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但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也是我们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造成德育实效性不高的内在原因很多,但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忽视缄默知识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存在积极和消极作用。缄默知识理论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是:重视实践教学,推行缄默教育,重视社会教育,导终身道德教育观念。

  • 标签: 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 终身道德教育
  • 简介:人际间交往模式的变化,开始影响人们对于知识和信息、信任和自由的理解。以信息传递(意思互动)作为本质内容的诈骗罪,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匿名、缄默化的特点。诈骗罪乃是经由沟通交流促成财产转移的财产犯罪,其表现形式有三:明示的诈骗、默示的诈骗和不作为形式的诈骗。默示的诈骗和不作为形式的诈骗皆具有缄默的特点。在默示的欺骗行为中,仍可由被告人的言行推导出相应的意思表示内容;而在不作为形式的诈骗中,则需结合保证人地位,才可拟制出相应的意思表示内容。无论是明示诈骗、默示诈骗还是不作为诈骗,均侵犯到了被害方获取与财产转移决策相关联的真实信息的权利。与财产转移决策无直接关联的信息,不属于诈骗罪保护的范围。被害人明知财产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属于虚假,却仍然转移财产,也不宜认定诈骗罪。

  • 标签: 意思互动 缄默形式 默示诈骗 不作为诈骗 真实信息
  • 简介:所谓暗示,就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环境等,使人在不加考虑的情况下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暗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积极的暗示对于发掘人的生理潜力、心理潜力,使人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鼓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思想工作 暗示法 心理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 人的积极性 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