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自由概念与能动性约束之间是相互兼容。在相容论框架下,信念、欲望行动响应依赖特征,最终要求一个相应责任概念。理解了人类能动性受约束特征。就有必要采取彼此相兼容自由概念责任概念。对有约束能动性思想接受,以及对与此相应行动自由概念接受,最终也要求我们拒斥伯林那种对政治自由概念流行一时、但纯属虚构“二分法”式理解

  • 标签: 行动自由 能动性 价值 政治自由
  • 简介:晚期狄尔泰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诠释学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诠释学诞生》1910年《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建构》之中.在《诠释学诞生》导论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学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种哲学规划尝试,亦即探讨对生活表达之理解结构与特征,但诠释学在此仍然是对持久固定文本解释阐释.这一诠释学奠基方案在1910年达到了高峰.在《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建构》中,狄尔泰详尽阐释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区别,阐发了精神科学独特结构,亦即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最终落脚于客观精神效果关联.客观精神是人类生存于其中超个体文化世界,使人们对他人理解得以可能,保证了理解客观性;效果关联则刻画出精神世界根本特征,它塑造了客观精神,使其成为精神科学对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科学诠释学奠基才是可能.

  • 标签: 诠释学 精神科学 体验 客观精神 效果关联 狄尔泰
  • 简介:在《哲学分析》杂志举行第四届论坛上,王凤才、徐长福和韩水法三位教授分别就俞吾金教授学术思想提出了相应理论质询.俞吾金教授一一加以回应:首先指出.尽管在自己以往论著中从不同视角出发对马克思哲学做出了不同评价,但这些评价是自洽,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矛盾;其次表明,在康德实践理性语境中,尽管理念在涉及至善这一对象时起着构成性作用,但在通常情况下,理念却起着范导性作用。最后叙述了批判与构成之间复杂关系:没有批判上深邃见解,不可能有构成上合理观点;反之,没有构成上合理观点,批判也难以击中要害:并指出,构成性观点也需要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加以调整,不能教条式地加以运用。

  • 标签: 理解 批判 构成性的 范导性的
  • 简介: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虚构想象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生活世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历史处境、遗忘存在处境想象“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希望(失望)生活世界。对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关注是哲学家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提醒。

  • 标签: 生活世界 记忆 历史现象学 遗忘 想象 希望
  • 简介:知道Sein是系词,汉语中“是”相当,却不把Sein翻译为“是”;认识到本体论重大问题来源于系词种种意味,知道若不把Sein翻译为“是”,本体论讨论就会走样,却仍然不把Sein翻译为“是”,这是令人很难理解事情。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这不仅仅是翻译问题,归根结底乃是理解问题,即如何理解西方哲学。与此相关问题,绝不是单纯语言翻译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不同语言、思想和文化多层次问题。其中最重要则是对西方哲学中关于being讨论理解。对being那种系词意义理解

  • 标签: 存在 系词
  • 简介:辩证法不是什么自在普遍规律,而是自在与自为统一关系中客观法则,它不仅是关于认识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本体论或存在论。哲学不可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否定本体论就会在理论上陷入困境。

  • 标签: 辨证法 真理 黑格尔 客观规律 实践
  • 简介:当代哲学已经疏离于生活世界——这里生活世界"指的是,人类在时空背景中形成实践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类赋予自己生活意义,指引自己生活方向。这种疏离源于如下事实:自现代以降,哲学就是依据科学范式来划定自身。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重新将现代哲学与生活世界之间裂痕加以弥合。因此,可以从哲学采纳科学范式时所面临诸问题开始进行思考;特别要考察是,对智慧加以重估是否能否重新恢复哲学与生活世界关系,是否有助于批判科学过分自负。

  • 标签: 生活世界 智慧 科学哲学 笛卡尔 康德
  • 简介:为了获得对人本真理解,海德格尔反对康德"先验主义",批评传统真理观,他认为,真理以"是"为基础,真理本质是自由。而且,传统逻辑中同一律,必须根据真理本质重新进行解释,同一是"是"自我呈现。当代诠释学植根于海德格尔所谓回到最本源开端彻底本体论之"还原",即生命根基处。海德格尔对"是"思考激发了彻底诠释学进一步发展,有伽达默尔出自共属意义同一性立场方面的发展,也有德里达从发而为事意义"发"立场方面的发展。

  • 标签: 彻底诠释学 本真理解 真理
  • 简介:技术在其产生之初就与人生活紧密相联,几乎涵盖生活方方面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人生活;然而在其发展历程中与生活渐行渐远同时也让生活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现代技术成为人们改善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物质手段、成为一种高高在上操控人独立力量,生活就完全地技术化。在生活技术化进程中,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技术便利来改善生活质量和丰富生活内容,另一方面人们也面临着生活意义与人生无价值生存论困境。基于生活多维性与技术二重性,技术功能定位必须服务于生活价值旨归,生活终极关怀必须眷顾技术良性发展,生活技术化同时也必须进行技术生活化。

  • 标签: 技术 生活 生活技术化 技术生活化
  • 简介:古希腊哲学不仅是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更是追求智慧生活方式,哲学话语与作为生活方式哲学本身是不同。古代哲学与哲学家具体生活不可分,哲学家总是不满于流俗生活,他们竭力追求一种真正值得过生活,从而追求极高明生活智慧,极高明生活智慧与哲学家生活是不可分,换言之,古代哲学家是知行合一。古代汉语中没有“哲学”一词,但古代中国一直不乏追求极高明生活智慧哲学。孔子、老子、庄子、王阳明等都是知行合一哲人(哲学家)。但现代学院派哲学已沦为话语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已不再追求极高明生活智慧,这是哲学堕落悲哀。哲学须回归生活,重新追求极高明生活智慧,才能对世道人心有所裨益。

  • 标签: 哲学 生活方式 智慧
  • 简介:对于数学来说,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部分对时空观念进行先验研究意义在于,此框架不仅可以为现实数学成就提供一种哲学辩护,而且还确立了某种主体性认知结构对于数学结构奠基关系。康德之后一些哲学家对其数学哲学批评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对感性论与数学关系误解,但康德本人也有一定责任。先验哲学可以从认知主体角度为数学实际形态提供某种必要性解释,这条进路直至今日仍具有生命力。

  • 标签: 先验感性论 先验哲学 数学哲学
  • 简介:如何在新视阈中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这是当今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十多年来,俞吾金教授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口号下,从不同视角出发对马克思哲学做出了不同诠释。要言之,他试图超越马克思哲学传统阐释路线,沿着“物、价值、时间自由”经济哲学路径,重新诠释马克思哲学,对马克思哲学体系提出了新构想。那么,“重新理解马克思”意味着什么?“重新理解马克思”目的是什么?“重新理解马克思”关键问题何在?经过“重新理解“马克思”以何种新形象示人?被“重新理解“马克思”是否符合马克思原意?是否是一个“真正马克思”?本文试图围绕着上述问题对俞吾金教授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方面的学术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并阐发个人看法。

  • 标签: 重新理解马克思 俞吾金视阈 马克思哲学
  • 简介:通常技术是经典技术。当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结合产生了量子信息理论时,才产生了直接量子信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存在揭示了它本质,它是量子要素、量子结构与专有功能统一。人意向是构成技术人工物实在性潜在因素。量子信息技术属于生态技术,它诞生将推动量子信息文明来临。经典算法所不能克服客观世界复杂性,有可能通过量子算法得到克服,这表明客观复杂性与人们认识能力科学技术水平有关。

  • 标签: 量子纠缠 量子信息技术 量子信息文明 复杂性 本质
  • 简介:谓述问题是哲学史上难题,罗素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大量论述,并试图采用认识论方法加以解决。戴维森认为罗素没有解决谓述问题,是他根据塔尔斯基真理论才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罗素仍然对谓述问题作过贡献,表现为他用现代逻辑方法清楚地表述了谓述问题,他把语言划分为不同层次,把谓述问题限制在原子命题中,把谓词推广到关系词。虽然戴维森从外延角度解决了谓述问题,但是语言意义心理活动关系问题仍是未解之迷,罗素后期理论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意义问题,为谓述问题解决提供了必要补充。

  • 标签: 谓述问题 命题 意义 共相 殊相
  • 简介:马克思社会权力思想主要指向一种人对于人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这一思想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出发,贯穿于马克思整个思想历程之中。对于社会权力阐释,一方面在于将社会区别于政治,以表明个人现实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共同体活动;另一方面在于将权力(power)区别于权利(right)。马克思在对于权力关系“前理性”研究中,揭示出了权力活动感性领域,并通过异化劳动表明平等权利关系背后实质上是不平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这种社会权力思想的当代意义表现为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批判,以及对当下社会占统治地位权力——资本批判。

  • 标签: 社会权力 权利 资本
  • 简介:现象学与生活关系是什么?胡塞尔同时提出两个选项:一个是主张现象学脱离生活,另一个则主张现象学亲近生活。在理解胡塞尔时,任何一个选项都不应该被偏废。这两者并不必然是相互排斥关系,而是包含调和可能性,为了充分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采用超越论现象学是不足。虽然胡塞尔本身哲学最终以彻底反思作为归宿,而只有超越论转向可以达到彻底反思,但为了能够厘清现象学生活之间关系,亦即说明现象学现实世界之间除了对立关系,还存在非对立关系,唯有借助于胡塞尔本人也相当重视现象学心理学才或可竟其功。

  •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心理学 生活 超越论现象学
  • 简介: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思想,但他本人与后来儒家却未能追问仁者为何应当爱人。未能追问这一根据直接关涉并影响到儒家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些根本性问题,包括孔子哲学经验性思维方式、儒家伦理义务论性质、公私观与权利意识缺位,以及中国法律史上民法缺失问题。等等。哲学形而上发问意义也由此可见。

  • 标签: 孔子 儒家伦理 义务论 权利
  • 简介:"古今之争"在传统中国儒家观念中是指三代与其后时代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在古今优劣问题上,王船山作为一名仍属于宋明道学范畴儒者,固然承继北宋以来"回向三代"传统,但又有创见,认为三代以后也有践行"仁义之道"者,如汉光武帝、唐太祖、宋太祖。其次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在如何效法三代问题上,船山认为后世效法三代正确做法是效法三代先王之德先王之道,而不是因时而设三代之法(政)。可以说,王船山在古今问题上思考方式对当代思考传统与现代之争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王船山 三代 古今之争 井田 先王之德 先王之道法
  • 简介:古希腊城邦公民精神以"公共善"创造出辉煌政治文明。与政治国家日渐分离市民社会将古希腊城邦公民精神拓展为包含以公共善为旨归政治品格以个体善为旨归公共美德两个维度,阿伦特与哈贝马斯试图在交往视域中整合这两个维度来构建当代公民精神。交往视域开启为社会公民精神培育提供了新视角,个体善公共善在日渐成熟社会中趋向融合。

  • 标签: 古希腊城邦 公民精神 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