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鲍德里亚objet概念是贯穿鲍德里亚一生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在其早期和晚期发生了极大变化,我们很难用一个固定中文词来翻译这个词。因此,在面对鲍德里亚这个概念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仔细地辨析。可以看到,鲍德里亚objet既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承袭而来相对于主体(subjet)对象一物概念,也是他自己提出符号一物概念,更为基础是,所有这些对objet描述都是基于价值架构,即价值一物。而这种价值一物会在不稳定、不对称象征交换中走向临界点,最终变成纯粹objets体系。

  • 标签: 鲍德里亚 OBJET 辨析
  • 简介:在"生命"反抗"形式"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内在"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精神途径,就是将"灵魂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形而上学宗教性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关键。

  • 标签: 内在形式 外在超验对象 宗教性 灵魂的宗教性存在 形而上学价值
  • 简介:当前对于康德美学第一契机中两个关键词“兴趣”与“实存”误读源于脱离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康德哲学中,带有兴趣愉悦感都与行为理由联系在一起,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把欲求对象变成一个直观经验对象,反之,不带任何兴趣审美的愉悦感与行为理由没有任何关联,这种愉悦感产生在于想像力能够超出对象“实存”创造出具有某种普遍性、与知性之机能协调一致“形式”。

  • 标签: “兴趣” “实存” “形式”
  • 简介:在马克思文本翻译过程中,本土化政治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视域。从传入之初,马克思思想就作为一种陌生化思维冲击着中国旧有的语言体系,与其他国外思潮共同构成了近代思想启蒙基础。同时,翻译也是多种差异性共存场域,其中既包括本土文化与陌生文化相互冲撞,又包括多种话语方式权力争夺。最后,面对马克思充满激情与卓越文采原文,翻译不仅需要忠实原文意图,更需要保持原文风格,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学,翻译其实是一种面对读者再创作过程。

  • 标签: 翻译 政治性 本土文化 陌生文化 不确定性
  • 简介:<正>在改革和开放两股激流冲击之下,珠江三角洲洗去昔日灰暗颜色,“金三角”放射出熠熠耀人之光。1985年,珠江大三角九市二十三县以占全省21%土地,创造了占全省近60%工农业产值和占全省70%以上财政收入。这里一个小镇(北滘镇)生产电风扇,居然占全国电风扇总产量1/5,真是奇迹。珠江三角洲物产之丰富,市场之繁荣,

  • 标签: 商品经济 社会现代化 传统人格 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 价值取向
  • 简介:作为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当代平等理论争论焦点问题之一——最为著名代表,罗纳德·德沃金将运气分为“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并认为可以通过虚拟保险市场这种思想试验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实际上,德沃金对选项运气与原生运气区分是不合理,同时德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努力亦是不成功。虽然如此,原生运气和选项运气仍是运气均等主义理论重要分析概念。

  • 标签: 资源平等 运气均等主义 原生运气 选项运气 虚拟保险市场
  • 简介:春秋末叶,专诸受阖庐之托刺杀吴王僚。这一变故源头,可从季札让位说起。尽管三传对季札让国美德并无异辞,但自唐宋以降,像胡安国等人却总是怪责季札各种不足,因而引发宋元明清许多儒者争议。本文透过季札让国一事研究主线,阐述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对《春秋》经传不同理解,从而澄清一些政治伦理问题。

  • 标签: 政治哲学 儒学 《春秋》
  • 简介: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与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与哲学关系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竞无三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哲学,与佛教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虽都采取说理方式,但仍有不同。更重要是,佛教理性与改变人生、改变社会实践、体验必然相关。欧阳竞无警示,佛教理性使学佛之人学会自觉批评自身狭隘执著,哲学理性则有可能致哲学家太过自信,而放弃对自己局限性自觉批判,拒绝对他人理解。何为有担当意义真理?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 标签: 人间佛教 佛法 哲学 真理(真如)
  • 简介:朱子道统论思想蕴涵丰富,既包含对道(中华文明)之发端及其内容根源理解,也包含对其所处时代社会政治难题总体思考以及解决方案。朱子道统论不仅是儒佛竞争产物,更主要是儒家源远流长回向"三代之治"政教理想产物。其作用机制表现在:1.经由性理思想奠基,三代礼乐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礼乐重建主体从贵族阶层转移到平民群体;2.以道心人心之辨重构日常生活公共性(神圣性),每一个体内在本性实现,也是礼乐生活之神圣性达致。

  • 标签: 理学 道统论 三代之治
  • 简介:从1947年到1950年,基于促推现实(土改生产)工作纠偏及实现党意识形态主张国家化,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持续进行特定方向整顿,使各地各级新闻工作信息来源、口径准入、素材加工和用语范式均统一于中央意志,以此确保党对新闻(宣传)导向定向发引.回顾这段历史,说明在现时推进新闻事业改革过程中,仍应牢固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绝对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方式.

  • 标签: 中共中央 新闻纪律 意志 规范 导向
  • 简介:胡塞尔哲学常被冠以“认识论”名号,但是,实际上他也非常重视伦理学。胡塞尔善于将他用于研究理论行为方法扩展到对实践行为研究,其中,意向与充实这对概念就是最好例证,它们最初是用来建构认识论,之后,胡塞尔也将它们引入伦理学研究之中,但是,这种移植是否有效,它是否会陷入两难境地?本文遵循胡塞尔伦理学发展过程,以意向和充实这对概念线索,试图考察此种移植有效性,并对胡塞尔意向性表象模式提出置疑。

  • 标签: 意向 充实 实践理性 伦理学
  • 简介:本文首先考察了马克思关于异化讨论中四个不同面向,即社会、审美、心理以及伦理维度。基于以上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本文指出:就道德问题而言,青年马克思观点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主奴关系部分所表达观点具有很强亲缘性,并且触及了承认政治问题。最后,本文指出了青年马克思观点特别是在当下关于分配正义政治与身份认同政治之争背景中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 标签: 异化 青年马克思 承认 伦理
  • 简介:诺瓦利斯在《费希特研究》中系统地梳理了费希特早期知识学,在接受自由“自我”概念同时,他质疑“本原行动”原初性,强调“感情”和“想象力”在自我概念中重要性。自我(或自身)概念提供了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理路,提供了浪漫主义对启蒙接受与批判根由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浪漫主义批评启蒙理性中隐含暴力因素,以及工具理性对世界合理化祛魅,对人感情和想象力销蚀。但是浪漫主义并不是反理性,他们与批判和反思启蒙者一样强调启蒙主体间对话性,视自由使命,试图通过内在自治教育(Bildung)达到真正启蒙。从而论证,有关浪漫主义反理性、反个人主义、是保守主义和极权代言者说法是草率而错误

  • 标签: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启蒙 反启蒙 自我 《费希特研究》
  • 简介:伍庸伯修身之学,主张修身为本,强调身心合一,同家国天下为一体。在功夫上,主张功夫要在诚意上做,合乎儒家固有理路,并与现代心理学相融通。儒门修身之学可以帮助现代人克服生命中散乱与昏昧,对于现代人解决生活问题、心理问题、修身养性、提升道德意识,起到很好借鉴作用。

  • 标签: 伍庸伯 诚意 修身 现代儒学
  • 简介:本文从经典诠释视角,以儒家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深化。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主体,在经学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不断发展完善。

  • 标签: 中国传统 儒家 经学 经典诠释 中国哲学史
  • 简介:<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路线政策使不少企业走上了兴旺之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随着开放改革深化,新问题又摆在企业前面: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竞争对手愈来愈多,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在新形势下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稳步发展呢?肇庆机床厂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肇庆机床厂是1951年建厂全民所有制企

  • 标签: 开发新产品 企业管理 经济形势 全民所有制 生产现场 竞争对手
  • 简介:学术本身力图追求自己独立价值,但这也许只是一厢情愿,因为政治权威强大足以吞噬任何自以为是的念头。1890年代末期到1970年代末期这80年革命时期法家研究表明,学术在有意无意之间总免不了和外部政治环境之间相关联,要么学术主动力图匡救时弊,要么学术被迫沦为政治斗争喉舌。因而,学术研究注定不会遗世独立,其外部性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学术研究 法家研究 政治环境 革命情结
  • 简介:《名实论》中,公孙龙以"物"和"实"阐述其思想初始概念,强调对"具体可感之物实"认知和推断必须满足"位其所位"要求。这一"名实论"和庄子、荀子及墨家学派皆有不同,具有非常独特哲学意蕴。

  • 标签: 《名实论》
  • 简介:晚清士人社会中有一股强烈游侠之风。在这一时代风潮中,谭嗣同和章太炎起到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他们通过梳理学术史,将历来处于边缘地带游侠重新纳入主流视野之中,并以之作为重建道德、革新政治重要手段。晚清盛行暗杀风潮作为游侠精神一种激烈表现,与他们提倡及其自身烈士形象有密切关系。而游侠尚义轻生所指向,则是他们重建生死观、重新理解个体与他者关系理论努力。

  • 标签: 谭嗣同 章太炎 游侠 道德重建 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