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政"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思无邪"出自,形容郊外牧马之气势,"思无邪"居末首,谓"思无邪,思马斯往",前面几首与其相配,依次为"思无疆,思马斯臧","思无期,思马斯才","思无歝,思马斯作".按这个意思,"思无邪"似与前面不很匹配.前三句都是说"思"无可限制,没有尽期意思,最后出来一个"邪""正"问题,殊不可解;于是或以为乃孔子按自己意思去发挥.

  • 标签: “思无邪” 《论语》 诗三百 孔子
  • 简介:“无为而治”老子治国思想核心主张。这一政治主张不仅有其特定哲学内涵与历史成因,还与先秦其它各家无为思想也有着根本区别:一方面,在同属道家体系内部,老子认为君臣俱可休息于无为;庄子则认为,君主固然可以“无为”,但臣下则必须“有为”。庄子这一思想还同时影响了法家韩非一派“元为”观。另一方面,老子与儒家孔子“无为”差别,则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治国理念上“道治”与“德治”截然分殊。

  • 标签: 无为 有为
  • 简介:近些年,对于科学和科学哲学思考,面临着许多全新情况,引进了一大批迥异思想材料。科学哲学随着后实证主义思潮步步进逼,历史主义、建构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接踵异军突起,迫使我们作出恰当应对。我们关于另类科学哲学探讨、关于“科技时代怎样看待科学”论辩,便是这样应运而生

  • 标签: 文化科学 科学哲学 后实证主义 后现代主义 思想材料 历史主义
  • 简介:<正>《管子·内业》一篇讨论精神学说文章。篇中使用“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 标签: 精神现象 管子 内业 心术 著者 两个来源
  • 简介:孔子与《易》有密切关系,抛开《史记》和帛书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德性学说。

  • 标签: 孔子 《周易》 五十以学《易》 天人之学
  • 简介:<正>《周易》本经称《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有卦名与卦辞,爻有爻题与爻辞,殷周之际作品。《周易大传》简称《易传》,《易经》最古注解,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又称《十翼》,均作于战国时代。《易经》成书年代古老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思维特征,且含有极简朴哲学因素。《易传》则从哲学角度解释《易经》,先秦时代首届一指思想史料,包含有古朴但相当系统辩证思想,本文拟通过《易经》和《易传》,探讨《周易》这部古著特殊思维形式。

  • 标签: 周易 思维形式 易经 八卦 六十四卦 形象思维
  • 简介:庄子哲学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理解和现象学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和逻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三个意义,而且现象世界或者说意义世界生成论根源;"坐忘"与意义世界生成顺序相反认识真我、回到真我方法和过程,即庄子"达道之方".

  • 标签: 庄子 哲学 “吾丧我” 意义生成
  • 简介:阴阳和谐思维建构体系和解释系统灵魂,它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必然结果.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

  • 标签: 周易 阴阳 和谐 思维模式
  • 简介:<正>《管子》一部具有丰富经济思想中国古代典籍。本文仅对书中有关充分利用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思想作以探讨。一、土地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管子》把土地看成万物本源,“地者,万物之本原。”(《水地》)土地功能就是生养万物,“地生养万物,地之则也。……地不易其则,故万物生焉。”“天生四时,地

  • 标签: 农业生产 管子 资源发展 土地要素 充分利用 土地资源
  • 简介:《管子》中“宙合”本体概念陈红兵《管子·宙合》篇言:"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通又)橐天地。"橐,指无底长布袋。""天地,万物之橐"有两层含义:一万物生于天地;二天地开放,生化万物功能无限。《宙合》在另一段中言:"天(通育)养,无计...

  • 标签: 《管子》四篇 本体概念 天地万物 郭沫若 圣人之道 《易传》
  • 简介:《孙子兵法》思维方式代表着我国先秦时期思维发展正确方向,对构建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学者们对此多有论述。本文从综合角度,对《孙子兵法》七个方面的思维特征进行整理与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孙子兵法 思维特征
  • 简介:"易道"根本在于,观物取象,并进而在象流动与转化中洞察出卦象,由卦象以尽意."象思维"本质在于"非实体性",而这种非实体性使思维具有"原发创生"性,并且表现出与西方实体性概念思维本质不同.从原发创生视角观之,历史上和今天关于卦爻之象数与卦爻辞哪个根本问题,可以归结为原发创生"筑象"过程."原发创生",就是无极而太极之生,"无中生有"和"有中见无"之生.

  • 标签: 卦爻 非实体性 原发创生性
  • 简介:要解决儒学是不是宗教问题,要从“究天人之际”问题开始,儒学所说天,指宇宙自然界,它是一切生命创造之源,因而具有神圣性,但不神,天有形而上超越层面,但不超自然绝对实体,人天之所生,又是德性存在,人以完成其德性实现与天德合一境界,可说是一种自我超越,但决不是离开现世人生而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儒学中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儒学有敬天思想,包涵着深刻宗教精神,但不是神学宗教,儒学一种人文主义宗教。

  • 标签: 儒学 宗教 究天人之际 人文主义宗教
  • 简介:所谓象思维指产生于阴阳五行理论和象数易学,以元气、阴阳、五行和卦象等为基本思维要素,具有一定推演规则.并通过对诸思维要素推演来建构多种象模型,进一步用这些象模型来解释并把握宇宙、社会和人生一种思维方式。象思维逻辑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观物取象、象有其理、以象释物。象思维促成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大量象模型理论。但在以近代科学思维方法为参照前提下,象思维显示出四种局限性特征:玄思性特征、感性化特征、普适性特征以及封闭性特征。由于这些局限性特征,导致象思维固然能够建构庞大象模型理论,但并不能促成近代意义上科学革命在中国产生。

  • 标签: 象思维 象模型理论 科学 李约瑟难题
  • 简介:中国古代人哲性思维呈现着一种生态化特点,它体验性且合理性地表征了生态——生命存在本真状态,诗意化地悟解着人生态化生存内在机理。她在以“一”为始,以“无”为本“大道”之境中,将实存“有”消遁在本真存在“无”中,从而去“活化”性地探求天地自然存在之本,梳理人生命存在之根,去透析“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生态节奏韵律与无穷意味,同时还力在打造一种内蕴精神生态平衡节律“生态人”。本文所分析太极、“无”性、“化”,性、“心“性和“游”性等思维范式就明显呈现着这种生态体验性特点。

  • 标签: 哲性思维 生态体验性 “大道”之境 生生 自然无为
  • 简介:本文主旨,在说明《易》中华民族综合文化起点。它是原始综合,而不是后世科学分析,其内容极为丰富。作者认为,《周易》《易》发展史上第二阶段,《易传》为第三阶段,后世种种“易说”为第四阶段,此外,还有个第一阶段,那就是原始一段,即“毛胚阶段”。这一阶段精义,历来说易者,甚少发挥,本文拟补此缺。

  • 标签: 发展史 宗教信仰 神秘主义 神秘色彩 境界 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