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实验范式,常被用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问题。不同于以往研究,本研究将作为记忆材料的人格词汇区分为两种性别特征,以此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性别问题。实验设计为2(被试:男性与女性)×2(编码方式:自我参照编码与语义编码)×2(记忆项目类别:男性特征人格词汇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混合因素设计。首先,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其次,研究发现男性被试对于男性特征人格词汇自我参照效应,显著高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女性被试情况正好相反。实验结果表明,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系统对那些与自我性别相一致的人格特征词汇有比较好组织编码形式,反映出自我对性别的认同。

  • 标签: 记忆 自我 自我参照效应 性别角色
  • 简介:老龄及其引发心理支持问题,是目前突出社会问题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老年心理关爱所存在问题和现实紧迫性,系统梳理和对比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周边地区研究和工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老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当下适合我国老年特色有关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主要任务和发展走向。

  • 标签: 积极老龄化 心理健康 心理支持
  • 简介:通过个案跟踪和控制实验探讨了词汇飞跃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命名洞察力具有现实性,且词汇飞跃与命名洞察力出现紧密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儿童词汇量快速增长原因。命名洞察力获得促进了词汇快速增长,标志着儿童建立起词汇与指称之间匹配关系。词汇飞跃之后,儿童很快建立起词语间符号关系,并最终促进了儿童语法发展。基于此实证结果,本研究还建构了诠释词汇飞跃本质理论模型。

  • 标签: 词汇飞跃 命名洞察力 实证研究 理论模型
  • 简介:心灵健康指情绪、心智、心理和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这些能量之间存在着微妙相互联系,而人通过宗教行为实践则使他们彼此补充,达到自性认知,从而在建立精神和心理健康上发挥了重大支持作用。治疗过程是从深度心理学角度讨论,并提出如何运用宗教促进心灵重新平衡以恢复健康。本研究同时也结合对孩子健康幸福有重要影响家庭关系探讨。本文核心部分展示了一系列个案研究,来阐释对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研究工作应用。这些案例体现了荣格思想,即心灵健康和个体对完整性追求相关。一旦追求受阻或遭破坏,人就会出现症状,从而寻求治疗,或转向宗教或参与其他文化习俗来寻求医治。人们通过冥想、祷告、诵经、音乐、密宗艺术、密宗礼佛、圣餐礼和朝圣宗教习俗让一些非理性事物进入他们精神领域,促成内心再平衡以恢复健康。荣格强调研究深层无意识(他称之为“灵魂”或“自性”)中非理性,他认识到实现健康需要平衡心灵中对立成分,特别是有意识与无意识。应用建立在道教太极图之上平衡和转化循环不息原则,本文讨论了四个家庭治疗过程。中国宗教与它古代文化相互交织而不可分离,在这一终极平衡原则根基上,中国宗教和宗教组织处在一片理想土壤中,对治疗过程和完整性平衡过程发展具有帮助。

  • 标签: 荣格 心灵健康 平衡 完整性
  • 简介:框架效应是指对同一问题不同描述导致人们选择发生转变现象。自Tversky和Kahneman(1981)提出框架效应以来,研究者主要从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对框架效应进行解释。本研究结合使用情绪启动与眼动记录,采用2(框架:获益、损失)×3(情绪:愉快、平静、悲伤)实验设计,探讨情绪对框架效应影响。结果表明,框架和情绪启动主效应均不显著,但是两者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消极情绪(悲伤)引起被试出现明显风险寻求倾向;消极情绪(悲伤)启动下被试对损失框架认知加工程度和积极情绪(快乐)启动下被试对获益框架认知加工程度均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增加。

  • 标签: 框架效应 情绪 眼动记录
  • 简介:抑郁症患者情绪信息加工已成为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其特异模式或许可以作为检测抑郁有效指标。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对正性情绪信息反应水平以及对情绪表情(尤其是悲伤表情)辨别能力都有所降低,不仅抑制负性情绪能力受损,而且在社会情境下精确判断面部表情微弱改变能力也受损。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抑郁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研究及其主要发现,并借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微表情识别训练研究结果提出有必要开展抑郁症患者微表情识别及训练研究,最后分析该领域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标签: 抑郁症 面部表情识别 面部微表情识别
  • 简介:汉语书写系统中不存在明显词边界,中文读者对于词划分存在较大差异。词意识和词性均是影响这一差异因素,本研究从发展角度来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作用于词边界划分。实验分别选取三年级、五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学生完成词切分任务。结果发现:(1)词切分认同率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切分出来词单元逐渐增大;(2)词切分认同率随年级变化趋势会因词性不同而发生变化,助词、形容词前、连词和介词后切分认同率与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但形容词前、数词、量词和介词前切分认同率并未随年级变化而变化。结果表明,词意识对中文读者词切分影响受到词性调节。

  • 标签: 词切分 词意识 词性 发展研究
  • 简介:研究采用A型人格问卷、大学生学习拖延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某大学1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A型人格大学生拖延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习拖延、学习拖延原因。拖延主要原因是冒险性、懒惰、依赖性和时间管理。说明大学生A型人格能够正向预测学业拖延、学业拖延原因及学业拖延中任务自主性,即A型人格大学生身上存在显著学习拖延现象。

  • 标签: 大学生 A型人格 学业拖延
  • 简介:为了探索集体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应对方式影响,本研究在90名癌症患者中随机选取46人进行干预研究。为考察干预效果,在干预后分别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因子前测得分为协变量,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因子后测得分为因变量,进行2(分组:实验组、对照组)×2(性别:男、女)×3(年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三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集体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应对方式各分量表上得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集体心理干预在性别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应对方式。

  • 标签: 癌症患者 集体心理干预 应对方式
  • 简介:正念自从被卡巴金引入心理治疗领域以来,其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有大量研究关注正念对注意影响。本文将正念对注意影响相关研究做了一定梳理,发现正念训练对注意产生异向影响,即既可以保持对单一目标的专注又可对不同刺激时刻警觉。本文认为正念对脑机制改善和正念两种不同训练方式这内外两个原因导致了此现象出现。

  • 标签: 正念禅修 注意 专注 警觉
  • 简介:从汉语词汇听觉加工入手,利用汉语不同于非声调语言特点,通过变化词汇元音、辅音和声调考察这三类语音信息在汉语词汇语义激活中作用。采用ERP方法,结合LORETA源定位技术,通过被动oddball范式,考察在早期自动加工过程中,语音信息对汉语词汇语义激活作用和语音信息加工大脑激活模式。

  • 标签: 语音信息 ERP LORETA
  • 简介: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中物体和场景关系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动记录法考察了68名知识背景不同文理科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差异。结果表明,知识背景对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有影响,其主要作用于分类加工首次加工阶段。文科学生在首次加工中对问题区分配注意多于选项区,而理科学生对问题区和选项区平均分配注意。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能够更早注意到正确选项,在加工中重视对上位概念概括(问题区目标概念)和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间(选项区待分类概念和目标概念)比较,而理科生更加重视同水平概念间比较。

  • 标签: 知识背景效应 分类加工 眼动 大学生
  • 简介:目的:本研究针对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孤独感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找出相应解决手段。方法:采用问卷测量法,选取初中生被试310名,运用UCLA孤独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施测。结果:1男性初中生较之女性初中生有较高孤独感2担任班委与非担任班委初中生在孤独感上有显著差异,担任班委与非担任班委初中生在求助和解决问题维度上有显著差异3应对方式各个维度均与孤独感有显著相关,孤独感和求助、问题解决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4求助和问题解决对孤独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自责对孤独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孤独感之间关系研究为初中生孤独感干预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和有效科学依据。

  • 标签: 初中生 孤独感 应对方式
  • 简介:研究通过问卷法对167名初中生做焦虑自评,以判断各个年级初中生焦虑发展水平。得到结论,初一到初三焦虑状况总体上呈现显著差异。初二与初一存在显著差异,初三与初一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初中生 焦虑 SAS焦虑自评
  • 简介:认知偏好广泛存在于抑郁个体认知加工过程中,但是以往研究多是就单一过程中偏好进行研究,忽略了整个过程中不同偏好间相互影响。认知偏好联结理论提出,为我们更加综合、宏观地研究不同认知偏好提供了新视角。在总结认知偏好联结理论相关研究基础上,我们也试图出探明日后研究前进方向。

  • 标签: 抑郁症 注意偏好 解释偏好 记忆偏好 认知偏好联结理论
  • 简介: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基础上,按照严格程序,编制了具有开创性和良好信效度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运用该问卷对上海市8个区县54所中小学1576名班主任进行了情感素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总体尚可,但仍需提升;女性总体稍优于男性;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随着学段升高有所下降;教龄和做班主任时间长短对其情感素质有重要影响;班主任情感素质在性别和教龄上有交互影响。

  • 标签: 中小学 班主任 情感素质 调查
  • 简介:通过对271名不同刑期男性罪犯人格问卷和改造表现问卷调查,以探讨不同刑期男性罪犯的人格与改造表现之间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分数高罪犯改造表现成绩优于人格分数低罪犯。(2)中长刑期罪犯人格与改造表现呈显著正相关,中刑罪犯恃强性和自律性,长刑罪犯怀疑性和乐群性对其改造表现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高乐群性对罪犯获得年度奖励具正向预测作用。提示应根据不同罪犯群体的人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改造,达到更好地改造好罪犯目的,为针对不同刑期罪犯开展循证矫正提供理论上依据。

  • 标签: 罪犯 人格 改造表现
  • 简介:研究采用Russell等编制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对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并对4名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剖析孤独感深层原因。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在专业雏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城乡、是否为学生干部和是否为毕业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发现大学生孤独感深层原因主要是人际、发展性和情感方面。

  • 标签: 大学生 孤独感 极度自尊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美国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情绪等研究目前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关注热点话题。师生关系指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因为各自地位、职责及规范行为差异,彼此经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对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各种情绪体会,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功课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情绪体验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本研究对安徽师范大学487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究大学生师生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通过解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业效能感具体策略建议。结果表明:1)良好学业情绪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和积极主动学业自我效能感。2)良好学业情绪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创建。3)良好师生关系可以构成积极学业自我效能感,而且学业情绪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师生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