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有关伦理市场经济之关系研究●甘绍平虽然从历史上看经济科学本身就是伦理学一个产儿,虽然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以基督教神学视角来研究经济伦理著述层出不穷,虽然自本世纪最初十年始以西默尔(G.Simmel,1858-1918)、施潘(O.Spa...

  • 标签: 经济伦理 经济合理性 场经济 经济行为 伦理法典 游戏规则
  • 简介:<正>——社会学家认为,婚姻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复杂关系,任何微渺风波,都会有使婚姻破裂、肢解可能。1.夫妻间感情培养,不必通过朝朝暮暮相处。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会主席P·史迪内特,调查了3千多对夫妇(包括结婚夫妇和离婚夫妇),把这些夫妇们关系分为“如影随形”和“若即若离”两类。约有90%夫妇回答道,他们有许多时间在一起,相反地,被

  • 标签: 婚姻研究 离婚者 婚姻破裂 沃勒斯坦 内布拉斯加州 家庭研究
  • 简介:<正>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从母胎里分娩出来,一开始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社会环境之中,任何时代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它施加影响,使他成其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成员。个人也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以其自身独特方式作出种种反应,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人主动性。这种经过个体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个人对于社会事物认识掌握程度,通常被人们称为“社会化过程”。道德社会化是这种社会化全过程具体表现。一个人生长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该社会有它道德标准。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要求个人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道德标准的人。个人也相应地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做出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人从生来是无

  • 标签: 道德社会化 玩具 年幼儿童 道德判断力 皮亚杰 判断是非
  • 简介:什么是“对”,和对它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就是对”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说服力。

  • 标签: “对的” “好的” 效用主义 道义论 统合效用主义 伦理学
  •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要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关键在于对德治内涵界定。传统儒家“德治”思想不同,以德治国不是将某种特定道德观强制在社会推行,而是一种示范性伦理观,这种道德观尊重道德主体在道德上追求选择,它以法治为前提,强调社会主体自主性,并倡导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实践竞争。

  • 标签: 法治 德治 法治的道德性 以德治国
  • 简介:人性完善是导致法域变迁内在动因,法从起源到发展都莫不与人性密切相关,任何法域及域内之法都不过是人类本性某些表现。以人性拓展为研究脉络,人类法制演进历程跃然凸现。从公私法域分化到社会法域衍生甚至生态法域出现,人性在无形中推动着人类法制发展全部过程。法在当代多样化发展趋势,乃是人性多方面展开必然结果。

  • 标签: 人性 法域 法制演进 人性展开
  • 简介:公私之辨是伦理学核心问题之一,伦理学诸多问题都与此相关或由此衍生。耙梳中外伦理思想上公私之论,能够发现在不同文化谱系中对公私问题理解措置上统一和差异,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合理地处理公私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公私之辩
  • 简介:一德性本身乃是关于德性理念曼诺说:"男子德性即在于他有能力治理城邦事物,管理它们,使朋友获益,使敌人受害。而他自己却能注意免受其害。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女人德性,那说起来也并不难:她职责是必须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看管好家中财物,听从丈夫。如果你想知道,那么除了男性和女性外,还有孩子德性、老人德性、自由人德性和奴隶德性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德性存在。

  • 标签: 德性 幸福 性存在 自由人 事物 城邦
  • 简介:生态危机全球化已是不争事实,中国情况更不容乐观,这使得我国将生态环境治理提上了优先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道德、法治科技三管齐下,为此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构建合理而完整责任观,其内容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承担共同而有区别之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广大公众人人有责。由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扮演特殊角色,发挥特殊作用,所以理应承担特殊责任: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引发生态问题,二是要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生态意识,三是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水平。

  • 标签: 生态环境 治理 责任 科学技术
  • 简介:本文将借鉴康德哲学资源来重新思考自由问题。之所以以康德为中心,主要是因为康德自由主义(Liberalism)之间存在着微妙关系。一方面,两者有很多共同价值诉求,如在凯克斯看来,"自由主义归属给个人核心重要性通过康德所表达自主观念得到极大提高";而在另一方面,康德自由主义在诸如自主这样基本概念层面并不完全相同,而康德哲学复杂性深刻性也许能为容纳这些基本价值提供另一种可能空间。

  • 标签: 自由 善人
  • 简介: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伦理学边缘学科,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信息行为,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元伦理学”问题,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起源上看,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从信息伦理应用上看,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功利实现;从信息伦理目的上看,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和谐进步。

  • 标签: 信息伦理 特点 本质
  • 简介:博弈困境为探究社会合作秩序和道德(正义)准则从一种缺乏伦理引导状态中缘起,提供了一种富有启示性类比。而与博弈论通过重复博弈实验来解释合作演化机制所不同是,伦理学家们在分享“博弈玩具”兴趣同时,通过对博弈境遇中人类互动合作条件以及道德(正义)原则获得和服从问题诠释,力图为这一困境提供某种“道德解”。

  • 标签: 博弈困境 合作 正义 服从问题
  • 简介:社会必须集结凝聚一切向善的人们及力量,以祛除为害社会种种邪恶势力。具体善虽有特殊性,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善价值整合也是时其进,在科学技术大力进步今天,各方善价值整合必须应对由科技被“恶”意使用而带来后果,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发展全球化为善价值整合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善价值整合强大推动力量。

  • 标签: 价值整合 智能时代
  • 简介:要清晰地刻画出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至今社会道德变迁简况,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道德自身范畴及其体系变化,而应放眼于道德所面临社会境况(尤其是社会交往形态变换),以及这些境况所衍生的人们对待道德态度变化。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正在迈入信息社会所分别对应三种交往形态——有限确定性交往、无限不确定性交往和无限确定性交往所引发道德变迁及其形成三种模式是:原村落道德、后村落道德及新村落道德。

  • 标签: 交往方式 原村落道德 后村落道德 新村落道德
  • 简介:李猛《自然社会:自然法现代道德世界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是自然法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 简介: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关系及管理伦理本质,对于完善人类科学管理之道,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管理伦理研究存在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伦理结合“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管理伦理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内在要求决定——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管理道德性表现为管理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有机统一;管理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合伦理性或合理性;管理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是管理最根本活动准则。管理道德性规定为解决管理伦理结合“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伦理在管理活动中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管理伦理 道德性 交互主体性 内在道德 外在道德
  • 简介:道德可能性植根于对“虚无”克服和对人自身存在意义理解。萨特以“存在先于本质”为理论指引,在人自身自由选择基础上为道德可能性确定根据,但却留下了陷入相对主义可能性。海德格尔将道德可能性与人自身生存相联系,试图将思想道路引向人自身存在意义,并在语言本质中展现人存在意义,并进而为道德可能性确定基础,但却没有指出道德可能性具体实现路径。“自身解释学”为理解道德可能性提供了第三条路径,在“生活叙事统一体”中人赋予“善生活”以伦理目标意义,在伦理目标的指引下道德可能性以道德规范形式展现自身形态。

  • 标签: 虚无 存在 道德 自身
  • 简介:信息风险,是信息由外部扩展并渗入人们生活领域,因人们非科学处理方式而引发"客观风险",通常被称之为一种"必然存在"。信息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消解逻辑起点是"信息人",即是具有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且形成基本信息素质抽象存在。从责任到伦理责任,是"信息人"道德层面的提升,它不仅对消解信息风险有着重要道德价值,而且还是"信息人"消解信息风险道德诉求。

  • 标签: 信息 信息风险 “信息人” 伦理责任
  • 简介:孔子德刑观承前启后。前人不同,跨越运象以思阶段,形成完整形上体系;同时又统领后来者,后儒在德刑之"神"、之"形"上都在沿用、传承孔子之所创。表达方式上,孔子首创直接对比方式,将德、刑直接对比,更利于观点表达、理解和接受,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便是缺少类似于此精炼表达和内容阐释;孔子还开了从心理层面诠释德主刑辅先河,增强了德主刑辅观点可信度,当下中国道德建设亦应重视伦理道德心理属性,切忌按经济操作手法来建设道德;最为主要是孔子在德刑之间植入了"礼"这个制度性规范,通过礼这个"制度"来保障道德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中国封建社会悠久而成功德治典范便是归功于此,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也应借鉴于此,将"德治"软实力通过"德制"这个硬措施来保障和实现。

  • 标签: 对比方式 心理 德治 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