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侧重以互联网时代中国普通网民网络政治表达为研究对象,把网络政治表达视为一个完整传播过程,尝试从哲学、传播学和心理学视角,运用系统结构方法,对网络政治表达五个基本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体和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普通网民教育、主流媒体引导、网络传播平台建设和网络传播过程控制四个层面,去解决中国普通网民网络政治表达消极效果问题.

  • 标签: 网络政治表达 结构 中国普通网民
  • 简介:在科学发展观深层滋养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突出矛盾与特定时空际遇催化下,“五大发展理念”得以积极生发并通过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以重要文本形式呈现。“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再次升华,深刻蕴涵着内在本质逻辑结构。五个维度各有侧重点:创新是促发展动力机制,协调、绿色与开放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共享是引领发展终极价值旨归。然而,他们却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互嵌共生统一体。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五大发展理念” 内在逻辑结构
  • 简介: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和民主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批判传统就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然而,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同样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实用理性;和而不同、互鉴互学、博采众长会通精神;既必须以西方为师又否定资本主义矛盾社会心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党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呈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在不断深化认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呈现出科学性与发展性统一,在理论成果和实践形态均取得丰硕成就进程中呈现出过程性与实效性统一。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及作用效力,可将40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大致分成根本经验、基本经验、具体经验和实践操作经验四个层次。在新时代,党思想政治教育将延承和发扬这些历史经验,继续发挥"生命线"和"中心环节"作用,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中国力量,最终促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向全世界更鲜明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标签: 改革开放40年 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特质 经验分层 时代展望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内外知名人士支持和参与下,西北地区兴起了工业合作社运动,通过发动民众开展工业合作,以实现群众自救和支援前线。其中,英国人乔治·何克是这场运动重要参与者。他先后作为战地记者、西北工合办事处观察员和工合直属机构培黎工艺学校校长,以中国普通群众抗战与生活为主要观察对象,撰写了许多报道和日记,为我们观察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动向提供了一个微观社会史视角。通过乔治·何克系列纪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百姓在艰难抗战环境中形成了齐心合力工合精神,成为支持抗战、实现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希望。

  • 标签: 抗日战争 工合运动 乔治·何克 培黎工艺学校
  • 简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团队建设,主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结构性内在规律,组成教学与学术研究团队,强调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关系。只有科研供给质量增强,教学需求质量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教学与科研”结构性视角.审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探寻教学新思路.不断提升新生长点.这是“学术强院、质量立院”关键点和突破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教学 科研 创新团队
  • 简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意识形态问题经典论述开拓了新论域、发起了新话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就是对这一论域和话题延续。在这一延续中既有着想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意味,但在具体问题研究中迷失在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复杂关系中。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这一问题上进路,进而对其迷思进行澄清,是不断接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真相、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真精神重要环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经济基础 政治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 简介: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艺术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艺术体制变革主要体现在艺术由附庸于宫廷、教会进入艺术市场。艺术突破了服务于宫廷和教会事务艺术职能,由从属于政治和宗教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开始了追求自身独立发展历程;而艺术在新艺术体制中,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艺术市场中又陷入了另一种命运,艺术法则被笼罩在市场法则之中,在争取自我立法征途中,艺术落入了另一种他律框架。因此,艺术之于体制既是力图'突围',却又无可避免地走入被'收编'宿命。从艺术自律视角对艺术与体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已经不单单是对艺术自律观念弘扬,更是在艺术史纵向生成中观照自律性问题中悖论。

  • 标签: 艺术场 艺术体制 艺术自律 社会学
  • 简介: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毛泽东就如何抓好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理论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其中包括明确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最高领导地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反对分散主义,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反对宗派主义,加强党团结统一;反对搞两面派,对党忠诚老实。毛泽东关于党政治建设理论思考不仅指导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实践,而且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也有重要启迪。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政治建设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系列重大观点,是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正确理解、认识和把握文艺使命、文艺导向、文艺根本、文艺精品和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攀登文艺高峰、铸就文艺辉煌科学指南,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新征程。

  • 标签: 新时代 文艺 繁荣发展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工作承载着新使命,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文化工作发挥什么样作用?有什么样功能?概括起来就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对外交流。

  • 标签: 习近平 文化 新时代 功能
  • 简介:李佑新在《求索》2017年第10期撰文认为,“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印边界问题进入更多人视野。中国和印度应如何发展两国关系?如何解决横亘在两国之间边界难题?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大国,如何妥善地解决好两国之间纠纷,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

  • 标签: 印度 毛泽东 中印边界问题 《求索》 两国关系 中国
  • 简介:刘军平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法制观是毛泽东在其长期革命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物,它体现了毛泽东对法律本质与法律价值等最基本法律问题观点与看法,对中国法制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毛泽东 法制观 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制建设 大学学报
  • 简介:康德具有理性主义色彩共同体思想对于马克思思考共同体问题产生了巨大启蒙意义.不过,康德对于伦理共同体论述基于人性善恶考量,马克思却要把这种考量转换成为现实生活批判.康德尽管从形式上看特别想超越私人性而追寻普遍性进而构建一个伦理共同体,但这种共同体实际上是维护少数资产阶级利益,是虚幻.为此,马克思提出了'真正共同体'这个理念.'真正共同体'具有双重规定,即'真正共同体'不是'自由人对立面',而是'自由人联合体'.

  • 标签: 马克思 康德 普遍性 虚幻 共同体
  • 简介: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将毛泽东对干部必备素养和干群关系问题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放置于中国近现代史宽广视阈加以考察,进而从干部定义和特征、干部防腐路径以及干群关系问题与矛盾化解等进行了剖析。迈斯纳探讨由于主观理论预设导致部分结论欠妥与武断,但为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干部观及其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视角。

  • 标签: 毛泽东 莫里斯·迈斯纳 干部 干群关系
  • 简介:马克思一生都在致力于人类解放事业研究,而人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核心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始终。系统梳理和深刻阐释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理论发展过程、基本观点,对于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性质和内容具有不可或缺价值意义,对于追求共产主义事业和促进现实中社会主义实践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逻辑 社会主义实践 共产主义事业
  • 简介:《共产党宣言》所描述世界观是在科学批判中形成。新世界观原理是通过科学批判得到阐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确立新世界观历史地位也是通过科学批判种种错误社会思潮实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批判武器,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坚定无产阶级立场、共产主义革命精神和科学批判方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 标签: 科学批判 共产党宣言 新的世界观
  • 简介: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锤炼出了实事求是、崇尚实干、改革创新和以民为本等一系列鲜明革命风格和伟大风范,对新时代党性教育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在新时代,党性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核心要义;把实践锻炼作为其关键环节,强调改革创新根本出路,明确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深刻把握新时代党性教育核心要义、关键环节、根本出路和终极目标,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标签: 邓小平 品格风范 党性教育
  • 简介: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重要流派,其鲜明特征就是运用分析哲学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和“重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重新界定、澄清,重新理解与把握,追求清晰性、精准性标准,有助于纠正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歧义和误读,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科学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重建” 分析哲学 鲜明特征
  • 简介:科学把握西柏坡精神实质与核心,深化认识,获得新知,要把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作为参照坐标,以主体自身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当前在哪里等为切入点,结合考察西柏坡精神思想源头进行研究。西柏坡精神实质,是谦虚谨慎、永葆本色、正视挑战、面向未来不懈进取奋斗精神。"不懈进取奋斗",是西柏坡精神核心。

  • 标签: 西柏坡时期 党的历史方位 西柏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