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具有结构受力合理、整体稳定性高、工作空间大等优点,并且随着圆环形支撑梁的增多能较大幅度提高支撑刚度,从而有效地控制基坑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通过对Midas-GTS三维有限元模型与理正协同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基坑实际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各项指标均未超过限值,支护方案合理可行,为以后类似深基坑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深基坑 多重圆环形 圆环形支撑梁 受力分析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截至2020年4月2日,全球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人数已超过百万,其中医疗专业人员的比例很高。根据美国俄亥俄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州卫生部门的初期报告,感染者中多达20%是医疗专业人员。本文就2019-nCoV的特性、致病传染的特点、易感人群、个人及神经科专业人员的防护介绍了美国的经验。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 作者: 郑瑾 郭晖 薛武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8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西安 71006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高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感染发病率和感染性并发症死亡率也随之增高。病毒感染一方面引起受者全身症状,另一方面也常常导致移植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对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造成不利影响。以下内容主要对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多瘤病毒(P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的特征进行阐述。

  • 标签: 肾移植 病毒 多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腺病毒 EB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同时期亲属活体供肾移植(LD)受者与尸体供肾移植(DD)受者BK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的实体器官肾移植受者91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肾移植受者尿液和外周血中的BK病毒DNA水平进行监测,根据供体来源不同分为LD组255例和DD组656例;比较LD组与DD组的BK病毒感染情况,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对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所有研究对象BK病毒感染尿液检出率为13.06%(119/911),血液检出率为2.96%(27/911);肾移植术后BK病毒尿液检出率高于血液检出率(P<0.000 1);LD组中BK病毒感染尿液检出率为9.02%(23/255),明显低于同期DD组的14.63%(96/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7,P=0.012);LD组BK病毒感染血液检出率为0.78%(2/255),明显低于DD组的3.81%(25/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P=0.007)。结论不同来源的实体器官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DD来源的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肾移植 BK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3月12日当天正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87例COVID-19确诊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5.2±17.1)岁,其中男性占59.8%(52/87),女性占40.2%(35/87),75岁及以上的患者占比34.5%(30/87),60~74岁占比31.0%(27/87)。入院时患者即存在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9.9%(26/87)和12.6%(11/87),入院1周后上述指标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5.3%(22/87)和4.6%(4/87)。入院时BUN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28.7%(25/87)。入院时SCr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16.1%(14/87),升高幅度≥26.5 μmol/L的患者仅2例,均为75岁以上老年人。结论COVID-19患者严重肾损伤的情况并不多见,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但应注意COVID-19老年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合并的肾损伤。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血尿素氮 老年人
  • 作者: 关鸿志 李玮 郭守刚 朱沂 王佳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 100730,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03,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济南 250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乌鲁木齐 830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二代测序等病原体检测技术提升了临床对新发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水平。近年来国内、国外学者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神经侵袭性病毒,其中某些病毒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临床医生应关注此类疾病,及时识别并诊断,重视新发病毒性脑炎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脑炎 病毒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临床上反映存在较高比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的问题。本文将明确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概念,并分析造成核酸检测假阴性的原因。在核酸检测基础上,补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联合动态多次检测,可以明显减少有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证据、但核酸多次或始终检测为阴性的临床层面上的假阴性,对临床诊断病例的最终确诊和准确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流程(简称湘雅流程),评估其准确度。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3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排查COVID-19的≥12岁人群连续队列,按时间顺序分为试验库和验证库;记录该队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流行病学史及发热,检测血常规及流感抗体。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评价罹患COVID-19的可能性(第1类和第2类被认为CT-COVID-19阳性,可能为COVID-19),评估肺受累范围。按国家卫健委推荐诊疗方案(简称卫健委方案),采集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试验库中计算流行病学史、发热、血淋巴细胞降低及CT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多指标构建COVID-19诊断的湘雅流程,检验湘雅流程及卫健委方案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最后在验证库内验证湘雅流程的效能。结果共纳入382例排查者,其中试验库261例、验证库121例;男192例(50.3%)、女190例(49.7%),中位年龄35岁(范围:15~92岁),有流行病学史183例(47.9%)、发热275例(72.0%)、血淋巴细胞降低212例(55.5%),胸部CT异常114例(29.8%),CT-COVID-19阳性43例(11.3%),咽拭子核酸阳性30例(7.9%)。胸部CT检出核酸阳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50与0.704,准确度(0.809)均高于流行病学史(0.660)、发热(0.532)及血淋巴细胞降低(0.596)(P=0.001、0.002、0.003)。湘雅流程与卫健委方案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均为1.000),但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后者(0.872比0.765、0.778比0.592,均P<0.001)。湘雅流程需检测核酸的人数少于卫健委方案(31比64例),相差率为51.6%,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4.5%(20/31)。在验证库中,湘雅流程筛选疑似病例的准确度为0.967,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6.9%(10/13)。结论湘雅流程能预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在流行期内可作为湖北省外地区≥12岁人群筛选COVID-19疑似病例的参考,但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诊断 临床方案 方案评价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2020年1月3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此次COVID-19重症比例高达20%以上。重症COVID-19患者除呼吸系统为病毒的主要靶器官外,肾脏也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且COVID-19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救治COVID-19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应做到规范化的AKI集束化防治(5R原则):风险筛查(Risk)、早期识别(Recognition)、及时处理(Response)、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hy)及肾脏康复(Recovery)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后自身免疫性脑炎(PVEA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0例PVEAE患者资料,分析症状学、脑脊液学、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等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男5例,女5例,年龄44(18,66)岁。9例两次脑炎发作间隔37(24,60)d,1例无明显间隔。病毒性脑炎峰期改良Rankin评分(mRS)4.5(4.0,5.0)分,恢复期mRS 2.0(1.0,3.0)分。自身免疫性脑炎(AE)峰期mRS 4.0(3.0,5.0)分。AE期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10例(10/10),记忆力下降10例(10/10),运动障碍5例(5/10),自主神经功能障碍5例(5/10),言语障碍4例(4/10),癫痫发作2例(2/10),意识水平下降2例(2/10),症状数4(2,6)个/例。AE期,脑脊液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率为8/10,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0。神经影像学显示AE期8例病灶范围增大,1例病灶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AE期10例均给予一线治疗,2例加用长程免疫治疗,9例患者病情明显缓解,mRS为2.0(1.0,4.0)分,随诊mRS为1.0(0,2.0)分。结论PVEAE可呈典型双峰脑炎表型、假单峰表型或单峰表型,在AE阶段脑脊液抗体由阴转阳。需重视该病的识别与诊断,确诊后积极免疫治疗。

  • 标签: 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