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从“述而不作”说起一般人对于古代中国学术印象,往往是“述而不作”,这显然和强大经典解释传统有关。注、疏、传、说、记、笺等虽各各不同,但它们从事都是以经典为中心工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源出于《论语》,是夫子自道之辞。述是传述,作是造作,前者是述旧,后者是作新。孔子自称只是述旧而非作新,当然有谦虚意味,却也不妨看作是一句大实话。他的确只是在述旧,述《诗》《书》,述《礼》《乐》,自己并没有造作出新文献。

  • 标签: “述而不作” 中国学术 经典解释 《论语》 《书》 《诗》
  • 简介:<正>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和《孔子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小小学术座谈会”。座谈题目定为:“心性之学”,并且在通知单上写明:“这是一个古老题目,但望能探得一点‘源头活水’出来”。我觉得会议召开得好,题目出得好,“探得一点源头活水来”立意更好。“心性之学”,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我们民族凝聚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正面作用固然很重大,负面作用也很不小。告子提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夫子批评说,这是不分人和禽兽:难道人和牛和犬是一样吗?(见《孟子·告子上》)看来,告子讲的是人性最低层次,孟子强调人和动物区别,是人性第二层次;还有在人中再分出圣人和凡人区别,这是人性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了。儒家特别强调“修身”、“养心”、“养性”。在人们精神世界中,树

  • 标签: 重要内容 人性 负面作用 孟子 正面作用 圣人
  • 简介:本文探讨了造成孙武在春秋时期不显世,不为《左传》、《国语》所载主要原因:孙武没担任过统帅或主将;孙武没有《左传》、《国语》已经记载过伍员等人地位高、权力大;孙武没担任正式国家机构官职;孙武没有被封为卿或大夫;孙武相当于“军师”(或高参)职务位尊、显赫,但却是非正式国家或军队职务,不为外界所知;孙武及其兵法为吴国强大起了指导性作用,但兵法是为他人而作等等。

  • 标签: 孙武 春秋之世 不显赫 《左传》 《国语》
  • 简介:<正>卫灵公问陈(同阵)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刘宝楠《正义》引《新序》五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言俎豆,贱兵而重礼也。”按以孔子“贱兵”,不答卫灵公军旅之问,非也。考军旅之事,儒家所重,《尚书·洪范》:“八政,八曰师。”盖戎为国之大事,有国者必重之。《春秋》谷梁襄二十五年传:“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为人臣者,必文、武兼擅,诗人所以褒讚尹吉甫“有文有武”(《诗经·小雅·六月》)者,惟孔子以“文”为首而己。他军旅,一是子

  • 标签: 孔子 儒家 诗经 洪范 文事 史记
  • 简介:<正>公元前四世纪初,齐国发生了一场改姓移祚大事变,统治集团中田氏经过长期精心准备,终于取代姜氏而有齐国。关于这次事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康公)贷立十四年,淫酒、妇人,不听政。太公(田和)乃迁康公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史记·六国年表》和《齐太公世家》也都以大略相同文字记载了此事。这个“海上”具体地点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是历史之谜,留下诸多猜测与传说。

  • 标签: 历史之谜 墓群 田氏 史记 齐国 烟台市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历史考察,来揭示中华传统美德历史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后所反映历史和社会需要。同时,本文特别想揭示是,1840年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西方文明碰撞,梁启超、孙中山、张岱年等人是如何思考道德中公私、古今、常变、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以及他们如何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并提出新美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要求。这些宝贵思想资源,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滋养和借鉴。

  • 标签: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
  • 简介:春秋前存在两种指意截然不同“兴”,一种属于音乐内容及演唱形式,即瞽礞乐师“六诗”之“兴”;另一种是国子教育“乐语”之“兴”,属于正式场合富含道德性言说。孔子继承二者,《论语·阳货》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即指乐语系统之“赋诗言志”与“观诗知志”。孔子发挥此意以为教,并进一步赋予“兴《诗》”以道德意涵,即借《诗》中对自然万物感发,兴起对天地之道、内在仁性、礼乐政教之体认。此思维方式亦推广应用于《诗》之外,如伯夷叔齐之事迹。这种道德认知、体悟上启发,适合士君子自我道德修养;而对一般人民百姓,孔子则提出了“君子笃亲,则民兴仁”,更加强调道德情感之联结、感染与共鸣。

  • 标签: 孔子 诗教 教学法
  • 简介:<正>医易学说研究是易学哲理、方法论及象数思维模式对中医理论体系影响。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学哲理及象数思维模式为中医学提供了立论基础和框架,使中医学真正成为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一门科学。这就是医易相通或医易同源实质。近年来,从传统思想方法来理解传统医学

  • 标签: 中医学 思维模式 象数 取象比类方法 医易学 阴阳五行学说
  • 简介:“战”之词义,主要有两解:一曰交战,一曰交媾。本文认为“战”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斗争与相合统一,相合是其本质,“交战”义则违背了“生生之谓易”之至理;征之帛书《周易》和《焦氏易林》.认为“战”确有“交媾”义,怛“交媾”未能传达《易》“战”形神兼备之神韵:“战”既勃发着流宕不羁野性,又凸现至情至睦之质;既充满情感,又饱含形象性,它是远古时代情蕴写照。对于这样一个浓缩了《周易》精神词汇,我们应该从哲学和情感两个层面上把握它。而不应该简单化、机械化地观照它。

  • 标签: 两解 《易》理 神韵 形神兼备 文化透视
  • 简介:在以梅洛-庞蒂为代表的当代身体哲学与中国古代中医身体思想之间,我们发现了根本理念上诸多相契之处。如梅洛一庞蒂“走向世界之身”与中医“大身子”相契;他所说“流动身体”与中医“气”相契;其“可见-不可见”身体与中医“藏象”相契;梅洛-庞蒂提到身体“双叶”与中医“阴阳”相契;其“生命化时间”说与中医“五行”说相契;梅洛-庞蒂“身体间性”与中医“经络”相契;其“用身体知道”与中医“身诊”相契。这一切,不仅使梅洛-庞蒂身体哲学兴起代表了对西方传统身体观一场根本叛逆,也为中医身体观走向现代及中医身体观与当代身体观会通提供了重要理论契机。

  • 标签: 梅洛-庞蒂 身体哲学 中医身体观 中西身体观的会通
  • 简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是在一个非常特殊历史条件下成立。十年前,面对着网上万人签名要求取消中医中医学界和中国哲学史界一些朋友们,与热爱中医和中国文化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心情都很不平静,感到很受压抑。他们在一起商量:应该怎么应对?我们怎样发声?

  • 标签: 中医哲学 哲学思想 钱学森 中国哲学史 专业委员会 历史条件
  • 简介:随着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涉及我国反倾销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反倾销增加已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顺利发展.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代言人,应与企业加强协作,积极准备、预防反倾销案件发生.一旦反倾销应诉和诉讼发生后,积极应对,这样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和保护企业利益.

  • 标签: 行业协会 反倾销 作用
  • 简介:“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不逾礼”,即自觉规矩,这是真正自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绝不是牺牲内心去迎合不合理社会规矩。孔子“从心所欲”所意味自由,非随心所欲,而是自觉自愿行礼为仁、立德顺天,在此过程中“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地达到了礼与仁合一,达到人与天合一;在这种天人合一中,人实现真正自由,即无论人做什么,都符合天地根本原则——德。

  • 标签: 从心所欲 礼仁 自觉 规矩
  • 简介:中国先秦战争连绵不断,因而产生了众多兵学家和兵学理论,为中国乃至世界兵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管仲作为先秦齐国贤相,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军事家,其倡导并实践寓军政、平战一体军事思想是齐国强大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重要保障。

  • 标签: 管仲 寓军于政 平战一体 军事思想
  • 简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了十年。探究中医哲学,或者说中医哲学环境、背景、精神,是非常重要一件事情。中医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整体文化。《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讲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也。”其所收集典籍和内容,都是关于医疗、养生方面的,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房中这几个方面,都是关于如何来维持生命,保养生命,提升生命著作,所以称其为“生生之具”。

  • 标签: 中医哲学 标准 人文 智慧 直觉 专业委员会
  • 简介:在近代早期英国医疗行业中,商业利益与医疗行业救死扶伤的人道追求之间一直存在冲突。一方面,处于特权地位医生通过各自协会限制行医人数以增加自己收入,药剂师卖药赚钱。另一方面,英国由于基督教影响,有较好济贫与慈善传统,再加上后来政府干预,还有医生护士自发行为,构成了医疗行业中制约商业利益的人道主义因素。本文探讨了这种天使与魔鬼并存现象,以期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些许启迪。

  • 标签: 内科医生 药剂师 人道追求 商业利益
  • 简介:<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悲壮一页。战争性质,以英国为首资本主义列强说,通过贩卖鸦片烟,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以牟取暴利,这是侵略,不义之战;从中国人民一方来说,严禁鸦片烟进口与吸食,以捍卫民族和国家尊严和利益,是反侵略、自卫正义之战。今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回顾这段史事以缅怀先烈,弘扬中华

  • 标签: 鸦片战争 爱国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人民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
  • 简介:<正>收到《管子学刊》1989年第4期,拜读了胡家聪同志《〈国蓄〉篇“平籴”思想发微——兼论〈国蓄〉作于田齐时代》,有些想法,即草成此文,以就正于胡家聪同志。胡家聪同志对《管子·轻重》著作年代素持战国说,有多篇论文发表。上文第一部分继续就《国蓄》作战国提出了六条“内证”。这六条是:(1)“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2)“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而请”。(3)“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4)“天子籍币,诸侯籍食。”(5)“前有万乘之国而后

  • 标签: 著作年代 方法论问题 战国 西汉说 管子 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