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理想国》第1卷提出了"什么是正义"问题。整体来看,苏格拉底将正义把握为一种圆满思,因此,他能针对不同正义表述,提出自己论证。从人与人交往来看,正义是个人生活基础;从城邦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看,正义是城邦和谐尺度。正义抵达整体善,又不侵害个体善。正义本质性思考为立法提供了根基,并保障了公民城邦生活稳定性和长久性。

  • 标签: 正义 建构 本质 圆满的思 尺度
  • 简介:毛泽东一生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奋斗目标。在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治;在意识形态上,加强以公正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教育;在国际关系上,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标签: 毛泽东 公正 当代价值 共同富裕
  • 简介:邓小平十分重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地位和作用,他群众观基本内容包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智慧成为科学决策重要源泉;尽力争取人民群众支持,把获得人民群众肯定性评价作为党和政府开展工作基础与动力;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本质联系,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搞好社会经济建设出发点和归宿;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群众路线进行了新阐释;用群众观剖析群众运动,强调在社会主义时期多做群众思想工作,不搞不是出自群众自愿群众运动。邓小平群众观重要论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现实需要和愿望,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创造能力,促使我们党和政府把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大举措标准,制定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政策。同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动力源泉;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是实现中国梦目标。

  • 标签: 邓小平 群众观 和谐社会 中国梦
  • 简介:马克思实践概念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形成。在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实践概念形成经历了自我意识活动——主体对象性活动——感性的人活动长期逻辑嬗变。马克思从描述性角度而非概念抽象角度来阐释实践概念本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旨趣不是用概念等抽象东西来把握世界,而是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系统梳理马克思实践概念形成逻辑嬗变历程,在当代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 自我意识活动 主体的对象性活动 感性的人的活动
  • 简介: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人杰出代表,他为党和人民留下了永恒政治遗产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革命风范'。信念坚定是邓小平最鲜明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脊梁;热爱人民是邓小平一生最深厚情感寄托,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坚守力量源泉;开拓创新是邓小平最鲜明领导风范,战略思维是邓小平最恢宏革命气度,这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和应该树立思维方式;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最重要思想特点,坦荡无私是邓小平最光辉的人格魅力,这是共产党人应该遵循思想方法和应该锤炼品质修养。研究邓小平崇高品格风范历史影响及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典型示范意义在当前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崇高品格风范 信念坚定 热爱人民 开拓创新 战略思维 实事求是
  • 简介: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动共富政策构想,在政策层面上开启共同富裕思想理论建构;随着分配不公凸显和收入差距拉大,邓小平从生产关系和制度对比角度,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论断,在制度层面上深化共同富裕思想,把先富与共富、政策与制度、手段与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逻辑自洽思想系统;针对分配失衡和两极分化开始出现现实,邓小平超越应然逻辑推断,着眼于现实对策设计,提出必须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制定解决分配问题具体对策,在实践层面上拓展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思想逐步完善成为一个包含着政策、制度、实践内涵在内理论架构,对于思考和解决当今社会分配问题有着重要思想指导价值和理论标杆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共同富裕 先富政策 收入分配 两极分化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是其培育和践行前提和基石,而认同达成有其自身机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理包含着外在机理与内在机理。外在机理包括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生发认同机理、凝练认同机理、倡导认同机理和颁布认同机理四个部分。生发机理蕴含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性,对世界文明和世界潮流回应性和对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观照性,契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心理;凝练机理包涵核心价值观内容科学性、现实诉求性、表述大众化,符合大众对之凝练认同机理;倡导机理遵循舆论宣传、示范引领、反馈优化规律,顺应大众对之倡导认同理路;颁布机体现由执政党和政府确立、官方公布、社会推广理路,满足大众对之颁布权威认同心理需要。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认同 外在机理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一阶规定、二级限定、三相结构、四重辩证这四重根:作为一阶规定“社会主义”占据“主人能指”位置规定了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价值指向、价值原则方面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属性。作为二级限定“核心”则限定了价值主体性和核心性。除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公民个体三向度外,按照价值本身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区分为上位核心、中位核心、下位核心价值,以及高层级与次一级核心价值两个三相结构。由复杂现代性座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主体性与客观性、观念性与实践性、精神性与利益性、和解性与冲突性四重辩证统一雄。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阶规定 二级限定 结构 辩证特性
  • 简介:毛泽东哲学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思想基石、动力源泉和核心成果。以问题为中心,坚持实践第一和返本开新,是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建构自身哲学思想体系基本立场和动因。研习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是为了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对内是为了凝聚社会共识和引领社会风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根源 实践意义
  • 简介:中共十八大以来,党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地位,全面总结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方法,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为解决中国走什么路、创造什么文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据什么样地位根本问题,而不是搞'中共第三套话语系统'和'儒家社会主义宪政'。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道路 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
  • 简介: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全面发展'理论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在新历史条件下战略选择,其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有'新人思想是改革开放新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科学价值选择,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整体。重温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紧密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一项光荣而艰巨历史使命。当前大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把坚定科学理想信念、大力推进诚信道德建设、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知行统一作为三大着力点,其主要途径宜从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结合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传播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之中等方面入手。

  • 标签: 邓小平 “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唐君毅文学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斩获,在中国当下及未来文学理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启迪和指导价值。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各学科方向造诣很高,而且对文学也有专精研究。唐君毅文学文化观较之一般文学理论,在遵循中国文化提出独特文学文化逻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文章着重梳理并发掘唐君毅文学思想,揭示其隐含在文学文化观里面的系统文学意识和文学理论创设。同时,就唐君毅独具个性学术探讨,阐释其文学文化观价值和意义,在于从中西比较视野融摄古今文学理论精髓,将文学文化逻辑模型应用于对文学本性、文学创作过程、文学结构与机制等问题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于中国文学实际理论创说。

  • 标签: 唐君毅 文学 文化 生命情志 价值境界
  • 简介:1999年,陆贵山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曾经引起一场重要学术论争,文艺价值取向、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关系问题是那场论争涉及核心问题。同一时期,关于人文精神危机文化讨论也仍然余波未平。在今天看来,那场短暂论争既反映出新时期以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美学与文艺观念主导地位,又反映出这种主导地位所受到反思与挑战。今天,现实与理论发展为我们回顾那场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论争,进一步反思人文主义美学与文艺观提供了条件。这其中,最为重要是反思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文艺观念,为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重新确立牢固价值基点。

  • 标签: 文艺评论 人文精神 历史精神 人性论
  • 简介:十八大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科学内涵作了精辟表述,这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最新认识,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指针。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敏感期,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呈快速发展之势。同时,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引致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也日益激烈,核心价值观在其中尤引人瞩目。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路径 意识形态领域
  • 简介: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实"二字,蕴含着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德涵养、执政操守和清廉准则。"从严"方能"干净","唯实"才敢"担当",而"真情"则能铸造"忠诚"。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严"风骨、领略他们"实"担当,感悟他们"情"崇高。在当前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崇"严"尚"实"精神风范,追寻和弘扬红色基因,对于全体党员干部补好思想之课,补足精神之"钙",清除精神之"霾",不断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一辈革命家 当代价值
  • 简介: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化呈现出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基本态势。文化多样化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既面对不可忽视挑战,也面临许多难得机遇。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应当从民生保障改善、新闻媒体宣传、传统文化熏陶、大众自觉践行等方面着手,并建立相关机制体制,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常态化、制度化。

  • 标签: 文化 文化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
  • 简介: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善一方面表现为唯物史观为剩余价值理论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史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理论完成为唯物史观提供了最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结合中发展完善。在这个时期,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都已经成熟,所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相互建构历史关系已经和盘托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相互建构逻辑关系也已经日渐清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结合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 标签: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理论
  • 简介:自然与历史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有一些看法或多或少将自然与历史看作不相干的事物,"历史自然"与"自然历史"将自然与历史关系置于人感性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自然与历史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变革,使自然不断扬弃自身自在性,打上人类烙印,形成了"历史自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形成人类历史过程中,又无法离开自然基础和条件,历史就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生成过程,这是"自然历史"。因此,自然与历史是密切相干的事物,它们是同一个过程两个方面,两个维度,而非两个过程。"历史自然"与"自然历史"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突出了实践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实现了抽象自然观向感性自然观转变;实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转变;实现了主客对立向主客同一转变。

  • 标签: 自然 历史 感性活动 劳动
  • 简介:圣保罗已经成为当代欧美激进左翼思想家阐释和争论焦点之一。法国著名哲学家巴迪欧把圣保罗看作是一位普遍主义宗教政治家。他认为,把基督复活视为真理—事件,从而产生了忠于该事件新话语和新主体,并因此打破了基督教发展特殊性和狭隘性而使之成为普遍性世界宗教。圣保罗的当代意义在于他以真理—事件—主体模式昭示了普遍性政治新模式,这对于当代谋求左翼事业复兴具有示范性。

  • 标签: 巴迪欧 圣保罗 律法 普遍性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