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大辞典》对体验的定义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1也就是说,体验(experience)是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经历所产生的经验对学习对象形成升华和超越的过程。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库伯(DavidA.Kolb)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经历、体认和验证。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

  • 标签: 体验式教育 大学生 亲身经历 困境 组织行为学 现代汉语
  • 简介:杨(Young)的差异正义论在当代的政治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她以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为基础,重新审视了哲学中有关正义的论述,并赋予正义以正视社群差异这一新的意义。然而,学界对杨的正义论还缺乏整体的理解和认识,以致在传播与应用方面存在障碍。为了展示杨正义论的全貌及其内在意义,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并促发社会变革,本研究运用诠释学的方法,从部分到整体推论杨的理论架构和意义,再从整体检视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视野交融的态度获得创新的理解与批判性的反思。

  • 标签: 艾莉斯·M.杨 差异 正义
  • 简介:西方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随其历史的演进而滚动地拓展。在希腊罗马伦理学中。只有哲学视野(含存在论、认识论、人性论、生存论等视角)。在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中,神学视野(含神性论、神人关系论、灵魂论等视角)统辖哲学视野。在近代西方伦理学中,哲学视野是脊梁,心理学视野(以情感论视角为主)和神学视野为两翼,而其他诸视野——如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生物学的视野——充当侧肢。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哲学视野(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价值论等视角)、语言学视野(含语义学、语用学等视角)、心理学视野(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潜意识论、发生认识论、需要一动机论、环境一行为论等视角)和神学视野四强争雄的格局呈现出来,其他诸视野——生物学的、人类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视野——则扮演配角。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的不断拓展为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 标签: 西方伦理学 研究视野 考察视角 哲学视野 神学视野 心理学视野
  • 简介:本文剖析了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转向的理论成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以恩氏为代表的当代基督教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状况。在将"门槛时代"概念介绍到生命伦理学领域之后,恩格尔哈特指出基督教神学—哲学史中存在的推论理性是造成今日世俗化生命伦理学的原因,为了克服推论理性并在一个后基督教世界恪守建构基督教生命伦理学,他转向具有礼仪、默想、思索性知识传统并强调与上帝神秘联合的东正教。

  • 标签: 门槛时代 推论式理性 基督教生命伦理学 转向
  • 简介:中国道德文化主张"整体主义",西方道德文化崇尚"个人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被反复强调的命题。很多学者在对比中西伦理思想观念时明确断言,整体主义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独有,而在崇尚个人主义理念的西方是不存在或者不重视整体主义的。究竟什么是中国千百年来倡导的"整体主义",什么是中国鞭笞的"个人主义"?

  • 标签: 整体主义 中西比较 中国式 脆弱性 传统伦理思想 个人主义
  • 简介:"网恋"可划分为"网恋Ⅰ"(通过网络恋爱)和"网恋Ⅱ"(纯粹的网恋)两种类型,由"网恋"引发的伦理问题可分为"问题Ⅰ"、"问题Ⅱ"和"问题Ⅲ".这种区分有助于分辨网恋带来的不同性质的伦理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网恋及其问题,提出不同的应对方法.

  • 标签: 网恋 网恋Ⅱ 网络成瘾 网络伦理
  • 简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伦理失范的问题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行为信息以及个人偏好信息的泄露等三个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数据应用主体自身的道德素质的缺失、大数据技术自身的不完善与不成熟,以及大数据使用者的道德原则与立法方面的缺失。大数据应用主体只有通过树立与时俱进的隐私观、大力开展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的道德教育、完善大数据技术、创建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的共有的道德标准以及完善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才是防止隐私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的解决之道。

  • 标签: 大数据 隐私 伦理
  • 简介:信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依然有深化和提升的空间。从哲学视角研究信任问题,除了当前的伦理学维度之外,还可以从人学的维度出发围绕利益、自由和责任等范畴进行探讨;从价值论维度研究信任本身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其核心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值得信任的行为和品性,即交往实践中的自由和责任问题

  • 标签: 信任 哲学视角 自由与责任
  • 简介:从道德哲学与精神哲学角度考察马家爵事件以来的校园恶性事件,可以看出,它们既是社会事件,更是精神事件,其根源是伦理病灶的癌变,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概念是"贱民"。"贱民"哲学地内在于"伦理世界—生活世界—道德世界"的精神发展过程中,其癌变的精神哲学轨迹是:卑贱意识—贫民—贱民—暴民。由"卑贱意识"到"贱民"的异化,是伦理及其精神链断裂的结果;由"贱民"到"暴民"的恶变,是"伦理出局"的结果。必须在消灭极端贫困的基础上,透过"伦理安全"体系的建构和"精神援助"的实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贱民"以及由"贱民"向"暴民"恶变的精神土壤。

  • 标签: 贱民 伦理病灶 卑贱意识 暴民 伦理安全 精神援助
  • 简介:有人认为,儒家伦理是腐败的文化根源。本文针对这种观点进行驳难。首先,在“述旨”部分,就这种观点所涉及的儒家经典中的三章(《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日”章、《孟子·尽心上》“桃应问日”章和《孟子·万章上》“象日以杀舜为事”章),本文陈述了历代注解中最值得重视的看法,以此作为分析相关问题的根据。其次,在“析理”部分,就持论者对这三章的过度诠释,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应当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而非从义务论的角度去理解儒家思想,质言之,这三章都应当从“行乎中道”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从抽象原则的角度去理解。最后,就持论者持论的不同层次,本文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圣人腐败论、伦理原则腐败论和文化心理腐败论是持论者持论的三个不同层次。前两个层次的漏洞比较明显,因此反驳也比较容易。比较特别的是第三个层次。通过对文化心理腐败论的仔细分析,本文指出,认为儒家伦理是腐败的文化根源的看法实际上以大公无私的观念为基础的,这可能是持论者自己没有意识到也不愿意承认的一点。相比之下,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公不废私的思想则是一种更为平实、更值得欲求的伦理观念。

  • 标签: 行乎中道 美德伦理 公不废私
  • 简介:转化医学理念和发展模式正在向生物医学研究众多领域迈进,它既给人类带来治疗疾病的希望,也引发了许多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伦理问题。本文围绕转化医学研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知情同意、分配公正、群已关系、利益冲突等问题进行了伦理分析和论证,以期使转化医学在其运用领域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并造福人类。

  • 标签: 转化医学研究 伦理问题 生物医学
  • 简介:传统的道德内化概念没有明确提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道德内化的巨大差异,没有把道德内化的逻辑层次、道德内化的现实发展、道德主体的身心成长过程进行明确划分,因而带来了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清理此概念及相关问题,有助于相关伦理学理论的完善。

  • 标签: 道德内化 主体性 反复性
  • 简介:'中和',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的价值理念和处事方法,也是贯通价值哲学之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共有原则。'中',有'中国'之意,也有'中心''主体'之意,相当于一个事物向周围扩散的中心点,以及控制全局的主体责任者。'和',有'和谐''聚合'之意,是处于非中心或边缘状态的事物的一种存在状态。中与和组成'中和'一词,是指事物存在的一种正常状态。'中'与'和'的关系,还可以抽象为体与用、道与器的关系,即中为体、为道,和为用、为器。'中和'与'和合',虽有区别,但也有很大的重合。二者都是哲学理念,并且都强调'和'的理念和价值。'中和'理念的本质是要求人们按唯物辩证法办事,特别是要按对立统一规律办事。'中和'理念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矛盾关系。'中和'理念的要义是增加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大至治国理政,小至修身齐家,'中和'理念的智慧光芒无处不在。中和之道可调节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也有助于平衡人的情感、理性和意志;对防范思想路线的左右偏颇,树立'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推动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和平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和 源流 内涵 本质 核心 要义
  • 简介:<正>科技道德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证科学技术沿着健康道路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运用道德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间的科技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关于科技道德的研究对象与定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啊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科技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每个国家理论界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科技道德 若干理论问题 科技活动 科技工作者 学行 个人与社会
  • 简介:本文探讨了网络舆情管理中伦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对策。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都存在伦理失范问题。网络舆情管理中伦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涉及转型、观念、技术和治理等方面。在此,我们应当以网络核心道德价值观为指导,实现网络舆情善治。

  • 标签: 网络舆情管理 网络核心道德价值观 网络舆情善治
  • 简介:我国当前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一种"社会恶",其不仅在现实层面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在社会发展目标上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在心理层面影响人的幸福感知,从精神层面动摇国家和民族的伦理基础,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从伦理学视角看,其形成原因一是制度设计内蕴的伦理缺陷所致,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衍生出贫富差距,政策倾斜造成地区之间、居民之间贫富差距拉大,行政性行业垄断导致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缺失使得反贫困乏力等;二是非制度性因素的道德失范,如权力腐败和非法致富,贫困亚文化的道德惰性等。消除我国贫富分化现象应注重制度伦理建设,匡扶社会正义;秉持"善治"理念,维护社会公平;培养贫困群体积极的自我体验,引导其主动增权。

  • 标签: 贫富分化 制度伦理 公平正义
  • 简介:大数据已成为21世纪的新石油,各国政府相继提出发展大数据战略。借助大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等技术,大数据信息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伦理问题,如隐私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

  • 标签: 大数据 信息价值开发 隐私权 知识产权 信息安全
  • 简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也关乎校园和谐及社会稳定。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结果和内部管理来看,都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为了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和完善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把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与实施必要的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公平操作。

  • 标签: 高等教育 公平问题 解决办法
  • 简介:当前,企业伦理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企业的义利价值权重问题是企业伦理中最基本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当代企业求利打下了基础,但企业求利善的目的要通过善的手段来实现。

  • 标签: 企业伦理 价值排序 社会责任
  • 简介: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的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的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 标签: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