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十月革命"实践得到检验。因而,共产主义革命话语体系下,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主体。中国由于现代产业未发达,产业工人人数少,无产阶级革命只有转入人数众多农村,依靠农民继续进行。但是,转入农村后,中国革命过程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处理政治话语上以工人阶级为主体而在实际又不得不依靠农民冲突,本文尝试理清这一冲突。

  • 标签: 中国革命 工人阶级 农民群众 话语
  • 简介:《算术基础》,弗雷格追溯了数学表达式之不变逻辑基础同时,清理了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心理主义。但心理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在蒯因那里得到复兴,而且蒯因还基于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否定了弗雷格对数学基础探寻。本文试图借由解读弗雷格和蒯因文本,展示数学哲学基础主义心理主义之争,并借由弗雷格文本对蒯因心理主义做出回应。

  • 标签: 基础主义 心理主义 分析性 整体论
  • 简介:从Utopia乌托邦,在理论上二者对等不可能性和在实践这种对等可操作性差异,开辟了重新解释二者关系可能性.跨语际实践,Utopia和乌托邦并置带来不是黏连性而是断裂和界限.乌托邦源自于Utopi-a,却在诞生后Utopia词语层面和概念层面均发生了断裂,但在断裂需要寻求同一基础,以便乌托邦能在理论上完满自足.完型了乌托邦逐渐靠向其周围迅速集结而成既有汉语概念,通过既有概念规定限制最终融入汉语概念世界.

  • 标签: 乌托邦 UTOPIA 跨语际实践 概念
  • 简介:身体哲学中西哲学研究得到越来越多重视.中国哲学家们对身体问题研究凸显了中国哲学特点,把“身体”概念主要理解“生命”和“活动”,这使得中国哲学具有了某种特殊性.西方哲学家们则把身体概念理解对象或主体,更体现了西方哲学思辨和认识论特征.比较中西哲学身体观,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西哲学家们对身体概念不同理解,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哲学思想方式和论述方法上重要差别.

  • 标签: 身体 生命 活动 对象 主体 具身性
  • 简介:方东美的中国哲学研究极富特色,学术路向尤为独特.他一反当时流行实证主义做法,采取“形上学”研究思路,通过对三种形上学即超绝型态、超越型态及内在超越型态分析,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哲学“内在超越”之特质,并围绕中国哲学“四大主潮”之精义,最终建构了“有机生命哲学本体论”这一富有深蕴哲学体系,中国哲学现代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 标签: 方东美 学术路向 特质 哲学构架
  • 简介:方东指出:具有道家精神中国文化讲究“和”,道家和谐精神通过“有”“无”双回运行体现,并对儒家和佛教和谐文化思想产生积极影响;西方文化重视“分”,这种价值观源于柏拉图“理念”说,形成于中世纪神人“恶性二分法”,发展于近代知、情分离价值观实践。

  • 标签: 方东美 道家精神
  • 简介:自狭义相对论发表以来,时间旅行一成为哲学和物理学热门话题。通常讨论集中时间旅行是否可能上,或期望通过时间旅行探讨其他重要哲学问题。本文主要讨论问题是:即使时间旅行是可能,它能被证实吗?如何被证实?换言之,我们如何知道时间旅行的确发生了?

  • 标签: 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者 思想试验
  • 简介:针对晚明理学发展困境和危机,黄道主张调停朱陆、会通朱王来弥合理学内部冲突,以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整合为统一思想体系。他认为朱陆两家学旨本同,咸归于孔孟之道,尊德性道问学虽有差异,但应兼重两者。他提出不同于朱子圣学传递谱系,认为阳明之学也是承续孔孟圣贤学统嫡亲之系。对阳明后学流弊,黄道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主张以孔《六经》之学救正当时思想界空疏、荡越之风,希冀以经典文献根本,重建理学学理根基。

  • 标签: 黄道周 朱陆之辩 阳明之学 阳明后学
  • 简介: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根本转变具有非实体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唯识对阿识流性贯彻始终和对我执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未化之处。

  • 标签: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 简介: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对理性本身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内涵。其中,最为关键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了以理性一种自在思维官能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是一种特定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一种动态视角揭示了理性自身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主流理性主义者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对他自己哲学体系构建发挥了关键作用。

  • 标签: 自在的理性 观念与知识 想象 共同概念
  • 简介:在为辩证法确立根基意义上,实践辩证法概念是清晰,但是以下两个方面它又呈现出模糊状态一是实践辩证法思想史定位不清,二是实践辩证法思想特质界定不清.基于此,我们提出从实践哲学视角阐释辩证法议题.一方面,在理论哲学实践哲学比较视域中,揭示其思想脉络,勾勒其学术纹理;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实践哲学实践理性、实践智慧、实践等概念区别及其辩证法关系,进而揭示其思想特质和当代价值,从而进一步获得对实践辩证法清晰印象.

  • 标签: 实践哲学 辩证法 实践辩证法
  • 简介:功能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占据主导地位,并似乎物理主义有着不解之缘,被分为非还原物理主义还原物理主义。一方面,非还原物理主义在理论上面临两难困境,使之在物理主义和非还原论之间不可得兼;另一方面,还原物理主义"中文屋"论证和"感受性问题"面前遭受挫败,同样面临严重困境。看来,作为物理主义功能主义已经面临绝境,摆脱物理主义窠臼出路只能是向二元论某种回归。

  • 标签: 功能主义 物理主义 二元论 “中文屋”论证 图林机
  • 简介: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现代国家我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社会凝聚力.但与此同时,以科层制、理性化之“铁笼”代表制度弊端日益严重.官僚制压抑创造力个人自由,合法性代表性极易衰减,这些都是现代政治所需要面对现实问题.以韦伯提供“理想型/偏差”模式范本,通过对于理性化过程四种行动类型分析,可以让我们理解韦伯所担忧问题症结之所在,发展之可能.韦伯对于现代政治抱有的复杂态度,也与此处所尝试展开特殊方法关联密切.传统研究对这些方法虽有理解,却阐发不足.

  • 标签: 理想型 偏差 国家 官僚制 理性化
  • 简介:“正义”和“仁义”亚里士多德和孟子那里分别构成了优秀政治社会秩序基本原理,同时也被看作政治共同体成员所应培养他人相关总体德性或伦理德性整体.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两位哲学家都把城邦政治首要功能限定于主要促进每一个体伦理德性实现或发展以及优秀公民人格培养,因为这更多地涉及一个人类存在者本性和福祉.不过,伦理德性形成路径上,亚里士多德主张要由伦理德性之公民、政治向度推进到人性向度、道德向度,孟子则更倾向于一种相反培养程序.并且,二者虽然都为哲学家或者圣贤正义城邦或仁义之治发展恰当角色提供了两种选项,即政治顾问和伦理教师,但是,真正支撑着这两种角色深层理由并不完全一致.

  • 标签: 正义 仁义 政治向度 道德向度 哲学家
  • 简介:王阳明释经是“口传”、“面授”之下,指点不同弟子时所实施治疗行为。解释《中庸》首章五个案例,王阳明因不同弟子资性、问难之深浅,释经方法殊不同,言说方式随时变易,呈现出“以心解经”所“建构”强烈自由风格释经学。王阳明释经具有释经内涵方面的宇宙论伦理维度、释经方法多变性、立言方面的开放性、治病救人时效性之优点,但由此可能导致荒废经典、误解经典、跨文本误释、学派分裂之弊端。欲想领会阳明释经学之真谛,则需要读者具备相应身心修练。

  • 标签: 王阳明 《中庸》首章 释经方法
  • 简介: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时评.英国殖民印度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具有特别意义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所发生历史伦理之内在冲突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双重使命考察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研究和阐述.

  • 标签: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英国 印度 破坏 重建 双重使命
  • 简介:伊安·巴伯认为科学和哲学伦理学提供了重要基础。一方面,虽然科学不能为推导出伦理原则提供一个自给自足基础,但科学对伦理学有着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哲学功利主义原则及公正、自由等概念,使我们能够澄清评价选择伦理原则。

  • 标签: 科学内在价值 进化论 功利主义 公正 自由
  • 简介:1907年“事物讲座”,胡塞尔第一较大篇幅地使用和分析动感概念。经过现象学还原,事物感知分析呈现一个根本性难题,即如何由诸侧面的显现序列构造意识显现相关项上空间性显现流形,胡塞尔引入动感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胡塞尔考察事物感知问题思路历程,以及从其思想逻辑上探明动感感知透视性根本性关联,成为探察胡塞尔整个意识现象学分析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围绕胡塞尔通过动感所要解决感知现象学空间性构造难题来阐明感知透视性动感关联,借此表明动感现象学意涵,分析动感概念提出对于胡塞尔感知现象学重要意义。

  • 标签: 透视性 事物感知 空间构造 动感
  • 简介:白沙心学是宋明儒学史上重要环节.从白沙门人数量、地理分布、举业职业情况、传播白沙心学方式、传播动力以及学派组织化程度等角度,可以管窥白沙门人传播白沙心学基本情况.

  • 标签: 白沙门人 白沙心学 传播
  • 简介:教育第一任务是阻止奥斯维辛重演.“奥斯维辛之后教育”主要是指两个领域一是儿童教育,特别是早期儿童教育;二是普遍启蒙,它创建出一种精神、文化和社会氛围,以阻止奥斯维辛灾难重演.对抗奥斯维辛定律唯一真实力量就是“自律”,也就是反思、自决、不参与力量.

  • 标签: 奥斯维辛 教育 操控型性格 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