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宗教体验是人在宗教活动中的心态或体悟及伴随的情感体验,有强烈的情感特征。为了探讨宗教体验的情绪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理活动的相关,本研究用自编图片诱发情绪,以情绪调查表记录诱发情绪前后18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大学生的情绪主观体验变化,同时采用多导生理仪记录了其自主神经生理指标和脑电波。结果表明,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主观体验差异显著,并在C3C4电极所记录的脑区表现出θ波能量差异。总体上,基督教的宗教体验与普通的情绪体验不同,基督徒更多的是正性情绪体验。

  • 标签: 宗教体验 情绪 脑电波 自主神经活动
  • 简介: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冯特 宗教心理 民族心理
  • 简介:詹姆斯对宗教心理的关注,与其浓厚的家庭宗教背景、青少年时代的心理冲突和晚年激进的经验主义倾向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从非理性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宗教经验;主张按照实用性原则处理信徒的人格差异;力求通过个案比较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其贡献在于:开创了从个体人格差异角度剖析宗教经验的独特之路,开辟了依据心理学原理指导信徒日常生活的应用之路,开拓了引领宗教心理研究朝着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忽略了群体宗教意识对个体宗教意识的制约作用,对个体宗教经验特别是神秘经验的解释含混不清,在宗教心理学理论构建方面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 标签: 詹姆斯 宗教心理学 背景 特点 地位
  • 简介:传统道家责任心理思想是中国人责任心理结构认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有无相生”的道体论和“自然”“无为”的伦理价值观,归纳提取出该文化内部“为政”“养生”“经世”三方面相辅相成的责任心理结构;并指出“真人”人格的培养是促成这一结构现实实践的关键所在;坐忘心斋、谦下守柔、知和不争,构成了责任心理品质养成的主要策略机制。传统道家责任心理思想研究对当代责任心理学理论建构、个人生命意义探究及社会价值观反思,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道家 责任 无为 真人 现代意义
  • 简介:[目的]通过课堂活动了解大二学生对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涯设计的具体内容,分析其生涯规划的现状与特点并给出参考意见,为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139名来自文、理、工科35个专业的大二学生为样本,以"生活生涯规划———展望未来"的课堂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大二学生的生涯规划态度积极、视野开阔但准备不足、目标模糊,对生命广度和和生活空间的认识还不足,男女生的生涯规划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较欠缺,规划的内容还不够清晰,还需要从学校和个人层面给与更多更专业的关注和努力。

  • 标签: 生涯规划 生涯发展论 生命广度 生活空间
  • 简介:一、个人自述我从小内向,老实,父亲对我的管教很严,也不知是遗传的,还是儿时培养的,使我性格尤为孤僻老实,在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的眼中我一直都是个很乖的孩子,老实本分,我还曾经白痴是的引以为荣,直至近二十岁上了大学后,由于感情上的一次挫伤,想法不知怎的,突然骤变,总感觉自己以前都是白活,再后来几次人际交往上的挫折,还有择业上的挫折,使其想法愈演愈烈,简直不像个男人,觉得男人老实就是绝对的缺点,就不可活,想起曾经的我,真觉得可笑,无语,想想父亲,从小对我就是极强的约束性教育,这不让,那不让,这个不放心,那个也不放心,我当时小,也逐步成为习惯,别人欺负我,不敢反击,胆小怕事,有了理想,没能鼓起勇气真正实现,缺乏主见,做事犹豫不坚决(现在我都真正意识到了)。

  • 标签: 孝顺 人际交往 大学后 性教育 父亲 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