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正>专门把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并从法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就是法学伦理学。第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道德,不应仅仅局限于法律职业道德之范围内,还应涉及人们日常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人工授精、安乐死、婚姻法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问题等。第二,法律伦理学涉及的法律,应包括法律之各个领域,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而不应仅局限于司法或律师问题。第三,法律伦理学研究法律和道德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介绍、一般论述上,而是

  • 标签: 法律伦理学 总论 道德问题 道德关系 法学 法律职业道德
  • 简介:通过分析和梳理2006~2015年发表的档案学核心论文,本文从一般价值指标、主体价值指标、区域价值指标三个层面,勾勒出当前国内档案开放研究的价值坐标体系。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核心作者群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价值选择偏向;高校和档案局(馆)作为国内档案开放研究的主力军,在档案研究的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主流引导角色;学术人及学术机构以研究成果为中介或目标,在组织科学研发的过程中与多方发生联系,在彼此的交错互动中形成了复杂的伦理规范;区域研究力是档案学术研究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档案研究 价值坐标 学术伦理 区域研究力
  • 简介:儒家生态哲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生”“时”“道”构成的范畴体系。“气”是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人的最基本的元素或质料。“通”是气在不同物质实体之间、人与物质实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流通、循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是阴阳二气的运行能够产生生命的状态和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然状态。“生生”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生长,是对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机能和发展趋势的说明,是一种包含死亡在内的辩证统一性。“时”是宇宙运行,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节奏、节律和阶段性,天道和人道的结合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表现在对“时”的把握。“道”是对宇宙起源及运动规律的总体概括,它综合地含有宇宙的整体性、有机性、有序性、联系性、舍目的性等。有序和谐、生生不息的道是自然界的事实,也是自然界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价值。“气”“通”“和”“生”“时”“道”是人在与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其中包含着自然对于人的行为的制约,这是其生态意义所在。

  • 标签: 儒家生态哲学
  • 简介:一见义勇为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见义勇为是古今中外广泛认同的美德,对维护生命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是,见义勇为在认定上面临严重的困境。这种认定困境既表现在见义勇为的概念在理论阐释上存在难点,又表现在见义勇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

  • 标签: 见义勇为 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生命价值 现实生活 困境
  • 简介:罗尔斯的契约论强调公民是正常而充分合作的社会成员,而且它还假定他们的种种天赋才能处于正常范围。在可行能力思路看来,由于这样一种契约主义的方法论,那些具有严重能力缺陷的人不能从正义原则中公平受益,他们甚至被排除在正义原则的选择过程之外了,因此这种理论没能真正保障每一个人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但在罗尔斯的契约论中,作为正常合作成员之基础的两种道德能力应当被理解为是每一个公民所拥有的,而正常能力的假定意在排除能力差异在原则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而它反而是包容性的。在组织有序的社会中,有能力缺陷的人的一些特殊需要确实没有被当作一个基本正义问题来对待,但这一点乃是平等的政治自主性的代价。

  • 标签: 契约论 可行能力思路 正常能力 能力缺陷 政治自主性
  • 简介:<正>精神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包括不同的层次和序列。在精神文明这个系统中,世界观体系即哲学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是属于最高层次的部分,它起着主导的作用和居于统帅的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

  • 标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共产主义世界观 时代精神 社会观 思维观 科学文化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认识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道德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造成道德能力培养中的错位和缺位现象。主体意识的凸显、新的交往形式的形成及德育的不断发展,为道德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条件。现代德育应面向生活世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结合,以“生成的人”的方式培养人,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

  • 标签: 道德能力 德育 培养
  • 简介: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开创了一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中国道路”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在思想和实践中引领了“中国道路”的发展。

  • 标签: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任何文化都是"魂"与"体"的统一。作为文化之"魂"的精神文化价值要被人们认知和认同,必须经由文化之"体"的传播。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的创造同等重要。文化之"魂"必须通过文化创造才能生成,而文化要起到"育"人"化"人的作用,则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播才能实现。

  • 标签: 文化传播 主流价值 传播体系 现代文化 精神文化价值 创造才能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性主体道德理想的基础。现代社会寻求正义的社会制度所需要的道德能力,是一种超越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能力,是一种更为高级的道德哲学意义上的能力,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合理的价值观、正义感和仁爱心、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中确立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培养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构成了公共行政道德能力的内涵。

  • 标签: 公共行政 道德能力 价值观 正义感 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
  • 简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所包含的能力性质、能力范围、能力体现,合称为国家治理的道德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人的能力的现代化,其伦理意蕴主要体现为治理主体的道德能力、治理过程的道德落实、治理客体的道德塑造以及治理的国际伦理意义等几个方面。

  • 标签: 国家治理 道德能力 伦理意义
  • 简介: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中存在许多模糊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把所有权和占有权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在他那里,人对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没有所有权,但对自己的劳动能力有所有权,可以任意转让。诺齐克把劳动能力、个人财产,甚至生命、自由,都当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马克思的观点同洛克和诺齐克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劳动能力不是可以任意转让的私有财产。洛克和诺齐克的理论都无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正义的社会,我们必须要回到马克思。

  • 标签: 权利 财产 洛克 诺齐克 马克思
  • 简介:<正>宋希仁先生所著《不朽的寿律——人生的真善美》一书,不久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是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为指导,积个人多年来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和讲授人生哲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而写成的一部人生哲学专著。全书约二十万字,分为三部分凡九

  • 标签: 人生哲学 真善美 新视角 新体系 个体人 研究视角
  • 简介:正义一直被看作是一个规范伦理学的概念。玛莎·努斯鲍姆是美国当代伦理学家的杰出代表。在对当代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利主义正义观批判的基础上,努斯鲍姆引入了"诗性正义"和"能力正义"两个概念。文章分析了努斯鲍姆"诗性正义"和"能力正义"提出的背景及其思想历程,指出努斯鲍姆的目的在于超越功利主义对正义的狭隘理解,重拾亚里士多德正义中的人的目的维度,从诗性正义走向能力正义。

  • 标签: 功利主义 诗性正义 能力正义
  • 简介:政府公共性意义上的公民,分享着两项公共权利,承担着两项公共义务。他们不仅能够感知和理解公共权利和公共义务,而且具有把它们化为现实的公共感能力。用公共感能力确定公民的资格,为公民的概念提供了规范的标准,从而与国籍描述的公民资格区分开来,把公民定义为与市民不同的公共角色。公民作为公共的角色,应该积极地从正反两面培养自己的公共感能力,不断创造自己作为公民的价值。

  • 标签: 公民资格 政府公共性 公共感能力
  • 简介:罗国杰先生最突出的学术贡献在于他以敏锐的目光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构建起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他勇于担当并自觉承担社会道德体系理论构建的社会责任的精神给我们以深刻启迪。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以为通过改革所建立的社会体制提供道义辩护和道德支持;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将其内容和要求转化为道德规范,使之对人们起到约束和引导作用;我国目前道德状况堪忧的问题更使得道德体系构建成为迫切的需要。我国道德体系的实践构建需要理论构建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伦理学理论工作者要向罗国杰先生学习,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努力完成我国道德体系理论构建过程中的各项任务。

  • 标签: 罗国杰 当代中国道德体系 理论构建 实践构建
  • 简介:人情是一个中国文化中使用广泛的概念,其内涵较为复杂,其中有情,但又无情,其中有公正,但也会制造不公正。人情有两面性,需要克服人情的局限性,发展健康的人情关系。

  • 标签: 人情 公平 需求
  • 简介:本文从解析生育性别选择的概念出发全面揭示了生育性别选择中的性别伦理问题,从性别伦理的独特视角对其作出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规制生育性别选择,消除性别歧视,构建合理生育伦理秩序的性别伦理策略。

  • 标签: 生育性别选择 性别伦理 妇女赋权
  • 简介:目前学界对流行病防控的伦理探讨尚十分欠缺,而现有的生命医学伦理学理论不能较好地解决流行病防控中的伦理问题,应用伦理学亟需对流行病防控做出伦理回应。流行病防控中主要涉及隐私、自由和正义三个方面的伦理问题,亦即个人权利或自由与公共健康的冲突问题。流行病防控对个人行为的家长主义干预,特别是对个人自愿自涉行为的强家长主义干预必须得到伦理证明。流行病防控与社会正义和人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促进正义与保护人权是流行病防控的应有之意。

  • 标签: 流行病防控 强家长主义 自愿自涉行为 社会正义 人权
  • 简介:<正>一目的和方法作为社会细胞,家庭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一个家庭能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夫妻关系。而要研究夫妻关系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它纯属私生活中最隐秘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夫妇与家庭是一个封闭的小群体。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从各个方面为巩固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稳定做了很多努力。本文试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和道德的角度,对当前夫妇的冲突动因作一分析

  • 标签: 突动 婚姻家庭关系 动因 离婚诉讼 婚后 夫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