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首都大学生和谐社会论坛成功举办;“发扬长征精神,共建和谐社会”主题音乐会成功举办;青檬网络电台“微笑手语百人大召集”活动举行;“2006北京创意·设计年度青年人物”评选活动启动;百城市中学生举行18岁成人宣誓仪式

  • 标签: 通讯 和谐社会 城市中学生 长征精神 评选活动 宣誓仪式
  • 简介:北京市社区学习中心志愿者培训班圆满举办;团市委召开“星光青春保护行动”专家研讨会;2005年度北京市青年突击队竞赛评审会召开;“学子阳光·北京市高等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基金”成立;中华少年小甲A暨麦当荣2006年德国世界杯球童选拔活动落下帷幕……

  • 标签: 北京 学习中心 发展基金 学生社团 高等学校 培训班
  • 简介:<正>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军事安全是各国最重要的问题。但,冷战的结束使各国相继调整了本国的安全战略,确立了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观。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各种双边的、多边的综合安全对话已相继展开,综合安全

  • 标签: 亚太地区 综合安全 安全环境 安全战略 地区安全合作 亚太安全
  • 简介: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的国家安全管理包括军事、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我国未来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新时期的新安全观的基础之上.

  • 标签: 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安全观
  • 简介:7月9~12日,我院在北京达园宾馆举办“21世纪:东亚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土耳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的约40位学者与会。7日11日,福特基金会驻华代表AndrewJ.Watson一行三人访问我院。7月17日,美国前太平洋舰队少将、前驻华使馆武官EricMcvadon先生等访问我院,并与师生座谈。

  • 标签: 外事工作 学术研讨 外事访问 学术交流 中国
  • 简介:本文对中国的安全考虑作了一个确定的解读。首先,作者对中国的安全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历史回顾,然后对中国目前安全战略的本质作一个概括;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安全战略的理念基础以及中国对地区和世界安全事务的基本思想,并讨论了世界对中国应该或不应该期望些什么。最后,文章还讨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演变。

  • 标签: 安全战略 首先 理念基础 本质 历史回顾 基本思想
  • 简介:"9·11"事件后美国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美、欧、俄关系的调整,使三方对欧洲安全事务主导权的争夺呈现新的态势,牵动欧洲安全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其发展走势值得关注.

  • 标签: 欧洲安全 对外政策 安全战略 “9·11” 态势 美国
  • 简介:<正>为了加快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实行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提出不同的改革要求。这就是,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逐年而又迅速地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那些要继续实行国营的国有企业,也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

  • 标签: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 经营者 商品生产者 转换经营机制 自负盈亏
  • 简介:在四川绵阳科技城,传扬着这样一个“神话”:一个当初只有6个人、资金3.5万元的作坊式小厂,仅用了8年时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一家占地200亩,员工300人,固定资产达到8000万元,以研制、生产、经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主,面向生物工程、绿色食品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

  • 标签: 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 员工 饲料行业 饲料添加剂 跨越式发展
  • 简介:<正>1997年底,包括东盟各国以及中、日、韩在内的首届东亚非正式首脑会晤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这是东亚区域化进程中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冷战的结束给东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之一就是区域化进程的启动,毫无疑问,它将是改变东亚区域格局和区域面貌的历史性动力。推动区域化进程在东亚的进一步演进,一要靠经济合作,二要靠安全合作。目前,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为代表的整个亚太区经济合作进程

  • 标签: 安全区域主义 多边安全 区域安全 东亚安全 安全合作 区域化
  • 简介: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对我国民族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视察,同民族宗教界人士谈话和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工作理论和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今实际相结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民族工作理论 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国特色