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发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国青年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层面制定的《规划》,是由政府领衔、由团中央具体沟通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党管青年”,以国家政府为依托,把青年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这不能不说是在青年发展中的第一个壮举。我国对于其他群体也有相应文件出台,但就青年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出台还体现了我国对青年发展的高度重视,从《规划》的起草、编制、修改到发布都可谓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规划》是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更加体现了习近平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心和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规划》从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角度,致力构建一个全面、系统、长效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形成促进和保障青年成长发展的顶层设计。在部署实施上要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社团组织、社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的工作合力。从其表现的重要责任也反映出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设立推动规划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这一机制更加说明规划是在国家视角下促进完成的。

  • 标签: 国家视角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青年发展 青年规划 政策体系
  • 简介: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要求引入空间正义视角来完善城市治理。空间正义在价值层面上强调城市空间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在城市空间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中要求城市治理决策和分配机制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城市空间利益和资源的分配结果上要求公平性。良好的城市治理法律制度是实现空间正义的重要途径。我国当前的城市治理法律制度在空间正义的供给上存在缺失,应当从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程序和空间矛盾协调制度上进行转变。

  • 标签: 空间正义 城市治理 空间生产 空间分配
  • 简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起源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导问题域,围绕这一主题,韦伯提供了独特的解释模式,这便是“韦伯命题”。在“韦伯命题”的阐释上,存在一些简单化的解读倾向。实际上,理性化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线索,它也构成了韦伯分析现代资本主义起源的核心框架。从理性化角度阐释“韦伯命题”,有助于全面准确把握韦伯关于现代社会起源、现代性危机等问题的研究。

  • 标签: 理性化 “韦伯命题”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简介:大学精神是高校文化的精髓和升华,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的独特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大学精神能通过价值导向、激励熏陶和引导规范,使高校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成为合格的"大学人"。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大学精神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是改善高校德育现状的重要途径。多维度视角下,探析大学精神的德育功能,有助于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和优化德育环境,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 标签: 高校 多维度 大学精神 德育 育人机制 价值取向
  • 简介:商业谣言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业谣言这种不良商业文化随之开始出现,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公害。商业谣言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加强商业谣言治理研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商业谣言治理中政府不应是一个旁观者、局外人,而是责无旁贷的管理责任者。政府治理商业谣言主要运用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

  • 标签: 市场经济 商业谣言 商业文化 治理 政府责任
  • 简介: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网络设备,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收、获取或传播信息。互联网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极大地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在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而敌对势力利用这一点,将其与意识形态渗透和舆论传播相结合,频繁在网络信息空间发动对主权国家的舆论攻势。

  • 标签: 互联网传播 舆论斗争 信息传播方式 意识形态渗透 网络信息空间 传播信息
  • 简介:不为型腐败是“为官不为”现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腐败新形态.链网结构理论不仅较好地诠释了不为型腐败危害蔓延的扩散特征,而且提供了不为型腐败治理的新视角.不为型腐败在个体、组织、社会三个面向具有链网式扩散性危害的特征,但长期以来对这一腐败形态的防治中存在着“弱链”和“松网”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要构建一种不为型腐败的链网式防治体系,即建立持续性、终身化的时间维度防治链和建立动态性、网格化的空间维度防治网.

  • 标签: 链网结构 不为型腐败 腐败治理
  • 简介:农民是我国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点对象,中国农民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农民政治社会化历史沿革下来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决定了必须把农民政治社会化放在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受制于传统政治文化、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政府公信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微弱、农民的政治认同程度降低、农民的政治反馈进程断裂。因此,必须秉承“创新”时代精神,增添政治新元素、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贯彻“民本”执政理念,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 标签: 农民 政治社会化 多维视角 审视
  • 简介:从善治理念来讲,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K个方面的问题:政府的绝对主导作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区事务缺乏协商协同机制,社区建设脱离实际.新农村社区建设应从S个方面进行改进: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确立不同主体的职能和分工,建立多元主体间的协商协同机制,拓展民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保障.

  • 标签: 基层治理 社区建设 新农村
  • 简介:智慧政务建设是纵深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加快智慧政务建设还存在如缺乏顶层设计、政务资源的统筹兼容性较差、智慧政务建设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实践中,应强化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化政务服务供给渠道,完善政务服务法律体系,推动智慧政务健康稳定发展,进而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标签: 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政务 政务资源 政府治理
  • 简介:现代化经济体系观下的增长、平等与稳定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都有三个缺一不可的综合目标:增长、平等与稳定。增长意味着把蛋糕做大,平等意味着蛋糕的公平分享,稳定要求这两者均可持续。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求致力达成三个综合目标间的适当平衡。因为三个目标都有其特殊重要性,也因为三者间存在潜在冲突。片面强调一个而不顾其余,都会招致

  • 标签: 体系视角 现代化经济 经济体系
  • 简介:群众路线既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又是贯穿治国理政的主线。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贯彻要有新的内容和形式。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是群众路线在发展观上的新要求和新体现,为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内容延伸和方式创新提供有力牵引。共享发展理念对群众路线创新的牵引体现在价值牵引、范围牵引和路径牵引三个方面。本文以共享发展为桥梁,从任务、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探索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创新。

  • 标签: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 群众路线 作风建设 制度建设
  • 简介:脱贫攻坚进程中,贫困人口输出地与输入地要遵循贫困人口顺利转移、合理就业、脱贫发展的协同机制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二者协同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不仅改善了转移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还促进了输入地发展,并提升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

  • 标签: 贫困人口 转移就业 脱贫攻坚 协同
  • 简介:各级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工会组织却对职工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工会组织应当转变工作观念和方式方法,建立自己的“营销之道”,像企业营销产品-样去营销工会的服务,从分析市场机会、目标市场营销、确定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营销活动管理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

  • 标签: 市场营销学 工会工作 职工需求
  • 简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的主要栽体,整合德育和法治教育两个学科的内容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进一步强化法治教育的的作用。通过法治视角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能够使大学生在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过程中,加深自身对法律的理解度以及认同感,了解法律的权威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加强其法治理念和提高其法律素养有非常大的帮助,从而为其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高校整体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占学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由此也能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 标签: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
  • 简介:当代中国政府组织,既有现代官僚制组织的外在形态又具自身特殊的"精神气质",突出表现为组织形式的党政一体和组织功能的政治行政双重复合。现有"官僚制组织"和"伦理化组织"两种研究范式,都一定程度存在抽象化、简单化的问题。基于行动理论而建构的"行动组织"推论方式,力求消解组织中主体与客体、工具与价值、正式行为与非正式行为的对立与区隔,更加深入地透析当代中国政府组织的生动与复杂。

  • 标签: 中国政府 政府组织 行动组织 官僚制组织 伦理化组织
  • 简介:防范社会风险、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保护体系的重要功能。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也伴生了不少社会风险,社会保护体系建设成为应对风险的重要举措。社会保护体系建构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治理理念、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以及其他因素而进行的。文章从中国当代面临的社会风险切入,分析中国社会保护体系的变迁轨迹,从法律效力、保障程度以及可持续性三个层面深入地解剖了构成社会保护体系的主要社会政策,并从与日韩社会保护体系的比较中去认识中国社会保护体系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总体上看,中国已经构筑了相当完整的社会保护体系,但是存在着统筹不够、保护能力弱和保护水平低以及可持续性差等问题,依然不适应共享发展的要求。

  • 标签: 社会保护 社会政策 共享 社会风险
  • 简介:绿色发展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绿色发展蕴含了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要求;自然界的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符合自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人类对自然开发过程中需要科学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同时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走绿色发展之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要求,表明了以人为本的伦理向度。

  • 标签: 绿色发展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 以人为本 主观能动性
  • 简介:无论从历史实践还是从理论上看,国家职能范围的界定和履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国家凝聚力的强弱,如果国家职能范围界定不清晰或者国家职能不能很好地履行,就会出现国家凝聚力弱化,国家离散力膨胀等严重后果。此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并非鲜见。因此,国家职能与国家凝聚力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关系。构建理想状态的国家凝聚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执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等方面的齐心协力和密切配合,与时俱进合理定位国家(政府)职能只是其中极其重要一环。

  • 标签: 国家职能 国家凝聚力 中国国家凝聚力 政府职能 定位
  • 简介:全面认识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性工作,厘清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党取得成就的重要依据,在党的事业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从理想信念的重要功能、辨证分析方法、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理性思维,同时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以及党员自身三个维度探究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影响到了理想信念作用的发挥。提升理想信念的认同度,就要多维度立体式进行建设,方能形成合力,从而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全面从严治党 理想信念 理性思维 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