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作为彝区群众的纠纷解决方式,在调解主体、调解方式及调解程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尽管其存在着违法调解,通过调解宣扬等级观念以及阻碍国家法执行等消极因素,但也具有快速解决纠纷、防止事态升级以及调解成功率和执行率高等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并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凉山彝区法制建设。

  • 标签: 凉山彝族习惯法 调解制度 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
  • 简介:云南直苴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保留着大量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大量的冲突和调整,已形成了一系列的内生机制,并以顽强的生命力维系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当地彝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西部大开发中,挖掘整理这些经过生产实践而来的宝贵思想,并加以一定的指导,可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重建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生产、生活模式.

  • 标签: 云南 彝族 宗教信仰 生态保护
  • 简介:彝族人类学影视片是彝族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的彝族人类学摄影是在本世纪初出现。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始拍《凉山彝族》这部民族志影片,是为新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开创性工作。八十年代又拍摄出一些彝族人类学片。今后彝族文化的更新和交融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剧烈,因此拍摄彝族或彝区人类学影视片的题材与日俱增。彝族人类学影视片的拍摄将是一项任务繁重且前景广阔的工作。

  • 标签: 中国彝族 人类学 影视片
  • 简介:"丁兰刻木"是在汉族地区形成的艺术传统,在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传入彝区。从口头艺术的主题上来看,汉族和彝族的丁兰刻木传说都是在颂扬孝道,但在情节方面却有很大差异。彝族的"丁兰刻木"艺术传统新增了不少语义元素和行为元素。从存在形态上来看,汉族、彝族的"丁兰刻木"艺术传统亦有异同。从汉族"丁兰刻木"艺术传统在彝族地区传播和变异的分析中,我们认为,汉族"丁兰刻木"艺术传统中的优质成分具有跨文化、跨民族和跨区域价值的伦理观念;少数民族对汉族艺术传统不是被动地接受;汉族艺术传统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以及少数民族对汉族艺术传统的选择和改造,是我国多民族艺术水乳交融的体现,对于促进彼此的理解、认同和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丁兰刻木” 艺术传统 比较艺术学
  • 简介:“凉山彝族漆器”2008年6月7日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给彝族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宜,升华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彝族漆器以餐具和酒具等生活日用品为主,以其产品的实用性、工艺的独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漆器的产生与发明,凉山彝族漆器传承元素,凉山彝族漆器髹饰传承地,凉山彝族漆器髹饰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彝族漆器 传承情况 调查研究
  • 简介:<正>在中央民族语文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1992年5月,我们“四川民族地区‘双语制’问题研究”课题组彝汉双语研究小组部分同志,经云南昆明、宁蒗到四川的攀枝花、盐源、西昌、喜德、甘洛、峨边等市县,对双语教育和双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历时近四十天,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彝族地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主)双语教育情况大体如下:

  • 标签: 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 彝文 彝族地区 民族语文 学习汉语文
  • 简介:<正>作为表达原始思维的一种符号——神话,可以看做是一种“隐喻”。而对于“神话思维来说,隐喻不仅只是一个干巴巴的替代,一种单纯的修辞格;从我们后人的反思看来不过是一种‘改写’的东西,对于神话思维来说却是一种真正的直接认同”。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认同”,隐含着原始人万物皆有智有灵的观念及自己氏族部落的图腾观念,因而“隐喻”了当时的某些文化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诸如,凉山彝族神话

  • 标签: 氐羌 土家族 彝族先民 彝语 鹰图腾 族源
  • 简介:凉山美姑县彝族地区大力发展彝族文化旅游的同时,应当在文化开发中将生态保护提上日程,这也是各少数民族地区走特色旅游路子时所关注的问题,笔者在认真研究该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生态保护对策.

  • 标签: 美姑 彝族传统文化 旅游开发 生态保护
  • 简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大潮,成都市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批无业彝族人口滞蓉不归现象,而且其数量不断增加,活动范围日渐扩大。这是一群流动性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与地区特点,文化程度低的特殊人群。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自身的不足,无业彝族滞蓉人口中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民族关系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领域,不能不引起民族工作者、党政部门和整个社会的重视。本文力图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对无业彝族人口滞蓉原因、滞蓉现状作了初步地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条建议。

  • 标签: 无业彝族人口 滞蓉不归 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