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择20世纪50年代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民主改革作为研究对象,认识民主改革的由来、内容及后果。文章介绍了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的阶层构成及其特点,阐述了建国初年开展相关工作的困难,提出欲摧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必须开展社会改造,改天换地;分析了《宪法》颁布后彝区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即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者不愿意继续接受统治,彝族干部逐步成长并担任重担,社会改革的条件基本成熟。然而,改革行动尚在协商中,少数奴隶主发动叛乱,抗拒政府,反对改革。叛乱促使改革提前及加快,改变了和平协商改革的构想,改革与平叛同步进行。为了实现和平改革的构想,顺利完成社会改造的任务,中央决定实施“更加宽大”的政策,调整了相关的措施,但受到少数叛乱者的抵制。于是,彝区各级政府完整理解、全面贯彻中央指示的精神,迅速平息叛乱,开展了“复查补课”运动,于1958年5月完成了改革。民主改革摧毁了奴隶制度,奴隶获得自由,翻身作主人;改变了生产资料的占有形态,昔日奴隶分得土地、农具及耕畜等,焕发生产积极性;结束了过去家支林立的无秩状态,建立各级政权,发展了农村党团员,培养及任用彝族干部,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完成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建构;争取、团结、改造及安置了部分上层人士,形成了接受党的领导,爱国守法、争取进步的政治氛围。

  • 标签: 凉山彝族地区 民主改革 奴隶社会 社会改造 民族区域自治 彝族社会
  • 简介: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广泛的民族性、群众性和时代性,是彰显民族特色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良的风俗习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阻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革除陈规陋习成为新时代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内容,凉山彝族地区自开展移风易俗以来,针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为移风易俗工作探索出了新思路,其探索出的实践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新时代 移风易俗 凉山彝族
  • 简介:凉山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文化遗产丰富。彝族舞蹈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人。冷茂弘、黄石、吴琪阿依、马琳等来自汉族、彝族的舞蹈编创者们,在近50年来汲取彝族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结合中国时代精神,创造出了无数精良的舞蹈作品,并且开创了许多全新的舞蹈形式,为中国民族舞蹈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回眸 彝族舞蹈 艺术风格 发展历程 表现形式 传承研究
  • 简介:凉山彝族人名凉山彝族的人名,均由姓、名和性别代称3部分组成。其中姓是复姓,名为双名,性别代称则是男性为“子”、女性为“莫”。取名多在婴儿出生一月后择日进行。届时,先由母亲将孩子第一次抱出家门“见天沐日”,并作象征性喂食,然后才由父亲给孩子作象征性理发...

  • 标签: 凉山彝族 婴儿死亡率 象征性 新生事物 八卦 反时针方向
  • 简介:摘要凉山彝族地区是我国毒品重灾区,该地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教育落后、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导致毒品犯罪屡禁不止。分析彝区农村毒品犯罪趋势,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形成原因,为彝区农村禁毒提供针对性策略,以期有效遏制毒品犯罪问题。

  • 标签: 凉山彝族地区 农村 毒品犯罪 防治
  • 简介:待客饮食礼俗大凉山彝族家庭用酒食接待客人颇具民族特色,基本礼俗有五点:一、招待客人 以旋杀活畜为上大凉山彝族非常好客。为了表明主人待客的诚意,特别是接待远客和贵客,尽量不用家里原有肉食,而要杀活畜,见鲜血、吃鲜肉。为了使客人相信主人的诚意,宰杀牲畜前还要将准备杀来待客的牲畜牵到客人面前过目,使客人知道是专门杀来招待他们的。二、主人待客 只陪客人饮酒按照礼俗,客人到家首先斟一杯酒给客人,在缓缓地饮酒过程中交谈。宰杀大牲畜招待客人,用烧烤肉下酒。三、请客吃饭 不同席陪客按照彝族礼俗,主人招待客人是不同席陪客吃饭的,这是为了让客人吃饭时不感到拘束。四、一次上足饭菜 席间只添

  • 标签: 凉山彝族 主人家 饮食礼俗 招待客人 凉山彝族自治州 民族特色
  • 简介:自古以来,婚丧嫁娶是彝族传统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凉山彝区的许多传统习俗也随之发生变迁,特别是在高额婚嫁彩礼和丧葬事中铺张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操办婚嫁和丧葬时动辄十几万至数十万的消费情况时常出现,这不仅制约了凉山彝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脱贫致富的步伐。

  • 标签: 凉山彝族 婚丧嫁娶消费现状 扶贫影响
  • 简介: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发育,培养他们努力拼搏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体育教育意识不强,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少数民族中学体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本文结合凉山彝族地区实际情况,对该地区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找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该地区的中学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中学体育 凉山彝族 体育课堂
  • 简介:摘要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神职人员,在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也是彝族社会生活中主持祭祀、禳解祟祸、占验吉凶、主持盟誓以及进行裁判的神灵代表和法力象征。毕摩在做“毕”时都会使用特有的法器或法具,本文通过梳理凉山地区彝族毕摩法器,对毕摩做“毕”时使用的法器及使用情况进行初探。

  • 标签: 凉山,毕摩,法器
  • 简介:摘要色彩是外界因素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形成的一种认知现象,色彩崇尚表现为对某一色彩的喜爱和敬畏,不仅是一种感官的认知更是该民族在长期历史文化发展和民族心理特征相结合产生的一套象征性符号系统。本文以凉山彝族为个案探讨了民族尚黑的四大表现以及影响习俗形成的四大主要因素。凉山彝族对于黑色的崇尚表现为在语言表达、外貌审美、服饰器物和居地建筑上尚黑,而尚黑的缘由主要是受到族源的氐羌氏族、地黑为主的母体崇拜、“哎哺”宇宙观以及崇火习俗对于黑色敬畏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大肠癌患病情况;伺机性筛查在少数民族地区大肠癌早诊早治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初筛与进一步电子结肠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243名主动就诊于西昌市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伺机性筛查。结果1243例筛查对象中,初筛阳性率为70.4%,共1156名患者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8.2%,大肠腺瘤检出率为11.8%,大肠癌检出率为6.7%。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大肠腺瘤及大肠癌发生率高,需提高防癌意识,加强大肠癌筛查。

  • 标签: 凉山彝族自治州 少数民族地区 大肠癌筛查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阐述凉山地区彝族传统元素在光伏车棚设计中的应用,即传统彝族文化元素、传统彝族图案纹样的体现。使彝族元素在凉山地区的光伏车棚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打造地域特色的外观风貌。

  • 标签: 凉山彝族 光伏车棚 造型设计
  • 简介: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宋兆麟漆器是中国的发明之一。远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已经使用了漆器,商周以后漆器有重要发展,还利用天然漆在青铜器上粘结绿松石,西周时期利用漆在建材上防腐。宋代出现了漆雕。至今在我国民间还使用、制作漆器,其中以凉山彝族的漆作最...

  • 标签: 凉山彝族 彝族漆器 木胎 镟床 植物图案 新石器时代遗址
  • 简介:【摘要】文章以凉山彝族继承习惯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彝族继承习惯法的基本理念、制度基础、具体内容以及继承习惯法中的合理性与滞后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彝族繁衍发展的精神支柱及文化理念,更深层次的认识彝族与诸多民族在婚姻、家庭、继承理念上的共性与个性。

  • 标签: 习惯法研究 凉山彝族 彝族继承
  • 简介:凉山彝族民歌种类丰富,它不但注重对历史渊源、自然环境、劳作生活等的描述,也注重演唱时的以声动人,以情感人,还注重无拘无束有感而发与不同技巧的添加。它的发声灵活运用真假嗓配合,有的演唱说唱结合,气韵连贯舒展,在规范、和谐的情理中独具民族特色,是掌握科学发声技巧的瑰宝之一。

  • 标签: 彝族 民歌 艺术风格 演唱技巧 借鉴
  • 简介:<正>美丽富饶的大凉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雄居云贵高原南端。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蒙、苗、傈僳、纳西、傣、布依等十几种民族。凉山彝族是古羌人的后裔,它的文化艺术,在某些方面,还保留着古羌人的遗风。凉山彝族在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化,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

  • 标签: 凉山彝族 锅庄 彝族人民 文化艺术 大凉山 火文化
  • 简介:本文结合大量的田野访谈资料和相关的毕摩经籍分析凉山彝族毕摩卡巴从传统到现代发展过程及特点。传统毕摩卡巴是献给神灵的物品、卡巴种类多样化,传统毕摩卡巴呈现神圣性的特征。如今凉山彝族神职人员毕摩的卡巴呈现出神圣与世俗二元性共存的特点。毕摩卡巴的收受方式反映了凉山彝族宗教信仰神圣性与世俗性并存的现状。从毕摩卡巴的现状中可以解读出彝族文化变与不变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凉山彝族社会的宗教文化将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彝族 毕摩卡巴 神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