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心灵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彰显。作为一种永恒价值,它已不再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衡量标准的传统心灵美,它更是一种生命的情怀,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是一种饱含情感的人性美。在我们物质生活愈加富足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反观自己,反省自己,反思人性,而不应在物欲中迷失自己,迷失本心,要让心灵之美引导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 标签: 心灵美 生命 自由 反思 自我价值
  • 简介:二十八李逵斧劈罗真人昏君宋徽宗最宠幸的佞臣高俅,有个叔伯兄弟高廉,任高唐州知府,他很有权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他的小舅子殷无锡依仗其姐夫的权势,无理霸占柴进的叔父柴皇城的花园,并且限三日搬出。当殷天锡又来威逼时,李逵把殷天锡揪下马来,“拳头脚尖一齐上”,打死了殷天锡。高廉为了给殷天锡报仇,又把柴进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 标签: 《水浒》 无锡 宋徽宗 李逵 权势 柴进
  • 简介:文章对20世纪西方美学主潮作了一个总体的描述,并找出了一些主要西方国家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共同趋向,指出对于文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对这个趋向的认识是重要的,可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在研究文学时的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研究对象有一个清晰的意识。

  • 标签: 20世纪 西方 美学 艺术概念
  • 简介:如今,雕塑被人们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艺术作品不仅仅满足于视网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重建文化精神、智慧和思维方式。雕塑是思想的表达。而非雕塑形式的变换。从哲学的角度看,如果我们总是不停地复制那些唯美的、叙事性的雕塑作品,而不能给观者带来思考,那就真的成了视网膜艺术了。

  • 标签: 雕塑作品 哲学 艺术作品 文化精神 思维方式 视网膜
  • 简介:海德格尔反对传统艺术哲学通过形而上学来把握艺术,认为艺术哲学应迈入“思”的视域,通过“思”来重新为艺术奠基。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核心概念——真理、世界、大地、美、诗的剖析能够更好地认识其艺术哲学思想。海德格尔的真我观是以脱离“孤独”,超越“沉沦”,先行到死为其特征的。海德格尔的艺术哲学对“存在”的本体论的追问,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以及其对诗与思、语言的人本学的阐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艺术哲学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哲学思想 “存在” “思”
  • 简介:北京莱柏尔化妆品有限公司利用被国内外各媒体曾经广泛报道过的神来之物"肉灵芝"研制打造出一系列护肤珍品,为爱美女性提供了全新概念的化妆品。此系列产品的核心原料源自9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的——"不明生物体"的浸泡液和分泌液,该生物体经过国内有关专家长期研究,最后将其命名为"特大型粘菌复合体"。另据研究报告证实,该生物体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微小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几丁质、甲壳质等

  • 标签: 化妆品 灵芝 新概念 生物体 长期研究 研究报告
  • 简介:刘清平,男,1956年生。197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政治历史系,1981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1981年至2003年在武汉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系工作,2000年晋升教授,2001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先后任美学教研室主任、美学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至200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任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学研究所所长。

  • 标签: 美学研究 哲学系 刘清平 武汉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01年
  • 简介:加缪以“荒诞”为出发点,在形象的文学作品和抽象的理论两个维度上描绘了一个充满荒诞和欺骗的世界,并提出了以“反抗”为中心、内涵丰富的生存哲学.加缪一直坚守着他的“人间信仰”,去实践他的生之热爱.即拒绝考虑永生,坦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并最大限度地热爱和享受它;拒绝考虑彼岸世界,坦然接受并喜欢我们真实感知到的这个世界.这是建立在对生命、对人的理解同情之上的坚定的人道主义信念.对于萨特而言,他人即地狱;而对于加缪,他人则可能是天堂.他让我们相信,人类的生命存在必须依靠正向价值的支撑,才能够不断找回一种承载生命的勇气,为突破困难、迷茫奋力前进增添正能量.

  • 标签: 欺骗 荒诞 反抗 生存哲学
  • 简介: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时间并不如哲学长,但在哲学初始之际,人们的审美意识就已然存在并随着哲学的进步而进步。儒家、道家与古希腊的哲学流派虽然分属于东西方,在思想的表现形式上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的思想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儒家力求通过“仁”来达到和谐,道家追求的是通过“道”的感悟达到超脱尘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毕达哥拉斯则通过“数”来实现和谐,柏拉图则是以形式求得真善美的统一。可见,中西方的美学虽然发展步伐不一,但在人类迈入文明之初,哲学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共通的,可以为现代美学所用,以使美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 标签: 哲学 美学思想 中西对比
  • 简介:一、萌蘖与内驱力我祖籍天津,祖父是清束民初杨柳青镇一民间画师和书画装裱匠人,生活虽然清苦,见识书画却很多,存书也不少。父亲受其熏染,自小醉心书画艺术,嗜读文史,

  • 标签: 自传 学术 美学 书画装裱 杨柳青镇 书画艺术
  • 简介:服饰是文化的象征。中世纪文明是宗教文化影响的显著体现。中世纪的服装艺术虽然在宗教的禁欲主义影响下被一定程度地进行了抹杀,但同时也刺激了某些服装的发展,使服装衍生出新的种类,从而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服装艺术风格。服饰辅佐了宗教,宗教又使服饰得到了升华,中世纪的服饰形态在世界服装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 标签: 宗教文化 服装艺术 服饰设计 禁欲主义 艺术风格
  • 简介:16世纪的景德镇瓷业受到来自国内外的文化激荡,原本以官营瓷业文化圈为特色的景德镇瓷业环境受到搅动,民营瓷业迅速成长和发展。从而促使景德镇瓷业文化的交流圈、瓷业从业人员的自我意识、陶瓷产品的审美特征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只是,由于受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响,当时景德镇的瓷业文化发展仍受到重重制约。

  • 标签: 16世纪 景德镇 瓷业文化环境
  • 简介:一种审美思潮的出现,都是某种社会意识的折射与反映。20世纪的乡土文学、历史小说、文化散文都弥漫着一种怀旧情绪。这是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科技文明的转型期的一种有深刻意味的文化现象。

  • 标签: 《曾国藩》 民族传统文化 余秋雨 20世纪 90年代 乡土文学
  • 简介: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了这一历史趋势。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全球化,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具有不同性质的意义。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和理论批评,反映了中国工业现代化过程的社会现实,成为反帝反封建与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一翼。著名美学家和批评家、国内唯一审美文化杂志《美与时代》副主编贾玉民教授、刘凤艳主编的《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一书,以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方法为主旋律,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介了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发展成就,成为评介和探索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扛鼎之作。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