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由广安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所周华银副教授编著的《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是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核心研究成果。该书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研究、实证研究、体系研究、发展性研究四部分,反映了近年来对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全面、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职业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研究 邓小平 教育研究中心 发展性研究 《概论》
  • 简介:贝克在文章中首先认为风险社会理论改变了“非工业社会”的社会理论和政治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进一步探索了与风险思想有关的理论问题,最后指出了他所探讨的理论和政治问题的路径。

  • 标签: 风险社会政治学 思想观念 社会生活 安全因素 公众利益
  • 简介: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既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必要组成,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理论界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知网上“以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论文近30篇,也出版了专著,研究论域逐步形成,但对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还存在价值争议、视角偏颇、外延不周、分期模糊、论域狭窄、方法单一等问题。正视并在后续

  • 标签: 中的问题 思想研究 研究中的
  • 简介:兹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具有浓厚的乌托邦思想。他不仅继承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经济批判维度,而且创新了科技观的生态批判维度,提出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并从政治生态学视角将科学技术分为'集权式'技术和'分散型'技术,指出科技异化、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兹的这些生态科技观具有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技术乌托邦'情结,但无疑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有着重要启迪。

  • 标签: 高兹 生态社会主义 技术乌托邦
  • 简介:徐碧辉的《实践中的美学》系统总结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中国古代美学为参照,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经验、学术个性和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以学术史总结为基础,此著又提出一套由审美基础论、审美感性论、审美把握论和审美文化论四部分组成的、个性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本著史论结合,既有个性化理论创见,又能体现平实、包容的健康学风。

  • 标签: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学术史总结 个性化理论建构 平实 包容的学风
  • 简介:论金融改革、金融深化和金融风险控制潘正彦现代市场经济对金融及金融市场的依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尤其是1980年以后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90年代后的金融改革的全面推进,金融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

  • 标签: 金融深化 金融风险控制 金融改革 金融市场化 东南亚金融危机 系统性风险
  • 简介:<正>十三年的改革,促使我国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九十年代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要初步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经济体制,建设和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必须加重改革的份量,加快改革步

  • 标签: 九十年代 人民生活 关键时期 加快改革 综合国力 深化改革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司法体制得到改革,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然而,中国的司法体制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职业法学家的匮乏、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似乎是根本性的难题。中国的“法治”(Meoflaw)和“法制”(Mebylaw)依然根据各方各自的政治、官僚和经济权力而不是根据法律或平等的原则来解释。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将会继续下去,但实现社会和国际社会法律要求的政治转化仍有待时日。同时,风险、挫折和困境将继续阻挠中国建立真正独立的司法体制和法治。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中国 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压力 司法体制
  • 简介: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动荡、多变、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和风险,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需要人类去面对和解决。贝克的“反思现代化”理论和“世界风险社会”理论为人类的生存前景敲响了警钟,而他提出的世界主义方案,对于化解和克服人类文明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建设一个统一、和谐、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显然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值得人们深思和重视。

  • 标签: 风险社会 世界主义 现代化 全球化
  • 简介:建党以来,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举得了丰硕的成就。总结90年来的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我党意识形态始终坚持"势位"建设,既重视意识形态内容上的势能和高位阶,也重视意识形态在党的生死存亡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以及普世价值泛起、社会阶层分化的全新挑战,为此必须秉承长期以来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主动应对挑战,确保我党意识形态始终处于"势位"。

  • 标签: 意识形态 “高势位”建设 经验 挑战
  • 简介:文章通过横店集团的企业制度创新分析了“劳动风险”以及“劳动风险回报”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导致现代经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产权主体缺位”而是“风险主体缺位”,从而论述了剩余分享权中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企业制度创新 横店集团 风险 劳动 现代企业 产权主体
  • 简介:乌·金德霍伊泽尔(UrsKindhauser)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博士,1982—1987年间分别出任联邦高等法院刑事审判庭大法官职务和联邦高等检察院独立检察官职务,1987年任弗莱堡大学法哲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任罗斯托克法学院首席院长。自1995年起任波恩大学刑事法学研究所所长,现为波恩大学法律—国家学学院的首席院长,兼任刑事诉讼法学所、法哲学所所长。自1980年以来先后以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英文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学术专著10余部。其中学术专著《故意行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探究刑法当中对行为的理解》和学术论文《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产生重大影响,预见性地提出社会的危险因素是人类自身,并且提出要对恐怖主义实施提前预防。他的著述在关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产生巨大影响。2005年3月18日,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薛晓源先生与波恩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国良先生联合采访了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宾主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学术对话,现将录音整理发表,以飨读者。教授您好,很高兴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此次采访的主题是:在法治时代如何规避和化解危险与风险。我们知道1986年前苏联爆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举世震惊;同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教授提出风险社会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近他又提出全球风险社会理论,引起了学术界巨大的反响。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在一个法治普适的时代,作为一个著名的法学家,从法学的角度您是如何理解风险与危险的?

  • 标签: 乌·金德霍伊泽尔 德国 社会生活 心理活动 自我认知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