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农民关心的增收问题抓起,着力推进农业加快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关注的食品安全抓起,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抓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风气;从解决贫困问题抓起,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标签: 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脱贫奔康
  • 简介: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发展前问题'和'发展后问题'都有深刻的认识。'前问题'包括怎样才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的实际问题。'后问题'则主要包括:经济犯罪活动猖獗,腐败现象滋生;贫富差距日益显著;干部队伍存在着不良作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专家及其他专业人才;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亿万剩余劳动力等问题。邓小平对'发展后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他提出并且实行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遵循'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基本原则;抓住不断总结经验的'关键';确定并重点解决一个时期的'中心课题';把人民群众的'发明'作为方针政策的来源;处于顺境时要关注'新问题'。可见,邓小平'发展后问题'思想对我们解决新时期的新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要认真研究并确立它在整个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 标签: 邓小平 发展后问题 新问题 问题改革观
  • 简介:社会认识的科学化问题,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厘清社会认识论其他基本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社会认识系统而言,以社会为认识对象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前提,以社会为对象来确定的社会认识中介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具体方式;就社会认识形式而言,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必然会努力使各种形式的社会认识符合社会客观实际,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社会认识虽然是一种悖论式的认识,但其客观性、真理性与现实仍占主导和决定地位,科学化仍是人们进行社会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就社会认识的功能而言,人们解释社会、规范社会及改变社会的活动也都要求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因此,社会认识的科学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应努力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

  • 标签: 社会认识 社会认识论 科学化
  • 简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事件频发,维护好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邓小平的稳定思想包含政治稳定、经济稳定、思想文化稳定和社会秩序稳定四个方面内容,是当前做好高职院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宏观指南。当前影响高职院校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的破坏;经济实力不够和利益分配不公;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不够;社会不良风气和学校领导工作作风的影响。在邓小平稳定思想指导下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具体措施是:保持高职院校的政治稳定;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公平公正;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工作教育;坚决惩治腐败,改进领导工作作风。

  • 标签: 邓小平 稳定思想 高职院校 安全稳定工作 和谐社会
  • 简介:邓小平主导下的国家安全战略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全局思维、务实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以全局思维作为根本原则,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二者都取决于国家实力,而国家实力取决于经济发展;以辩证思维确立内部安全观的战略核心地位,揭示多元思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以创新思维舍弃二元对立固有观念,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模式;以底线思维作为国防政策的基础,精兵强军,捍卫领土主权完整。邓小平构建国家安全战略所依循的以上四种思维是其国家安全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 标签: 邓小平 国家安全 战略思维 时代价值
  • 简介: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各大中城市的相继解放,劳资关系问题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从土改后期的纠偏尝试,到"东北提纲"的反复思索,再到"天津讲话"的政策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夕围绕劳资问题的一系列先期探索,为后来"劳资两利"政策的最终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一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及其留下的一些思考,也给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人 劳资问题 先期探索
  • 简介:蒋建农在《党的文献》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探讨遵义会议是否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问题,可以从“遵义会议”和“遵义会议时期”两个概念,即从遵义会议本身和从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及其决议的最后通过乃至下发、传达与贯彻这一完整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遵义会议本身虽然并没有推举毛泽东“在党内负总责”,也没有让他成为“最后在军事指挥上下决心的负责者”,

  • 标签: 遵义会议 领导地位 毛泽东 地位问题 《党的文献》 军事指挥
  • 简介:认同是个体行动意义的重要来源,它为个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供了基本参照,决定着其行动的方向和力量。认同也构成了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对于一种政治统治而言,民众能否对其产生认同感,认可其政治理念、政策主张,是判定其存在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关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引导民众认同和支持社会期望的价值理念,巩固和提高民意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价值流动、多元化、私人化的现时代,如何引导富有理性反思能力的个体对社会主导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性 认同 价值
  • 简介: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既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必要组成,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理论界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知网上“以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论文近30篇,也出版了专著,研究论域逐步形成,但对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还存在价值争议、视角偏颇、外延不周、分期模糊、论域狭窄、方法单一等问题。正视并在后续

  • 标签: 中的问题 思想研究 研究中的
  • 简介:当下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从整体上仍处于一定的热潮当中,学派涌现,学者辈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与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相互借鉴和交流的迫切愿望加速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召开,助推我国对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展的关注,表明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强的发展态势。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站稳学科立场,保持清晰的学科边界意识,是进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最为基本的前提性问题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基本立场 学科定位
  • 简介: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列宁在当今最具争议的思想之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随着革命实践的不断变化而发展。概括起来看,在他的思想里,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领袖利用手中的政权对整个社会的强行改造,在一定意义上,整个社会都是专政的对象。这和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社会主义革命的意识形态先行性有关,也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关。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俄罗斯国情的产物。农民村社是俄国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俄罗斯文化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决定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实验,专政只是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正的。人道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暴力的倚重是俄罗斯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过类似的阶段。

  • 标签: 意识形态先行的革命 社会实验 俄罗斯国情 现代化
  • 简介:《论犹太人问题》在政治国家确立、市民社会解放的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宗教问题。与基督教超越尘世的性质一致,政治国家超越于市民社会之上,实现了作为抽象的普遍性的基督教精神,并使现实的个人提升为抽象的类存在即公民。马克思认为,与此相反,自私自利的犹太教精神在失去了普遍性的市民社会中得到实现,而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并沦为缺陷定在的私人则成为犹太人。市民社会作为犹太精神的实现,只有在基督教世界,即实现了基督教的政治国家中才能得到实现,因为基督教、政治国家的实质是抽象的普遍性即二重性:普遍性从现实中分离出来并成为抽象,使现实变成缺乏自身普遍性的缺陷定在,同时作为一种现存的东西与缺陷性定在相并列,在现实生活和个体身上完成二重性。扬弃宗教的根本,是扬弃二重性。

  • 标签: 宗教批判 二重性 抽象的普遍性 缺陷性定在
  • 简介:'苹果—代工工厂—一线工人'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包含了产业链内部资本之间的竞争以及劳资之间的对立关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出发,分析了苹果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揭示出资本权力是决定当代跨国资本流动中产业链内部以及劳资之间价值分配的重要因素;认为在当前中国为了保障劳工利益,除了促进劳工自我保护外,还要加快实现民族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劳工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 标签: 分工 产业链 分配
  • 简介:目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西学术界都已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果,成为当仁不让的显学。学者们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积极思考和探究,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理论范式的转换,也为广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增补了新的理论视界和学术资源。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中西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都在一些重大的、基础性的、原则性的理论问题上,留有进一步探索的开阔地域和广阔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历史开展 学术问题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邓小平根基于和平、立足于大局、着眼于互利,提出了处理中国周边争端问题战略性思维的战略构想,其中'主权属我'是根本前提,'和平协商,合理解决'是第一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第二原则。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领土领海争端,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中国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领海争端中,和平协商是重要方式,合作共赢是重要理念,'不惹事,不怕事'是重要原则。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周边有些国家以'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将中国视为发展威胁,使我国的周边关系中出现了个别国家阻挠'和平协商'、排斥中国'共同开发'、扩大和强化非法占有有争议领土控制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仍然要坚持以邓小平处理周边争端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坚持'主权属我',强化主权行为;推进和平协商,治理合理解决;尽量以'共同开发'推动'搁置争议'的实现。

  • 标签: 邓小平 周边争端 主权属我 和平协商 合理解决
  • 简介:以制造业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车间革命,没有改变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没有否定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依据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生产劳动思想,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并实现商品价值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均属生产性劳动,都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在使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创造价值。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没有改写收入分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率无关的基本思想。总之,新生产方式变革非但没有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反而在收入差距拉大、劳资关系紧张、公平正义问题凸显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不可或缺。

  • 标签: 工业4.0 价值链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公平正义
  • 简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应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现实问题的总体规划,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对包括陷阱问题导向、根本问题导向、短板问题导向和利益问题导向在内的要素进行深入解读,不仅将为有针对性地推动改革、完善政策提供参照,而且有助于加深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思路的准确把握,进而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升华创造条件。

  • 标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问题导向 辩证法
  • 简介:农民,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在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农民必然是该国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力量,是无产阶级不可缺少的同盟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推进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的论断。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于中国实际,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本状况,分清革命的敌我友,这是前提和基础。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农民问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史考
  • 简介: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需要着重探索一些深层次、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华文明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自信自觉的研究;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对外开放实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性特征的研究;结合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与历史走向的研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的辩证关系,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的研究。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然性 开放性特征 新发展 发展规律
  • 简介: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围绕着十月革命应不应爆发、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如何认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共识是主流,分歧是细节;无论是那种恶意制造列宁和卢森堡的思想对立,还是借助于卢森堡批判和全盘否定列宁的言行都是站不住脚的。而站在历史的视角对卢森堡和列宁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思想对话进行客观的梳理和全面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列宁 十月革命问题 思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