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后,汉奸的数量也达到中国历史上之最[1]。于是国民政府制定政策、颁布法令,为惩治汉奸提供法律依据。国民政府惩治汉奸的相关条例,特别是《惩治汉奸条例》与《处理汉奸案件条例》在当时舆论界引起较大争议。由于制定时间紧迫,规定中难免出现漏洞,实践中也难免发生冲突,但总体而言,国民政府的立法在当时达到了较高水平,为抗日战争战后顺利审判汉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国民政府 惩治 汉奸 法令
  • 简介:监察制度是一个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在我国政治民主生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南京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并积极付诸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政府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但是,在国民党一党专政体制下,立法的设计与司法的现实相去甚远,监察制度不可能彻底遏制政府官员的腐败。但其所设立的监察制度的独立性、广泛性、权威性等特点,于今天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监察制度 南京政府 监察院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在赣、鄂、皖、豫、闽5省收复区推行特种教育,以期达到"清剿"共产党,救济地方社会,发展乡村教育的目的.但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把"清共"和控制民众放在优先地位,使特种教育在前期未能办理社会工作,而成为反共的工具.抗战时期,特种教育对培养民族意识、动员民众支持抗战起了一定作用.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特种教育 中山民校
  • 简介:国民政府行政院重庆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重庆市委机关大院8号楼国民政府行政院是依据1928年10月3日通过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设立的,居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之首,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征借教会学校——明诚中学的办公室和医务室作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办公之地、

  • 标签: 国民政府行政院 重庆市渝中区 旧址 政府组织法 中华民国 市委机关
  • 简介:1946年7月,国民政府组织收复南沙、西沙两群岛舰队,以当时装备最新式的“太平”舰(护航驱逐舰)为旗舰,率领“中业”(大型登陆舰)、“永兴”(扫雷舰)、“中建”(大型驱逐舰)等舰前往执行收复任务。舰队指挥官林遵和舰长麦士尧指定我(时任太平舰副舰长)负责研究拟订航行计划,限令在1946年12月底前完成接收任务。

  • 标签: 南沙群岛 国民政府 政府组织 驱逐舰 登陆舰 扫雷舰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机关文书档案工作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时期,通过研究这段时期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状况,总结这一时期政府为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的文书档案改革,以及总结档案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机关档案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机关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相当复杂、曲折。西藏地方政教势力设想趁清末以来中央权威式微之机,维持一种能障西藏上层统治势力原有各种利益之相对独立自主地位,政治意图上既不愿依附于英国,也不想与国民政府恢复正常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与南京国民政府谋图重构统一的中央权威之意图想违,双方时起矛盾。在复杂的动态社会政治情景下,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教势力双方之意愿,随时受到国际及国内政治时局因素之影响,不断会发生转变,既合作、又对立。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中央 西藏 关系
  • 简介:中日战争进行了十四年,日本为实行其“以华制化”、“以战养战”的战略,在经济上极尽搜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伪政权的银行发行纸币,趁机掠夺。伪币的发行给国民政府带来了诸多问题。战争结束后,面对残破局面,国民政府急需恢复经济,伪币的处理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伪币的收兑,一方面有利于国民政府币制统一,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加重了人民负担,是又一次经济掠夺。

  • 标签: 国民政府 伪币 收兑 评价
  • 简介:1927年秋,宁汉合流标志着武汉国民政府的最终瓦解,它的瓦解是当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在整个历史事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经济方面对武汉国民政府瓦解的原因作初步的探讨,以求得对武汉国民政府的瓦解有更全面的认识.

  • 标签: 武汉国民政府 瓦解 经济因素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作为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第一个党政政体,其疆域思维、边疆认知、边政实践等诸多内容,对近代民族国家之构筑具有独特而关键的历史作用,学界对此问题多有论及;然与上述问题联系密切、互为因果的治边理念,则较少明确关涉。南京国民政府的治边理念,是国民党以党治国思维在边疆治理问题上的直接表现,系近代民族国家构筑大势下的政治内容之一。虽其受到国民党政权自身弊端、国内外政情复杂、实践机制欠缺诸多因素之局限,但本质属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态之思维认知。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边疆 治边理念
  • 简介:许多人都知道南京紫金山下的“美龄宫”原来是国民政府的主席官邸,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南京城东30公里的汤山也曾有一个历时短暂的国民政府主席官邸(以下简称“汤山主席官邸”)。

  • 标签: 国民政府 紫金山 南京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从建立至1937年,空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初步构建了空军发展的体系。但是南京国民政府空军建设在淞沪会战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如国防意识严重滞后,缺乏对日作战周密的计划和部署,这都制约了空军建设与作战的效能。空军建设中的倾轧、腐败极大地阻碍了空军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的航空工业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空军作战的战斗持续力,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 标签: 国民政府 空军 教训 启示
  • 简介:1925年7月,在苏联的帮助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在广州国民政府存在的17个月时间里,苏联在军事装备的提供、军事人才培养和作战的决策指挥等方面给予了广州国民政府重大的支持和援助。

  • 标签: 苏联 广州国民政府 国民党 军事援助
  • 简介:灾荒与政治紧密相关。良性政治生态往往会灾而不荒,而恶性政治生态则会天灾人祸、逢灾必荒。民国时期天灾不断,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更多地和民国政局、政观、政策、政力有关。国民政府的武力统一政策挤占了防灾和水利建设经费,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社会自救能力。政府尽管具有了初步"为民"的人本理念,但在实践中却又倾向于"防民甚于防灾"的维稳思路。1931年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之际,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救灾不忘内战的政策。尤其是1942年河南大饥荒见诸报端之后,国民政府在救灾和宣传两方面均陷入被动,暴露了其对灾荒与政治合法性关系的误读和应对上的失策。

  • 标签: 灾荒 国民政府 政治合法性 责任伦理 危机与应对
  • 简介:国民政府在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到溃逃台湾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两度提出了"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口号,掀起了两次"西北开发"热潮。在这期间,国民政府要员蒋介石、戴季陶、宋子文、张人杰、邵元冲、朱家骅等先后赶往西北考察,他们对西北经济开发问题的活动前后持续了将近10年。他们的言论及保留下来的相关会议资料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开发主张,这些主张对于新形势下的西部大开发具有借鉴启示意义。

  • 标签: 国民政府要员 开发西北 经济开发
  • 简介:上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发展经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抗战前,中国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为全面抗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 标签: 国民政府 危机 发展经济 措施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国到处弥漫着失业恐慌的阴霾.南京国民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中西杂糅的方式治理失业,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成效,反映了国家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体认程度.由于失业对策自身存在局限性和局势的日益恶化,政府无法获得根治失业的两个支撑点即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最终失业问题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失业问题 南京国民政府 失业对策
  • 简介:西柏坡时期是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对新中国人民政的名称与性质和其他政府机构产生方式与途径的探索分析时期,也是对建立政府机构的组成与职能和人选等多个方面进行设想的时期,该时期为新中囱的成立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西柏坡 政府构建 探索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