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余年来,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引起学界和政界的关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问题”“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等主要概念不断得到诠释,研究者在强调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重要性的同时,亦意识到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存在局限性。当前对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方法单一、跟风式、标签化的问题,个别关键领域尚存研究空白,亟须拓宽和深化。

  • 标签: 问题意识 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
  • 简介:社会认识的科学化问题,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厘清社会认识论其他基本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社会认识系统而言,以社会为认识对象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前提,以社会为对象来确定的社会认识中介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具体方式;就社会认识形式而言,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必然会努力使各种形式的社会认识符合社会客观实际,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社会认识虽然是一种悖论式的认识,但其客观性、真理性与现实仍占主导和决定地位,科学化仍是人们进行社会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就社会认识的功能而言,人们解释社会、规范社会及改变社会的活动也都要求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因此,社会认识的科学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应努力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

  • 标签: 社会认识 社会认识论 科学化
  • 简介:"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聚焦讨论了"习性作为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语汇"、"习性、审美与自由治理之间的关系"两个中心主题,反思了文化研究中出现的体制化和研究对象过于泛化的问题,为文化研究中国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有助于深化和确立国内文化研究的未来走向。

  • 标签: 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 习性 审美 自由治理
  • 简介: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本真精神,是科学而合理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自然的生态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维护人与自然的健康的新陈代谢或物质、能量、信息的正常交换为基本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因此,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与抛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自然的文明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异质于人类中心论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

  • 标签: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规律 生态环境
  • 简介:蒋建农在《党的文献》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探讨遵义会议是否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问题,可以从“遵义会议”和“遵义会议时期”两个概念,即从遵义会议本身和从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及其决议的最后通过乃至下发、传达与贯彻这一完整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遵义会议本身虽然并没有推举毛泽东“在党内负总责”,也没有让他成为“最后在军事指挥上下决心的负责者”,

  • 标签: 遵义会议 领导地位 毛泽东 地位问题 《党的文献》 军事指挥
  • 简介:回顾历史:1919年初夏,那场由胡适所挑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已走过了90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几十年来对这场争论的看法多有分歧,尤其是对胡适的评价更是大相径庭。客观地讲,胡适是一个褒贬兼得且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至于那些只抓住了胡适是一位改良主义者,

  • 标签: “问题与主义” 改革开放 综述 历史人物 改良主义 胡适
  • 简介:<正>在当前理论战线上,人权问题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斗争和现实政治斗争。斗争需要理论武器,需要正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在这方面,人权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万万不可忽视的。不同人权观的对立,说到底,是哲学方法论上的对立。当前值得我们注意的人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有哪一些呢?

  • 标签: 私有制 生存权 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资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变形"不是简单的身体和形式的转换问题,而是特定文化语法中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共谋与分裂的产物。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变形"主要从两个方面凸显其与"美"的相关性:一、在以包含和排斥为潜在逻辑的制度性神圣化原则中,"美"被历史地生产与再生产出来;二、艺术通过审美变形使人们"看到"被遮蔽的现实生活关系,从而打破现代神话的种种幻觉。两种变形机制共同指向关于"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与能建构的存在的追问,并以此显现美学的现代性之维。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变形 意识形态 神圣化原则 审美变形
  • 简介: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既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必要组成,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理论界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知网上“以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论文近30篇,也出版了专著,研究论域逐步形成,但对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还存在价值争议、视角偏颇、外延不周、分期模糊、论域狭窄、方法单一等问题。正视并在后续

  • 标签: 中的问题 思想研究 研究中的
  • 简介:当下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从整体上仍处于一定的热潮当中,学派涌现,学者辈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与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相互借鉴和交流的迫切愿望加速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召开,助推我国对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展的关注,表明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强的发展态势。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站稳学科立场,保持清晰的学科边界意识,是进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最为基本的前提性问题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基本立场 学科定位
  • 简介:2016年,毛泽东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并呈现出新的热点和特点。其中,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毛泽东与长征、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与党内政治生活、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思想话语体系、海外毛泽东研究评介等,成为2016年毛泽东研究聚焦的热点话题,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研究的导向、趋势和最新进展。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学术热点 最新进展
  • 简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鲜明特征就是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和“重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重新界定、澄清,重新理解与把握,追求清晰性、精准性的标准,有助于纠正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的歧义和误读,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科学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重建” 分析哲学 鲜明特征
  • 简介:'苹果—代工工厂—一线工人'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包含了产业链内部资本之间的竞争以及劳资之间的对立关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出发,分析了苹果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揭示出资本权力是决定当代跨国资本流动中产业链内部以及劳资之间价值分配的重要因素;认为在当前中国为了保障劳工利益,除了促进劳工自我保护外,还要加快实现民族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劳工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 标签: 分工 产业链 分配
  • 简介:恩格斯未完成的小册子《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在已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各版本中的收录编排方案差别较大。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编辑研究成果,参考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藏的有关档案资料,通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可以尝试对小册子的创作过程进行重构。本文还介绍了《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尚未译成中文的两篇笔记和一份摘录的内容,分析了小册子各手稿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为小册子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中的收录和编排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 创作史研究 文本编排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政党制度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 简介:<正>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对于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建设好中国当代哲学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它对整个中国现当代哲学的发展具有根本的制导作用。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学术界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论著,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问题研究 中国化问题 相结合 民族化
  • 简介:<正>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21世纪发展,探索和掌握它发展的规律性.就自然要回顾它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发展的本质,以及探寻它发展的未来趋势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胜利前进的,其中也有它的挫折和失误。但这不是它本身逻辑发展的必然遭遇,而是由于人们未能正确的把它的原理原则同具体时代和现实实践结合起来,反而采取了教条主义的或修正主义的态度.结果造成了它在发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问题研究 科学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