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第版发表于1918,修订新版发表于1923,后来,作者把这两个版本分别收录于自编全集第16卷第3卷中,足见其这部作品高度重视偏爱。《乌托邦精神》书被誉为20世纪初哲学表现主义代表作。从风格上看,这部作品具有气吞山河、狂放不羁狂想诗特征:语言晦涩、风格怪异,宣泄主观精神,描写直观意向,传达弥赛亚预言,揭示了永恒神奇心灵内涵;从主题上看,这部作品反对战争、强权剥削以及现存社会制度个性压抑,热情讴歌人类觉醒黎明,主张人性复归道德重建,提出了"心灵、弥赛亚启示录"口号。

  • 标签: 自我相遇 音乐哲学 卡尔·马克思 启示录
  • 简介:在词源学哲学视角下,文章首先分析引证了"gemein"为什么会是"下流""无耻",阐述了没有个性下流无耻关系。文章力图借助词源学方法揭示出,杰出就是意味着对起规范作用边界进行挑战和游戏;而真正天才总是可能冒着被时代误解风险。

  • 标签: gemein 下流 变态 天才
  • 简介:康德直观理论是由感性直观、想象力智性直观三个层次构成。直观在第批判第三批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理性批判》其他道德哲学著作中,康德明确拒斥了直观作用,这种拒斥集中体现在《实践理性批判》分析论中。然而直观在康德道德哲学中仍然以种间接方式发挥着作用,即康德借助于类比象征,用可直观之物来表现不可直观之物。从象征角度也可以理解康德提出"德性义务图型"这看似自相矛盾概念。

  • 标签: 直观 道德 图型 类比 象征
  • 简介:黑格尔在本文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对于上帝存有的本体论证明观点。首先,他表明启示宗教考察有三个环节,即上帝抽象概念、概念定在,以及概念定在性。然后,他回顾了上帝存有的三种证明,其中着重回顾了安瑟尔谟式本体论证明以及康德批判,并表明该证明虽然由于坚持从概念出发原则而有其合理之处,但其论证过程由于主张概念知性式理解而无法令人满意。最后,黑格尔从正面阐述了他自己概念观,认为概念并非如传统所认为种单纯主观东西,而是自我区别、建立存在又扬弃这种区别的主客统绝对活动,它自在自为地拥有存在于自身中,而上帝概念正是这样概念,因而上帝存有就以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了证明,黑格尔由此以其思辨哲学改造了传统本体论证明,阐发了种新型本体论证明,从而呼应了本文开头。

  • 标签: 上帝存有 本体论证明 概念存在
  • 简介:自然权利学说式国家其政治计划是由洛克给定,目标是要建立个以所有人都同意为基准“契约国家”;而其经济计划是由亚当·斯密给定,其目的是要建立个以自由竞争为基础而形成自由经济市场。该国家承诺将实现所有人自由权利。但是通过黑格尔自然权利学说“形式自由”批判及当时英国现实五个问题考察,发现它并未能实现自己承诺,反倒走向了自己反面。

  • 标签: 自然权利学说 契约国家 自由
  • 简介:《实践理性批判》以“理性事实”证明了纯粹理性是实践,并赋予了自由理念以客观实在性。本文将通过分析第二批判“对分析论批判阐明”、“结语”其他文本,证明只有将理性事实看作康德实践理性实验个组成部分,才能使它第二批判目的论证思路结合起来:这个实验通过每个人实践理性判断区分了纯粹道德法则经验性原则,为道德哲学树立了正确前提。本文还将通过《纯粹理性批判》里理性实验比较,探讨实践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具体含义实践理性实验深层次意义。

  • 标签: 理性的事实 理性实验 每个人的理性 哥白尼式的革命 天才的亢奋
  • 简介:路·德·福斯彼得·琼格斯在本文中分别讨论了黑格尔“理性”概念“信仰”概念。福斯认为,黑格尔“理性”概念是耶拿时期在谢林影响之下开始提出并成为哲学主题,他后来逻辑学哲学都是关于理性科学,只不过前者陈述是理性本身,而后者陈述是理性现实性。琼格斯认为,黑格尔“信仰”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种否定性含义,指的是种直接、主观认其为真,它与间接、客观知性认知相对立;在《宗教哲学讲演录》中,它开始获得种中性含义,即指精神见证,它是信徒信仰根据之间中介。

  • 标签: 黑格尔 理性 信仰
  • 简介:康德的人格(Person)是跨此岸彼岸、跨越现象界本体界,是身体灵魂结合;人格性(Personlichkeit)则是完全属于彼岸世界或“理知世界”。当我们把人性置于人格中来考察时,由于人格本身跨两界性质,人性本身也就被提升到了具有人格性尊严高度,甚至凭借人格性而上帝意志联结起来了。人格是使人性被提升到人格性本源要素,它使人不仅具有此岸主观目的价值,而且具有彼岸、理知世界中绝对价值;人格是使人性提升到人格性中介。目的公式要求我们在把人性当作手段同时记住有个最高限制性条件,就是把人格中的人性当作目的。人性也具有双重性,所谓人“本性”(Natur),个是指人自然性、自然本能,个是人性本质,其中包括理性能力,也就是自由地设定目的能力。但人性只是理性设定目的能力,人格性则是特指理性设定道德目的能力。人性与人格虽然都具有双重性,但人性还属于此岸世界,而人格则通过人格性跨入了彼岸世界。如果没有人格或人格性,人动物区别仍然只在于人是“高级动物”,而不具神圣性崇高性。目的公式中“人格中的人性”应该指把行动者本体设立道德目的能力考虑在内的人性,是种从两界统来看的人性,或者说,是种具有完善化可能性的人性。所以有限理性存在者有两类目的,第类目的是目的,即主观目的或相对目的;另类目的是单凭理性给予目的,即客观目的或绝对目的,又叫作“自在目的本身”,这类目的没有掺杂感性东西,具有绝对价值,所以这样客观目的是所有的理性存在者都有效。人格中的人性方面具有设定道德目的能力,另方面也能够将自�

  • 标签: 人格 人格性 目的公式 自律公式
  • 简介:2016底,我《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0卷本连同个新译本已经全部交稿了,整套书共计约600万字。这恐怕也是我这辈子所做件最大工程了。我总觉得,人生,作为种有创造力存在,要干点别人从来没干过事情、今后留得下来事情,才对得起自己。我从2010起,开始逐字逐句地在研究生课堂上讲《精神现象学》,用4半共9个学期才把全书讲完,全程录了像。

  • 标签: 《精神现象学》 卷首语 2010年 黑格尔 创造力 研究生
  • 简介:施莱尔马赫是现代新教神学之父著名古典语文学家,他创造性地综合了新教神学解释学传统古典学界修辞学语文学传统,使解释学从特殊解释学转变为解释学(hermeneuticageneralis),由此成为门专门学科,他也因此被称作"现代解释学之父"。他在1805-1833围绕解释学做了近10次学术报告演讲课。可惜是,辩证法哲学伦理学样,他始终没有公开出版他全面深入论述其解释学体系专著。不过,他解释学基本理论框架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保持了连续性贯性。他在1805首先以格言形式陈述了他解释学些随想,接着在1809-1810以草稿形式描述了他理论设想,最终在1819以更具体纲要阐述了他解释学比较成熟看法,他18281832-1833演讲都以此纲要为基础,并增加了些边注评论。在这个纲要导言中,施莱尔马赫解释学本质、目标、种类方法作了简明扼要论述,基本上呈现了他解释学理论框架。

  • 标签: 特殊解释学 一般解释学 艺术 语法解释 心理解释重构 解释学的循环
  • 简介:康德在论及纯粹理性法规时,提到了理性纯粹运用"最高目的""最后目的",但未给出明确界定。学者们对此有不同解释。康德此处论及理性纯粹运用"最高目的"并不在于人德行(德性)幸福,而在于推出意志自由、灵魂不朽上帝存在;与此密切相关,理性纯粹运用"最后目的"也并不在于人德福相称或统("圆善"意义上至善),而在于由人意志颁布无条件地有效道德法则或命令。康德指出,意志自由这"最高目的"确保了人理性能够为意志颁布道德法则,换言之,意志自由是道德法则直接"存在根据";灵魂不朽这个"最高目的"担保人行为能够自觉遵守道德法则要求(出于对法则义务而展开行动,做自己应该做、不是配不上幸福事情);上帝存在这个"最高目的"则担保人做了自己应该做事情之后能够享受到配得上德行幸福,即给人德行(作为原因)以幸福结果。"最后目的"则是为人实践提供普遍道德法则。

  • 标签: 康德 最高目的 最后目的
  • 简介:本文从胡塞尔海德格尔笛卡尔哲学开端分析出发,梳理出二者笛卡尔前提批判观点,并试图证明二者批判实则将笛卡尔开端中“我思”理解为独立奠定表象世界秩序反思性实体。面对误解,笛卡尔文本足以为自己辩护。“我思故我在”是个有限且不完满开端,文章通过论证这开端有限性,“我在”由此构建表象世界真实性,试图说明笛卡尔自我发现及这发现意义,并就笛卡尔所建构表象世界真实性海德格尔批评做出回应。

  • 标签: 我思 我在 对象实在性 形式实在性表象世界
  • 简介:马丁·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通常被视为他第二本奠基性著作,作为其后期思想指导原则这本书受到了越来越多敏感而富有判断力关注。然而,常被忽视是,海德格尔教学问题上种不可教教义根本强调。本文以《哲学论稿》中所呈现教学问题作为切入点,旨在批判性地考察海德格尔思想根基。笔者将论证,海德格尔成问题Paideia[教化、潘迪亚]方式,奥维德式通过修辞手法彻底改变我们在世界中爱欲取向做法最为相像。由于我们存在者爱需要被净化并导向存在,系列相关于能动性真理难题便随之而出,而海德格尔所贡献那种转化实践可行性可欲性也成了值得探讨问题。最后,笔者探究了《哲学论稿》在政治上结果,揭示了海德格尔现代性古典传统,以及对日常在世存在本身挑战激进本质。

  • 标签: 海德格尔 | 科耶夫 柏拉图 | 存在
  • 简介:情感问题是康德道德哲学中个既重要又常常被忽略问题,本文致力于康德道德哲学中情感进行个全面的挖掘、整理阐释,并为情感在康德道德哲学中角色给出个合理定位。基于康德道德哲学发展内在逻辑,康德道德哲学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道德形而上学酝酿阶段、奠基阶段、完成阶段应用及扩展”阶段。在酝酿阶段,康德道德哲学尚未成熟,哈奇森卢梭先后康德产生了巨大影响。后面三个阶段都属于成熟阶段,在其中个阶段里,康德道德哲学目标各不相同,与此相应,每个阶段都有种主要类型情感被突出出来,服务于该阶段目标。与此相应,成熟时期康德道德哲学中有三类情感,即作为动机道德情感、支持性道德情感道德目的论下非道德情感。作为动机道德情感主要是敬重感;支持性道德情感包含良知、爱、同情友谊;而道德目的论下非道德情感又包含三类:其为本身道德情感相类似的非道德情感,比如审美情感宗教上虔敬;其二为本身具有两面性非道德情感,比如荣誉感;其三是本身在道德上为负面的非道德情感,比如权力欲激情。

  • 标签: 理性 情感 动机 有限理性者 道德目的论
  • 简介:康德关于经验可能性普遍必然条件绝对主义论断,应放在其批判哲学目标的更宽泛语境中加以理解。可以看到,在相关语境中,康德论断相当大程度上并非如传统观点所认为那样是非常有害。康德强调他对于"常识"深深敬重,就哲学能够提供什么,或至少重要是,在哲学不能提供什么方面,康德维特根斯坦所持目标惊人地相似。

  • 标签: 康德 常识 形而上学的谦逊 维特根斯坦
  • 简介:在福柯看来,康德真正天才地方在于,他通过将有限性奠基于先验层次而翻转了先前在有限性中所包含否定性意义。但福柯却将先验主体置于生活、语言和劳动这经验背景中。跟福柯样,海德格尔也将康德通过转移到先验层面来克服经验有限性尝试看作是康德之批判(失败)核心。他们都认为,康德在《人类学》中将对人有限性问题三个批判性考察重新置于中心,这是十分重要;但在失败原因何在这点上却大相径庭:福柯认为基于人解决办法从开始就注定要失败,海德格尔则认为是康德在人此在面前退缩。于是他们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补救策略:或者寻找先验有限性进行重新诠释并使其相对化非人类学方式,同时保留其基础性视角,这是作为历史先验性研究考古学目标;抑或重新定义人有限性自身,从而避免那种困扰着后康德哲学经验先验混乱,并因而提出种对生存全新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有限性?福柯认为,康德的人类学有限性是种经验性限制,但是也可以放到先验立场上来了解,但这就与起源概念相矛盾,导致先验有限性反过来取决于人种种经验限制。这就是理性“盲点”,它能够使认知成为可能,但是无法从本质上被认识。关于起源的人类学悖论就是由于人自身矛盾:起源只能通过经验时间来发生,但是时间自身存在又必须被归因于先验主体。生命、语言和劳动不只是知识对象,它们在人先验有限性这基础性背景下被如此这般地给予,哥白尼式逻辑被人类学转向所击败。是否可以认为福柯海德格尔是个暗示,即基础存在论能够在有限性分解之外提供给我们个选择?通过基础存在论克服胡塞尔先验现�

  • 标签: 福柯 海德格尔 康德 先验的有限性 哥白尼转向 人类学悖论
  • 简介:约纳斯认为,有三个特征把动物生命植物生命区分开来:运动、知觉、情感。动物生命最大奥秘就在于它在直接关注间接满足之间所能够维持缺口。出于这居间状态原则,动物运动、知觉情感都涉及主体-客体分裂。这分裂处于整个动物性现象根基处,也处于动物离开生命植物模式根基处。约纳斯在这里所做就是理解这分道扬镳性质。

  • 标签: 运动 感知 动物灵魂
  • 简介: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以隐喻方式提出了两种国家政治模式,即机械模式有机体模式,这种隐喻并非单纯着眼于修辞学上效果,而是着眼于其哲学上造型功能,甚至是哲学思考言说本质。后世哲学中"概念隐喻"在康德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帮助建构他自己全新哲学思考。类比思维不只是达到语言效果种辅助手段,而且是正规哲学思维方式,它表达是无法用逻辑规则来限定哲学思想。图型法象征论在康德那里是把概念直观联结起来两种不同方式,虽然后者被当作前者补充,为是在涉及理性概念(理念)时补知性范畴(概念)图型之不足,但它本身也成为建构个超越于认识论之上哲学领域(实践哲学和美学及目的论)所必不可枢纽,它在理知世界原则无法使自己显现为直观情况下,以现象上可了解方式得到了描述。类比法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已被采用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以类比"模型"代替了"图型"作用;而在《判断力批判》中,有机体自组织概念为政治哲学中那些理念提供了实在性证据理论支持。康德在自然机械产物、人工制品(艺术品)有机体之间所做区别使政治实体在等级上凌驾于自然物之上,并通过将有机生命合目的性原理转用于政治体制方面,而论证了民主共和体制对于专制独裁体制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并不在于那种外在表面的政治形式,而在于内在精神实质。康德身体政治学也不同于古代由部分(头脑或心灵)支配其他部分(肢体)身体政治学,而是主张每个平等成员都先于国家,而国家同时也先于每个成员,它既不是回归古代整体主义,也不是后现代极端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而是指向现代共和主义进步方向

  • 标签: 图型法 象征论 隐喻 有机体 国家 政治体制
  • 简介:康德历史哲学是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不可或缺有机组成部分,更有学者将其视为三大批判同样重要"第四批判"。但相较于康德知识论、道德哲学和美学思想,康德历史哲学受到重视依然不够,这是与其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康德历史哲学并不是出于历史兴趣而对其进行专门论述,而是康德目的论思想具体表现。康德正是通过历史哲学阐明了作为理性自律普遍法权道德在受制于自然因果必然性的人类中是如何可能,这以法权道德为目的先验历史观是康德完成自己关于理性建筑构想、最终统自由必然关键环节。

  • 标签: 康德 历史 自然 法权 道德 目的论
  • 简介:解神话纲领是20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布尔特曼提出针对圣经新约中神话叙述解释方案。解神话作为种圣经解释方法具有丰富解释学内涵。首先,解神话不是简单地去除神话,而是悬隔神话世界观思维方式,具有解释学之去蔽意义。其次,解神话不是把生存哲学强行套在圣经上,使之哲学化、现代化,而是借用其术语圣经进行生存论分析,将去蔽后呈现出来意义阐明出来,具有解释学之建构意义。最后,解神话任务是在具有实践色彩宣道活动中得以实现,是通过人在宣道中信仰实践活动来解开圣经意义,体现为解释学实践智慧。

  • 标签: 解神话 去蔽 生存论分析 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