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公民的财产,房屋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有时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不得不对房屋拆迁,这就涉及到房屋的征收问题,在我国《物权法》颁布和实施之后,对于房屋的征收问题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定。然而现实中房屋征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问题出发,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物权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房屋征收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

  • 标签: 物权法 征收 房屋拆迁 补偿
  • 简介:“所谓片面共犯,指行为人单方面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故意,并与之共同实施犯罪,但他人不知情的情况。”在我国,如何处理片面共犯得到了刑法学界的长期关注,学者们对片面共犯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片面共犯的存在范围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本文首先对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立法规定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对德日刑法关于片面共犯的主流理论学说以及我国学界对片面共犯的认识进行梳理和评析;最后,在我国刑法语境下提出解决片面共犯问题的策略。

  • 标签: 片面共犯 行为人 否定论 共同犯罪 利用 立法规定
  • 简介:"冲突法"是一个在海商法和非海商法领域都颇让人费解的难题。同时,冲突法上的诸多原则在国际上具有非常普遍的适用性。首先列举了英国冲突法的一些传统规则在海商法上的适用,并介绍了一些侵权和合同法下冲突法的现代学理和实践新理论。随后,通过海商法判例阐述普通法下的新理论"最密切和最真实联系原则"和"不方便法院原则"并与大陆法下的"平行诉讼理论"进行比较。最后,对国际冲突法在现代法律和经济环境下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冲突法 准据法 法院地法 最密切和最真实联系原则 不方便法院原则
  • 简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本质要求,实现庭审实质化必须完善量刑程序.我国量刑程序存在“重定罪轻量刑”的传统法律思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检察机关对法院量刑裁决具有较大影响力、未充分体现刑事辩护的价值等问题.需要将定罪量刑程序予以有效区分,对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确立完全独立的量刑程序.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拓宽量刑信息收集的渠道、用证据增强说明力,吸收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尽可能还原案件真相才能切实改变庭审虚化现象以期真正实现庭审实质化.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定罪量刑并重 相对独立量刑模式
  • 简介:贪贿资金追缴是截断贪贿犯罪利益输送,增大犯罪成本的防控途径之一。国际社会和中国刑法皆以洗钱犯罪作为贪贿犯罪的下游犯罪加以严控,力求用此刑法规范约束犯罪行为。国内从刑法修正案(六)到刑法修正案(九)历经修订,都彰显了以洗钱犯罪控制贪贿犯罪,恢复社会公平正义的立法宗旨。国际社会的《联合国反腐败条约》对涉贪贿洗钱控制也给予了详尽规定。但是司法实践适用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从案例实证剖析到司法解释阐述运用,呈现出现实需求紧迫和追缴收益失衡,追缴网络严密和追缴难度日增的矛盾。究其原因,理论研究、立法、执法、司法和国际合作皆有可提升完善空间。如能强化理论研究,拓展探讨空间;完善反腐和反洗钱立法,加强涉贪贿洗钱犯罪司法适用;结合国际要求和本土实践,拓展国际司法合作,树立互利互惠理念,构建合作双赢的常态机制,或许能对贪贿犯罪资金追缴有所裨益。

  • 标签: 洗钱 贪贿犯罪 资金追缴 国际合作
  • 简介: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我国目前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较为粗疏,国家对于事权的划分也比较模糊,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事权划分存在的问题入手,讨论我国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划分的改革思路。

  • 标签: 中央与地方关系 事权划分
  • 简介:营商环境建设是社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地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立足基层检察机关职能,找准当前营商环境建设中与检察职能相关的问题,紧贴基层检察工作实际,从强化检察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法律监督职能、分工配合等角度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层检察方案,以求对地区营商环境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营商环境 检察监督 服务 问题 路径
  • 简介:诉讼调解是否应当具有既判力,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获得了充分的程序保障,诉讼调解的效力与程序保障相适应方为正当。我国在未能给予当事人充分程序保障的前提下认可诉讼调解的既判力,将再审设置为唯一的救济途径,抬高了当事人救济的门槛,其正当性本身应予质疑。而且,既判力的赋予在客观上有利于减少司法资源的投入,在案多人少的当下,更易成为强制调解的诱因。而否定既判力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通过降低诉讼调解在“节约”司法资源方面的优势,消减强制调解的诱因,进而促进调解的理性回归。

  • 标签: 诉讼调解 既判力 程序保障 再审
  • 简介:卷宗移送制度构成了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当事入主义诉讼模式的重区别。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实行卷宗移送制度便于法官在庭前对案件作实体性审查,从而发现事实真相。但是,卷宗移送制度会导致法官在庭前形成预断或偏见,妨碍公平审判原则的实现。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需改革卷宗移送制度,淡化书面卷宗对庭审的影响。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不切实际,双重卷宗制度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卷宗移送主义 起诉书一本主义 双重卷宗制度
  • 简介:编纂民法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处理好民法典与民事习惯的关系.我国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对习惯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形成了为数不少的习惯法.我国的各级人民法院积极运用习惯法解决民事纠纷.民法典编纂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这一立法、司法现状,认真梳理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对习惯的认可、我国法院对习惯的运用、我国民众对习惯的遵行,全面调查、总结我国社会的民事习惯,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 标签: 民法典 民事 习惯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16年11月11日,"两高三部"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办法》,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该制度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引发了司法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试点工作遇到的问题和阻力也需要逐步解决和破除。从基层检察机关具体实践的视角出发,结合对该制度的理解,分析试点工作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完善的建议,旨在对该项工作今后更好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适用比例 证据标准 量刑标准
  • 简介:陪审制度是现代司法审判的一个重要制度,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试点领域。本文以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以博弈策略和认知实验的结论,对陪审员关于案件事实的判断能力和公正性方面进行了实证及哲理的分析,从而得出普通人陪审员具有相当的判断能力和公正性的结论。同时,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行为法学派已有关于陪审员的认知偏差模式及相关的研究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日后陪审制度的实证实验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尝试提出可供研究的重点方向,如法官指示、陪审团模式与大小、个体与团体、证据规则和表决规则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陪审改革试点工作及今后的陪审制度建设具有部分参考意义。

  • 标签: 陪审特性 认知偏差 行为实验
  • 简介: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制上,司法公开得到了国内与国际法制的共同认可;在学理上,司法公开的理论基础存在“权利本位说”“价值本位说”和“功能本位说”。推进司法公开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和传播技术(ICTs)成为了司法公开的重要支撑。当前,法院司法公开机制存在“权力型”理念尚未转变、无法精准回应公众需求、反馈机制尚未构建等问题。借助信息和传播技术(ICTs),司法公开应该实现体制与机制的转型,即树立“权利型”公开理念、实施司法公开分众化传播、增强司法公开的互动性。

  • 标签: ICTS 司法公开 司法制度 司法改革
  • 简介:在线短租是一种创新的商业形式,由于产生发展的时间尚短,与欧美国家不同,在线短租在我国尚没有在经济和社会层面激发深化的矛盾,但是如何在法律上解释这种商业形式是对该行业规范指引并实现良性监管的必要前提。就在线短租契约的法律定性,民法精神从契约自由到契约正义的转向是合同类型界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跳出民法部门法的思维,从法学方法论的视角,认为传统的概念思维在推理过程和结果上都无法解决在线短租契约的界定问题,相比之下类型化思维更具价值。因此,本文结合类型化思维和方法,提出了在线短租契约类型界定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合同期限与缔约方性质的强弱结合判断,这不失为在线短租契约法律定性的一种动态的、利益均衡的解决之道。

  • 标签: 在线短租 法律定性 概念思维 类型思维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结果加重犯认定之重点和难点均在于结果归属的认定。从因果链是否受到干扰的角度出发,结果加重犯可分为无介入因素和有介入因素两种类型。相较而言,前一项下因果关系的认定更为容易;介入因素下,根据其原因力的产生源不同.大致可分为行为人行为介入、第三人行为介入、自然力介入、被害人特殊体质介入、被害人行为介入五种类型。鉴于被害人行为介入往往是在行为人基本行为侵害的过程中或过程后,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刺激下做出的反应,因而在结果归属的判断中。所需考量之因素就更多,也更为复杂。

  • 标签: 结果加重犯 被害人 介入因素 行为人 因果关系 基本行为
  • 简介:亲属身份权是基于亲属身份关系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包含配偶权、亲属权、亲权,这些基本亲属身份权利可派生出诸多具体权利。亲属身份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于理论上争议颇多,相关论述多为举例说明而缺乏全面论述。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首次规定了亲属身份权诉讼时效问题,但仍有欠缺。亲属身份权的诉讼时效研究应该以亲属身份权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为基础,从其具体权利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 标签: 诉讼时效 适用范围 亲属身份权
  • 简介:从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到“两高三部”颁布《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庭前会议规则作为一项代表着进步、高效、合理的刑事诉讼制度被确定下来,并在其适用过程中发挥着公平和效率的功能,保证了法庭的庭审实务性。然而,庭前会议规则出台四年以来,全国各地司法机关对其使用率极低、功效发挥不明显等特点逐渐凸显出来,甚至某些基层法院将庭前会议规则作为“花瓶法条”从未付诸实践。从我国庭前会议规则的实操状况出发,结合审判中心主义,推进庭审实质化,以期对发生问题的缘由予以分析并提出制度重构的设想。

  • 标签: 庭前会议 操作现状 庭审实质化 制度重构
  • 简介:侦查干扰行为存在于各类犯罪案件中。侦查实践中犯罪分子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利用干扰行为逃避和对抗侦查的现象屡见不鲜。侦查机关想要在侦查对抗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发掘侦查干扰行为的利用价值,探究侦查干扰行为的利用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犯罪各个阶段中侦查干扰行为的具体利用方法。使其在侦查实践中能够为侦查破案服务。

  • 标签: 侦查干扰行为 利用 方法
  • 简介:行政权有其天然的泛滥和扩张的特性,甚至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除权力机关监督外,社会监督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也应该是重要的法律监督。我国社会监督权对行政的监督尚有许多不足,影响了监督的效力与效果。因此,应从提高信息公开化、强化监督机制、细化相关立法、加强舆论监督、培养公民先进的法制观念等方面予以完善。

  • 标签: 社会监督权 行政监督 立法滞后 法治观念 制度建设
  • 简介: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基本法规定实行高度自治,是保障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稳定发展的独特设计。面对香港当前政制改革裹足不前的局面,有必要对基本法规定的“高度自治”与其他国家的自治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相较于一般自治类型,“高度自治”模式下中央管治地方的范围狭小,中央管治地方的方式和途径也比较单一,进而导致香港的“高度自治”制度有被滥用的危险。为应对这些挑战,香港未来政制的发展应在坚持基本法的基础上,探索中央对行政长官参选人的声明制度,构建管治联盟等基本法实施的具体制度。

  • 标签: 一国两制 高度自治 地方自治 政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